94岁“童年”的平淡人生

在商南老年护理院养护中心院内的林荫树下,有位94岁的老人,正在一张方形的木桌边端坐着看书写字。他眼神很好,看书写字并不用戴眼镜,他鹤发童颜,精神濯炼,声如洪钟,神情怡然,人们说他是“返老还童”,将要活一百多岁。他就是2018年住进商南老年护理院养护中心的刘仁义,商南县清油河镇墹场村人。

94岁“童年”的平淡人生​在梦想中成长

清油河镇墹场村是个风光秀美的小山村。村后是一座逶迤环抱村庄的青山,村前是哗哗流淌的清油河。墹场村的刘姓大户族风淳朴,注重文化教育。刘仁义家庭贫寒,人口多。童年的他就听父母的话到村办私塾学校上学读书。虽然童年的梦想是稚嫩的,但刘仁义在朗朗的读书声和课本的字句行间中似乎逐渐明白了什么,他想成为一名能说会写的且对社会有用,在村中有名望的人。这种梦想给了他一种力量,鼓舞着他沿着一条虽不清晰但显得坚实的路往前走。他因学习勤奋,成绩突出,以至后来考上了设在商南县城文庙的(相当于现在的初中)学堂。在文庙学堂学习不到两年的时间时,抗日战争的烽火从中原大地燃烧到了河南的西峡,隆隆的炮声可让山城的商南人感到心惊肉跳。战火吃紧,文庙学校也停办。刘仁义想读书成才的梦破碎了。他回到了家墹场村。因他兄弟多,怕拉壮丁,在整日里东躲西藏时,国民党的抗日将领汤恩伯在前线打了败仗,带着队伍退到商南清油河镇,在墹场村安下营盘。刘仁义因有文墨,人也长得帅,就被征到汤恩伯司令部当文书。

刘仁义字写得好,识字多,也能说,所以在文盲兵很多的旧队伍里成了拔尖人物。汤恩伯的司令部在墹场村住不多时,又移至清泉的老虎沟邱家祠堂。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汤恩伯听从蒋介石调令又带着队伍开拔了,刘仁义随队伍南下到重庆,又到过贵州的贵阳。抗日战争结束后,已经混到校官的刘仁义已是二十多岁的壮小伙。因思乡心切,想和家人团圆,便请假回家探亲。这时,解放战争的炮声又响起来,自西安到贵州的铁路已中断,刘仁义被阻隔于家中,从此便开始了他人生的又一条道路。

事后,刘仁义曾乐意的对人说:“不到国民党部队,是我命大,否则,我早已在炮火中死去啦!”

在厄运中坚强

1949年底商南解放,刘仁义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又兴奋地投于到新的生活中。

1950年春,刘仁义被初建的县政府招收为县公办教师,被分配到清油河西磨沟小学任教,那年他已25岁。当上国家公办教师,没有工资,每月可领到三斗包谷。虽然日子很清苦,学校条件十分简陋,教学任务重,但对于年轻力壮的刘仁义来说并不意味什么!他为自己多读几年书成了文化人,能在乡村小学当教师,站在土台子上给十几名学生讲课就已心满意足了,他感觉到自己是幸运的,人生中阳光正温暖地沐浴着自己的生活。他不怕吃苦受累,他有足够的精力去为学生备课,讲课批作业。他工作积极努力,所以他的教学成绩突出,年年都受到县教育科的表扬和奖励。这个时候他结婚了,不长时间他已做了爸爸,一种幸福常溢满他的心田。 94岁“童年”的平淡人生​教书的生涯过的飞快,转眼十几年就过去了,刘仁义从西磨沟小学又调到清油河乡中心小学,永青区的试马中心小学任教。正在刘仁义的教育人生布满阳光的时候,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的开始了。这年暑假四十多天教师队伍整训会上,刘仁义因家庭是半地主又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被开除了,刘仁义从半空中一下子跌进到黑洞的深渊之中。刘仁义整天被挂着牌子被游斗,关了一阵牛棚之后,就被押送回家中。这时的他每天要遭受村上造反派的“指教”,每天要老老实实地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停息地劳动,每天的他都要惊恐万状地生活。

突降的厄运,几乎让他彻底崩溃。他多次想跳进村前的大河中的深潭里淹死,或者在后山林中用一根草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每次都是妻子用苦苦的泪水和儿女们的“爸爸”的哀叫声,挽救了他。他醒悟了,他想,自己不能死,要坚强地活下去,自己要为妻子和儿女们负责。

于是刘仁义打开了坚强的心门,让希望生成一种力量使自己在漫长而痛苦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往前走,当岁月的镜头推移到1974年时,邓小平复出开始进行整顿落实相关政策,刘仁义被平反恢复了工作,并补发了工资。经过八年厄运的刘仁义又走上了讲台,平反后被分配到商南县江西沟小学任教。

在平淡中长寿

刘仁义现在已经94岁了,但他仍然耳聪目明,面色红润。当笔者和他访谈时,他时而象顽童一样的哈哈大笑,时而又凝眉沉思侃侃而谈。

刘仁义说他74年平反恢复工作后,就感觉到自己又获得了新的人生,他感谢共产党,共产党是伟大的,给了他幸福的后半生。所以他除了更加勤奋工作外,他还经常救助贫穷人家的孩子,给他们买书包文具,用自己工资替他们交学费。有时星期天不回家,就去学生家做家访,给学生补课。时至1979年,国家有了教师的子女可接班的政策,他于是就让大女儿刘金莲接了班,自己永远地离开了可爱的校园,离开了自己终生难忘的三尺讲台。

94岁“童年”的平淡人生​​岁月,总是不可改变轨迹的从鲜花盛开的春天走到冰霜酷雪的冬天,人生总是在匆忙的脚步中走过一年又一年。刘仁义是个平常的人,他有过梦想,在向前奋斗的单行道上也遭过厄运,但退休后的他似乎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他把一切都看的很平淡。他用一种淡泊健康的心理品质迎接着新的人生挑战。他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所以就应该把命的根子深深的扎入土中,他每天起早摸黑地在自己家的责任田里劳作,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属于他的日子是那么的惬意和快乐。他已80多岁时仍然可担百十斤重的大粪上后山给庄稼施肥。这让村里人啧啧称赞。他乐于做公益,逢年过节他义务给乡亲们写春联,村中哪家有了红白喜事,他总要熬夜帮忙。

当笔者听完他讲这些故事后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显得有些激动地爽朗说到:“我就是个平常人,和平常的乡邻们在一起就是一种快乐。”去年10月间,刘仁义在路边散步时,大腿被车子撞断,在县医院住了十几天,骨头长好就出了院。医生感到很惊讶,都说他是93岁的老人了,担心骨头长不好,谁知道他的身体指标象孩子一样,真是神奇!于是关于他是“返老孩童”的传说在鹿城就慢慢的传开了。

当人们问到刘仁义老人长寿不老的秘密是什么时,他只是微笑着说道:我一辈子爱劳动,爱劳动既可接地气又可出汗锻炼身体;又爱看书学习,看书学习可以陶冶自己的品性,让自己胸襟开阔,让热爱生活和追求生活成为自己灵魂中的精气神;我把生活看的很平淡,一辈子不奢大鱼大肉,只爱吃包谷豆类等粗粮,再一就是每顿饭只吃到八分饱就行了,同时做到早睡早起。刘仁义老人的这些平淡的话语,让我也感到很平常,但平淡的话语中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养生秘方。

我问他住进老年护理院后有什么感想时,他感想万端对我们说道:“这里居住环境好,生活也不错,适应老年人养老。我要活到一百岁,所以我就住这幸福家园来‘修仙’哩!”说完他就仰起头来哈哈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