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道」到底是什麼?

愛莫離


01

《道德經》中“道”的意思是指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而開篇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與本傑明·惠奇科特的這段名言“世界比我們偉大,不會按我們的想法行事;我們比世界渺小,必須遵循它的法則。”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大自然、人生及物質世界的規律都具有客觀性,它既不能被人類所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而我們需要做的是遵循並正確認識自然界的法則、人生的法則和世界的法則,在這基礎上才能發揮主觀的能動性,從中求得真正的名和利,這也是順勢而為的大智慧。

02

從古至今,只有順勢,方得成功,反之,冥冥中會註定失敗。

諸葛亮,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東漢末年,劉備攜大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平定天下。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當時天下的形勢,描述出與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戰略遠景。而後幫助劉備得三分天下,輔佐其建立蜀漢。

諸葛先生運籌帷幄,不出茅廬知曉天下“勢”。在《隆中對》中記載了劉備三顧茅廬與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後成為千古佳作,在中國政治、軍事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然而到後期,漢朝腐朽不堪,民間戰亂不斷。要知道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可百姓流離失所,推翻舊朝漢室建立新朝已然成為歷史的必然趨勢。

劉備臨逝前,將其兒劉禪及國家託付給諸葛亮,其為效忠先主,實現興復漢室,一生鞠躬盡瘁,最後因過於操勞而病故五丈原。

而在生命最後一刻,諸葛亮吩咐秘不發喪,緩緩退兵(當時司馬懿率軍追擊,見蜀漢軍帥旗飄揚,孔明羽扇綸巾坐在車裡。司馬懿懷疑是孔明用計誘敵,趕緊策馬收兵,於是有“死諸葛嚇走生仲達”之諺語),大軍才得以安全到達成都。

諸葛亮憑傲人的才華和能力,知時勢而為,助劉備得天下,被世人而敬仰其大智慧;諸葛亮為報效君主逆勢而行,多次北伐,致國力衰弱,後退軍回城。但其人品和人格,被天下所頌揚。

03

古有諸葛現有馬雲,他們都是順勢而為的代言人。

馬雲從最開始創造出阿里巴巴,就處在了一個互聯網金融的前沿。

2002年中國已初步實現小康社會,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零售業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對於馬雲這個深諳時勢者。

於2003年5月,在阿里建立了個人網上貿易平臺即淘寶網,並深入瞭解消費者心理、前後使出“營銷殺手鐧”,順應商業的基本規律,做到順勢而為,取得成功。

淘寶網的誕生並飛速地發展,用馬雲的話說,不是他們偉大,而是趨勢的力量所在!

小米創始人雷軍在早前的一次採訪中表示他比馬雲並不是比誰聰明,他的成功在於這4個字——順勢而為。雷軍在40歲才想明白,他告訴我們 “人一定要順勢而為”。

04

無論諸葛亮還是馬雲,在遵循著事物的規律性發展上發揮了主觀能動性,點滴學習、長期積累、整體思考、不驕不燥,從而取得成功,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也正是《道德經》中“道”所要表達的精髓,更多精髓盡在《道德經》中,需要我們去挖掘去領悟。

《道德經》是老子的著作,是一部人生哲學大智慧的作品。讀懂老子的五千真言之大智慧,待手執卷書,悟人生之真諦,其樂無窮。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道是什麼?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凡是能說出來的,能看得見的都不能叫道,因為:形而上者謂之道。通俗的理解就是道本無形。

我的讀鬼谷子的,鬼谷子其實解釋和引用了道德經的智慧,二者的道是殊途同歸。是的,其實《鬼谷子》裡也提到和概述過什麼是道。

鬼谷子說: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紀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莫見其形,莫知其名,謂之神靈。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

啥意思?道是天地的開始,道產生一,一是萬物的開端。萬物的創造,天的產生,都是道的作用。

從這句話裡可以看出鬼谷子對道的領悟很深,同時鬼谷子向世人描述了他理解的道,簡而言之:

道是一切事物的起源和規律。

鬼谷子解釋了什麼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比如他說“一其紀也”,是萬物的開端,同時他是無名無形。

這裡要搞明白一個概念,鬼谷子和老子都認為道與一的關係是“無中生有”,道是無,卻不是虛無,而且萬事萬物的起源和規律。

在《道德經》看來:道本來是指道路,通常指事物運動變化必須遵循的普遍規律,亦指世界萬物的本原或本體。道家認為道是超乎萬物的存在,甚至是鬼神。

這裡要多說一句,受《道德經》的影響。我們一說道就想起德,其實道德並不是指邏輯範疇,而是有各自的含義,我們可以通俗的理解:

道是規律,德是規矩!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老子的《道德經》八十一章,其中的一、四、六、十一、十四、二十一、二十五、三十二、三十四、三十五、四十、四十一、四十二、五十一章,共十四章,重點在論“道”。

《道德經》首章就提出了“道”的概念,老子認為“道”不可概念化,也不能用語言形容,是天地萬物的本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道”具體是什麼?非言語能夠形容,能夠用言語形容的,也就不是“道”了。

既然“道可道,非常道”,所以所有對“道”的描述都是片面的甚至錯誤的。所以這裡只是根據老子的敘述,歸納一下道的特點。

道是空虛的,然而使用它或許不會窮盡。“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道”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及,宇宙萬物都是由它創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而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道是質樸柔弱、循環往復的。“道常無名,樸。”“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道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大道氾兮,其可左右。”“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遵道而貴德。”

道是萬物的本源和歸宿。“孔德之容,惟道是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是辯證統一的。世間萬物皆是辯證而統一,“有無相生,難以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成敗得失也是辯證統一的,“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對道的態度因人而異,對道的理解也會各有不同。“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日新錄


道是什麼?


道就是存在。


世間萬物,以及一切種種表向,勿論善惡長短,勿論是非曲直,但凡是存在的,就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萬事萬物來到這個世界開始都是有用的,自然存在的。不會因為世人喜善厭惡而惡不存,也不會因為世人行惡去善而善失存。


如是我聞:事物的本身是不知道善與惡的,也沒有善與惡的。


無論是魔頭還是兇獸,它們想要吃人便吃人,它們只是依著自然的本能去行事,它們本身並沒有對錯,它們也是依著自然的喜好和本心行事的。


所以,魔頭到了極致,也成大自在天魔,與佛陀等同。


佛的志願是度化,救贖,所以西方淨土有佛祖指天劃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老子出函谷化胡,留道德五千言,是故佛本是道,萬法歸宗。


然而,人分善惡,物分好壞。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各自的志向不同,努力的方向也就自然的不一樣,其結果也就不一樣。


天道循環,順則生,逆則死。



諸葛亮初出茅廬,兵少勢微,卻能逐步壯大,三分天下,是因為他順應天道,順應時勢的結果。後來雖然兵多將廣,卻六出岐山無功而返,終至身殞。


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不夠,也不是敵人太狡猾,而是因為他逆天而行,終於失去天道大勢的結果啊。


漢高祖劉邦,生來就是一個混混。在不得以的情況下,領著一幫烏合之眾造反,在和項羽的爭霸中,一路屢戰屢敗,最終卻奪取了天下。


為什麼?是因為他順應天道而行。


道之所存,無堅不摧。


天地在最初開始的時候,還沒有物體,也沒有形象,這種情形,被稱之為無。有人說“無”就是道的本體,道就是宇宙的本源…


那麼,既然是無,也就是沒有,換而言之,也就是宇宙的本源也是不存在的,道又怎麼存在呢?


那麼,道是什麼?


道,就是存在。存在就是道理。


世間萬物,不論種種,無論善惡,無論好壞,只要是存在的,就是合乎道的。否則,終將消亡。


頑一先生



從宗教的角度來講"道"可與基督教中的"上帝"有著同等含義。



道生萬物與萬物由上帝創造是一個意思。只是上帝更加仁慈一些,會愛他的子民。而道則順其自然,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天地亦可謂之道的化身。道無形無色無味,與上帝這一造物主一樣,證明上帝存在的唯一辦法就是看看我們這個按一定規律運行的世界。



當我們看到鬼斧神功的大自然時不由得想起上帝想起道。西方人常說巧遇的事情是上帝安排的。冥冥之中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左右著我們這個世界,而這個神秘的力量可謂"道"。



道德經中對道的解釋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說道是無法解釋的,能夠說出來的就不是道。



道德經是僅次於聖經流傳於世界各地的,兩種經典有異曲同工之妙。西方人尤其是德國人對於道德經是非常敬仰的。他們認為2500多年前中國人能夠對世界的認識達到如此深刻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



大約在六百多年前,德國的哲學思想才能達到這一高度。所以西方人對道家文化是非常崇敬的。


夏蟲不可語冰2008


“道”是“秩序”!

看大家對“道”的解釋各說各話,誰也不服氣誰。有說是“道路”,有說是“規律”,有說是“一”,還有說的玄而又玄的。

從老子所處的時代和工作職責可以看出,老子非常關心社會治理,而且他接觸最多的是館藏檔案,熟悉西周時期的社會治理,並且積極倡導恢復西周時期那種“有秩序”“有禮儀”的管理模式。

《道德經》的道德是“道”和“德”的結合,一文一武,一陰一陽,“道”就是社會秩序,大自然長期形成的規律性的秩序,就是法治建設。是武治。

“德”就是周朝禮制,就是人與人相處的方式和社會榮譽,就是仁義禮智信,就是文治。

兵臨城下啟動談判,刀架在脖子上說話!這就是“道”的特點。有秩序有完整的法治體系的情況下暢談仁義禮智信,社會就會像大自然一樣的和諧。

還有,道德經的道和道教的道雖然是相同的字但他倆完全不是一回事兒,這個不解釋。無論怎麼解釋,哪怕說的再玄,“道”就是為人服務的,最終依然歸納到“秩序”的範疇。


終南高揚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道可道,非常道。對道的闡釋其實只能意會。同一個月亮,每個人的興感之由是不同的,所以人人見地不同。

熟讀老子,多讀老子,自然其義自見,但還是在心裡,很難表述。

我試著把我的認知與您分享,歡迎磨礪共商。

道就是天地至理。水往低處流是物理,但不是至理。人皆有私是情理,但不是至理。宇宙無極限、星如恆河沙是天理,但不是至理。

至理就是關於這個世界,包括多維世界、跨時空娑婆世界的終極道理。其中可以衍生出物理、天文、倫理,事實上所有學科分類的研究成果都是天地至理的延伸性顯現。如同解釋宇宙論的誕生與終極的循環都以大爆炸和黑洞為起始點,而黑洞是大爆炸的能量基礎。老子的道比這個更高更終極,但他沒法把月亮給你,只能用手指只給你看,或食指或中指或小指等。

老子一書,不同的篇章不同的文字就是不同的手指,指向的都是終極的道理。那麼,向下延伸,怎麼做人怎麼做事怎麼創造怎麼融合自然的順應天道的方法論就在其中,觀者自識。

事實上我很相信老子出關被迫寫書的傳說,因為這些道,說與不說都是一樣。該懂的自己會懂,不該懂的看了也不懂,還憑空多了一些以為自己懂了其實沒懂的浮躁之氣。

以上講述,全是這股浮躁之氣,見笑了。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歡迎點擊關注,共享盛世華章。


大成國學


首先謝邀!獨一個"道″字,是用千言萬語也說不明,解不透的。如果被世人都理透了,我想那就是傳說中的,天地萬物迴避之時,這就是"道″之"度″。讓人永遠充滿幻想,永不停歇,一直向前,走向理想之地。作為一個凡人的我,更不敢妄解,只能談一下自己的認為。說到"道″字,首先就得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玄關″。我一直認為"道″包含萬事萬象,甚至天地一切。但道雖顯,理難明。老子在深明道之理後,才創建道教,讓弟子們修道之理,明道之理,傳道之理。我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不是道家生出來的,而是在悟道時明白了"一″的道理。然後在一的基礎上又明白了"二″的道理。又在二中悟通了"三″的道理。但三又有千頭萬敘的道理。所以講"三生萬物有玄關″。再談一下"道可道非常道″。我認為老子這句是在告誡明道之人,如果你修通了"道″之理,德必須先行。要有善惡,好壞之分。好的善的要傳授世人,而且要經常講,不停歇,使其一切從善。當然惡的壞的就要禁止,要發現有人行惡,不走正道,就要對其講明其害處,讓人明白善惡,分清正邪,改過自新,從新做人。


分享566


道就是路的意思,路可理解為方便人從甲地到乙地行走的途徑,徑有跡和線的意思,途是時間上過程的意思。

老子說的道是萬物創生者,即使萬物生和存在之成為萬物者,老子說萬物生存與運動總有一個原因,這個就是道。而且萬物在,道亦存在,即有,這個有是從邏輯推論出來的有;但它是什麼我說不出來,它和萬物不同,沒形體,感覺不到它,所以說它是無,這是從認識論上講的無。說道既有既無,看似矛盾,其實一點沒問題,是同出而異名。如有個小孩失散,你問他你的媽呢?他回答我沒得媽?他就是從認識的角度說的,你給他講,每個人都是媽生的,所以你也是媽生的,你有媽,你是從邏輯上講。

老子用道來指稱這個既有既無的萬物從生者,其實是個代號,其實用道來指稱謂它最恰當,老子真正的智慧在於此,影響中國幾千年。在此不論。


牧歸落照


「道」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僧客於空山烹雪煮茗,圍爐夜話

道,是樵夫於雲崖砍柴伐薪,高歌長嘯

道,是老翁於江畔獨釣梅雪,對白天地

道,是凡婦於林泉洗衣浣紗,候望情郎

道,是黃童於曠野放牧白雲,無憂快樂

道,是時光裡的一朝一夕

道,是凡塵間的一草一木

道,是河山中的一水一塵

然,這些並非真常之道,皆道之所發見耳

大道,

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

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

先天地而不為久

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道,道,道

老子不知,

我不知道。

一本正經,

胡說八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