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專訪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擴大內需發展實體經濟 重在大幅降低企業成本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 重在大幅降低企业成本

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60.5%,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繼續鞏固,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已進入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新階段,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有力地拉動了服務業增長。隨著服務需求進一步增強,服務業發展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

如何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優化消費結構?近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表示,當前,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挑戰,我國最大的優勢、最大的本錢在於巨大的內需市場。

他進一步表示,我國在經濟轉型時期,無論是稅收成本,還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都處於較高水平,這對經濟轉型升級、對製造業轉型升級會造成某些不利影響,甚至是比較嚴重的影響。對此,創造良好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就是要明顯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與制度性交易成本。

消費結構變化蘊藏巨大潛力

NBD:當前世界經濟形勢較為複雜,不確定性增強,您如何看待當前中國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中國經濟的潛力主要在哪些方面?

遲福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正處在歷史關節點。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產業結構、城鄉結構、消費結構變化都處在一個重要的歷史關節點。適應工業化後期的發展大趨勢,推動以服務業為重點的產業發展,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服務型經濟體系,將推進經濟發展上一個新臺階。

當前,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挑戰,我國最大的優勢、最大的本錢在於巨大的內需市場。

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蘊含著巨大的內需潛力。比如我國服務業佔比至少還有20個百分點左右的提升空間,這蘊藏著數十萬億元的消費需求。當前,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估計到2020年有可能達到45萬億~50萬億元。

更重要的是,消費結構的變化蘊藏著巨大的增長潛力。例如,文化、教育、健康、醫療、旅遊等為重點的服務型消費。現在城鎮居民服務型消費佔比大約為40%~45%,農村居民大約為30%左右。如果未來5至10年,13億人的服務型消費佔比接近或達到50%左右,將產生數十萬億元的消費需求,這將明顯改善供給結構,將進一步拉動全球消費市場。

擴內需的關鍵是優化營商環境

NBD:近期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增速有所回落,但投資和消費結構正持續優化,您認為未來如何有效擴大內需?

遲福林:擴大內需,關鍵在於優化營商環境。在國內國際市場直接融合的背景下,資本可以選擇到國外,也可以選擇在國內。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好的營商環境,資本就會流出。為此,要努力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擴大內需,發展實體經濟,重在大幅降低企業成本,尤其是稅收成本與制度性交易成本。我國在經濟轉型時期,無論是稅收成本,還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都處於較高水平,這對經濟轉型升級、對製造業轉型升級會造成某些不利影響,甚至是比較嚴重的影響。為此,創造良好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就是要明顯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與制度性交易成本。

此外,我國服務業發展還不適應實體經濟發展,不適應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需求,也不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

要加快形成服務型經濟,在經濟全球化中贏得主動,重點之一是加快服務業市場開放。目前,工業領域的市場已經基本放開,但服務領域的行政壟斷、市場壟斷還比較突出,由此制約了服務業發展,制約了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對外貿易的發展。據統計,2016年,全球服務貿易佔比為23.8%,而2017年我國服務貿易佔比僅為14.5%,與全球平均水平相差近10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不能不說與服務業市場開放滯後直接相關。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