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唾沫噴到皇帝臉上了,皇帝微笑道,「愛卿你留點面子給我吧」

北宋仁宗朝的開封府尹包拯,之所以能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主要歸功於公案小說《三俠五義》。小說中的包拯是文曲星轉世,頭頂月亮,,能夠日審陽夜審陰,剷除奸佞,不畏權貴,故百姓稱之為“包青天”。可惜,歷史不是小說,正史中的包青天剛正不阿確實不假,要說斷案本領,卻值得後世人好好商榷。

權臣唾沫噴到皇帝臉上了,皇帝微笑道,“愛卿你留點面子給我吧”

開封府尹顧名思義是維持整個京城的治安秩序穩定。包拯自執掌府尹令以來,政績平平,正史中也只是一筆帶過。倒是說起包拯剛正不阿,直言納諫的事情,正史卻總是不惜筆墨的描述。據記載,朝會時,包拯曾多次和皇帝據理力爭,不到面紅耳赤誓不罷休。有一次皇帝有個親戚犯了事,皇帝念及親情想放親戚一馬,赦免其罪行。包拯一聽就不幹了。朝堂之上,眾目睽睽之下,包拯大罵皇帝是昏君,罔顧法紀。皇帝看著包拯視死如歸的樣子,一下子竟慌了神,最後,赦免親戚的事情也只好不了了之。

權臣唾沫噴到皇帝臉上了,皇帝微笑道,“愛卿你留點面子給我吧”

其實說到底,包拯之所以有機會如此“放肆”,無非是因為這位皇帝仁慈而已。歷史上,帝王中,廟號為“仁宗”的屈指可數。而包拯時期的這位皇帝,可以說的上是歷代最能稱得上仁宗的皇帝。北宋仁宗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到達了空前的繁榮。說一個讓人聽了不可思議的事例,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有六個生活在仁宗朝。足以證明,仁宗時期的社會包容程度。

權臣唾沫噴到皇帝臉上了,皇帝微笑道,“愛卿你留點面子給我吧”

所以說,包拯之所以能留下一個剛正不啊,直言納諫的形象,離不開仁宗的成就。如果換作歷史上其他的皇帝,包拯的有些行徑早就被賜死幾百回了。比如,包拯有個非常不好的習慣,那就是每次納諫時極易動怒,一動怒就容易大舌頭,於是,唾沫都四處橫飛。噴的到處都是,由於離皇帝比較近,有些甚至飛濺到仁宗的臉上。換做是你也忍受不了吧,可仁宗只是一邊用衣袖擦臉,一邊還繼續接受他的建議,從來沒有怪罪過包拯。只是在朝會後會告誡一下包拯,說朝會時那麼多大臣,愛卿你還是給我留點面子吧。而包拯每次聽到皇帝這麼說時,只是不好意思的撓撓頭,說微臣下次不敢了。

權臣唾沫噴到皇帝臉上了,皇帝微笑道,“愛卿你留點面子給我吧”

宋仁宗的度量在封建社會很是難得,就算普通人都沒幾個人能做到,更何況是一個皇帝被臣子如此對待,更能看出他的仁厚之心和推己及人。仁宗54歲駕崩後,開封街頭的一個小乞丐,起初一愣,接著竟號啕大哭起來,步履蹣跚就往皇宮跑。誰知宮門外早擠滿了人,衣衫襤褸的乞丐、穿戴斯文的書生、手持農具的農夫都哭做一團,披著白麻,燒著紙錢,紛紛給皇帝“送別”。仁宗死訊傳到洛陽時,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甚至還傳到了偏遠山區。不僅如此,仁宗駕崩的訃告送到當時的敵對國遼國後,不僅遼國百姓,連遼國蕭太后都號啕大哭,還要給宋仁宗趙禎建衣冠冢,寄託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