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视角:生活在钢筋断层的农村人

Kopu导读:从农村到城市,不只是一段公路的距离,对于很多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或许是难以跨越的鸿沟。他们或为了生存或为了梦想被迫跨入工业文明的城市,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最终活成了城市边缘化的群体,在高楼大厦下仰望不属于他们的梦。比中年危机更为可怕的是,现实终将变成融不进的城市,也回不去的乡村。

Kopu城市视角:生活在钢筋断层的农村人

Kopu解读:苦涩的新生代农民工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民工迁徙来到城市,数百万的轻壮劳动力奔赴劳动密集型工厂的前线,在初时工业社会创造了堪称奇迹的经济规模,城市产能一高再高,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用工成本,带来了城市的工业狂欢。

然而40年过去了,城市农民工数量达到3亿(Kopu大数据),现如今80后民二代(上一代农民工的子女,随父母在城市生活)开始渐渐活跃在城市舞台上,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陆续进入城市打工,当然也包括之前的留守儿童。

但与能吃苦耐劳的民一代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他们绝大多数"根本没有务农的经历和经验。大多不愿待在最脏、最累的工作岗位上,不再省吃俭用攒钱往家里寄,更不会挣够钱回家盖房娶媳妇"。新一代农民工不是基于"生存理性"外出,而是更多地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的契机

Kopu城市视角:生活在钢筋断层的农村人

新生代农民工产生价值变化的不仅是社会改变,也是阶层变化的反映。超高房价,加上高昂的生活成本,大多数接受多年教育却依然得不到稳定工作,当然也没有可靠的医疗保障,更别说买房买学区房。。。不仅如此,排外的城市人总是带着异样的眼光,身份得不到尊重的新农民工,尽管熟悉每一幢大楼,了解每一寸土地,但现实总是会给他们当头棒喝,城市的过客只能蜗居在城中村的民房里仰视光明的未来,衣锦还乡的坚持和缺位的农村生活技能也使他们再也无法回去乡村。

Kopu解读:夹层之困何解

未来在哪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第一代民工和新生代民工有着显著的差异。对大多数第一代民工而言,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来自农村,归宿也在农村。对于新生代民工来说,他们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所接纳;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从现实角度看,要想定居在城里,新生代农民工在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障碍,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每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法,还存在许多有形无形的壁垒,还有很多瓶颈等待打破。

破解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政策体系,在教育、住房、卫生、交通等公共服务方面加大财政投入,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共享城市发展带来的利益。

Kopu城市视角:生活在钢筋断层的农村人

同时城市的居民要不断提升认同与接纳程度,莫让他们遭受冷漠的社会歧视。此外,新生代农民工自己也要量力而行,选准适合发展的地方安居乐业。只有社会给予他们以温暖和关注,他们才不会在偌大的城市中迷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