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離家出走嗎,找回後家長該如何面對,這六條一定要記住!

孩子會離家出走嗎,找回後家長該如何面對,這六條一定要記住!

中小學階段是孩子容易離家出走的主要年齡段,一旦發生,家長多是心急如焚,覺得天崩地塌,好在大部分孩子最終都能被找回。那麼,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孩子離家出走被找回後作為家長又該怎麼辦?

1

中小學生離家出走的案例時有發生。

寶寶心裡苦,所以離家出走。不久前,南京鐵路公安處南京火車站派出所民警在南京火車站進站口執勤時,發現一名12歲左右的少年東張西望。經過民警耐心詢問,原來少年家住浦口,是六年級學生,因為爸爸帶著爺爺出去玩,把自己放在家中寫作業,內心很難受,就跑了出來。

3個熊孩子考砸了,拿父母錢離家出走。這三個孩子十二、三歲,在南京要租房子住,中介工作人員覺得可疑報警,後經瞭解,這3名男孩來自安徽銅陵,初一學生,因為考試沒考好,平日成績不好、厭學,就拿了父母的錢來南京揮霍,買了手機、手錶等貴重物品,準備到南京租房先住下來,然後打工。

去年一天,南京某小學兩名學生放學後沒有回家,家人一直焦急找尋。當天下午16時40分,這兩學生一起走出校門,沒有回家。接報後,警方立刻調閱監控追蹤,同時指揮調度街面警力注意巡邏發現。一直到晚上22時許,警方接到消息,兩名孩子已自行回家。 ​​​

......

2

孩子出走案例主要發生在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並有逐漸增加趨勢,從年齡上看,離家出走的孩子一般在8到15歲之間。孩子走失,一般引起的社會震動比較大,甚至引發全城關注,幸運的是大多數最後都能順利找回。但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孩子為什麼會選擇離家出走?

從以往案例來分析,孩子主動選擇離家出走,消失在家長、老師或者親友視野裡,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孩子承受的壓力太大離家出走。這種壓力來自於多個方面,其中以來自學習方面的壓力最多。曾聽說有個孩子當天作業沒完成,第二天早上上學不敢去教室,直接躲到學校廁所裡,老師、家長、警察找翻了天,最後這孩子放學自己走回家了。可以這麼說,今天的孩子承受的學習壓力比以往任何階段都重,這一點家長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二是孩子感受不到生活快樂離家出走。孩子的心靈是脆弱而敏感的,在大人看來不是個事的事可能在孩子來看就是大事,比如父母經常吵架、家裡生了二寶、父母經常嘮叨等等,都可能在某個時點成為孩子離家出走的導火索。

三是孩子覺得自己孤獨無助離家出走。有些孩子自尊很強,朋友不多,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又沒有及時得到父母的理解鼓勵,一旦陷入無助,往往可能採取離家出走的方式來逃避。

四是孩子覺得反抗也沒用離家出走。有些是積極的反抗有些是消極的反抗,但都沒有收到成效,最後他可能會選擇離家出走這種方式。比如說孩子學習不好,怎麼努力都沒有用,又比如父母打罵孩子,孩子怎麼反抗都沒有用。如此種種,會讓孩子陷入到一種習得性無助的狀態中,在無法忍也無法殘忍的選擇中,他選擇了離家出走來逃避。

在8歲到15歲的年齡段,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迅速成長,但心理上還沒有成熟,處於似懂非懂的狀態,他已經能感知這個世界的態度,但無法用合適的溫度來回應這個世界。作為家長,需要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多的愛和耐心,當然還有更多的幫助。

3

那麼一旦孩子離家出走被找回,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孩子和孩子離家出走這件事,以下六點需要牢牢放在心上。

第一、找回孩子後,不要責罵孩子。孩子經歷了這件事後,已經感受到了周圍人找他給他帶來的巨大壓力,更因為這種壓力而變得有些惶恐,甚至不敢面對家長。那麼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再去批評和責罵孩子,更不能打孩子。家長要做的是儘快讓孩子恢復到正常狀態,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其他的事以後再說。

第二、從此學會和孩子成為朋友。在傳統文化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影響太大,家長和孩子之間往往隔著“威嚴”兩個字,家長需要放下手段,在生活中像看待朋友一樣平等的和孩子進行交流,多給孩子出主意。大家一定要記住,你要想走進孩子的內心,首先必須走近孩子。

第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是因為孩子內心苦。家長要多給孩子傾訴表達的機會,漸漸打開孩子的心門,不要沒來由的來一句“小孩子懂什麼”、“小孩子不要插嘴”等諸如此類的話。可以想象的是,如果經歷了孩子出走這件事,父母處理不好,存在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那麼類似的事可能反覆發生甚至不可收拾。

第四、鼓勵孩子去交同齡朋友。作為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去交朋友,在正常情況下,同齡人交流要遠比父子之間的交流更順暢,更有共同語言。而且孩子的朋友圈大一些,感受的人和事多了,對豐富孩子的性格也有好處。當然,孩子交什麼樣的朋友,家長心裡還是要有數。

第五、多給孩子的生活提供正能量。在過去接受諮詢的過程中,會發現一些父母和孩子相處,提供的都是負能量,比如孩子一次考的好向你報喜,你卻迎面一盆冷水潑下去:這有什麼得意的,你看某某比你考的高多了。又比如孩子說出去玩一會,你隨口就來一句:就知道玩玩玩,什麼時候知道學習。

第六、仔細觀察你的孩子。很多人會說,只有父母最懂孩子。但現實中很多父母是最不懂自己孩子的,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人的複雜性,養育孩子其實是一次人生的一次修行,你需要仔細觀察你的孩子,多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看待世界,只有你真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你才會培養出一個優秀成功的孩子。

(劃重點:如果你喜歡這篇稿件,請收藏轉發並關注,謝謝大家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