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專治「不想吼但臣妾做不到」這種病

一招專治“不想吼但臣妾做不到”這種病

雲寶媽

小步創始人

畢業於清華大學、斯坦福大學

曾任職於世界頂級諮詢公司BCG,後在國內某知名地產公司任最年輕執行董事。雲寶出生後創辦小步親子,帶領近百萬家長一起踐行在家早教。

情緒失控,忍不住發脾氣,吼孩子,我們都會有火山爆發的時候,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但這句話不要成為阻攔我們進步的藉口。

一招專治“不想吼但臣妾做不到”這種病

每天看小步大學後臺,“今天沒控制住,又爆發了,事後好後悔”類型的留言出現頻率超高。

儘管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再動手打孩子了,但怒氣上來的時候,總得要發洩,所以我們這些比較有教養的爸爸媽媽們都把氣從嘴裡撒出來,導致如今吼孩子的情況比以前更加嚴重了。研究顯示,3/4的父母會在孩子犯錯誤或者惹他們生氣的時候吼叫、尖叫或大喊。但吼叫一定比打孩子好嗎?

各種研究表明,語言暴力好不到哪兒去,對孩子一生會產生各種負面影響。比如布朗大學帕拉德(Parade)教授領導的一項為期15年的研究顯示,兒時父母通過吼叫來管教的孩子再成年後與戀人或配偶的關係普遍不咋樣。帕拉德說:“大喊大叫的父母沒教會孩子如何管理情緒。”說白了,低情商爸媽難養出高情商娃。

其實,不用擺什麼研究結果,我們當爸媽的都心知肚明,應該少對孩子發脾氣。顯然,問題並不是出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發脾氣的危害,而在於我們就是“臣妾做不到!”

一招專治“不想吼但臣妾做不到”這種病

“發火——懊悔——再發火”的惡性循環,對很多人來說就是個永遠無解的怪圈。

除了爆發之後的懊悔和自責,我們該如何改變?暫時離開、深呼吸以及出去跑跑步這些都能夠起到暫時的作用,但長遠看來,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帶領我們真正跳出這個怪圈嗎?

一招專治“不想吼但臣妾做不到”這種病

當然有!只不過,改變一個人的脾氣一定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付出努力和堅持。如果一聽到“長期”兩個字就打了退堂鼓,那麼這篇文章可以不用看下去了。因為誰要能找到瞬間無痛改變一個人脾氣的辦法,就是神仙了。我當不了神仙,至少給大家找一個做了就有效的方法,我相信,小步有很多願意為了孩子長遠的幸福而付出努力的家長,會因此受益。


在介紹這個方法之前,我先賣個關子,說一下從原則上來講,怎麼能從根本上養好自己的脾氣呢?主要要做到兩件事:一是深挖自己生氣的原因,二是學會從正面思考問題。

深挖生氣的原因

其實,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生氣,這個問題的答案往往有三個層次:

一是表面上看起來的,比如表面上看是孩子屢次把玩具弄得滿屋子都是這個現象讓你生氣了。

二是深層次的,你的大腦可能從滿屋子的玩具立刻想到了“我已經這麼累了怎麼還得收拾這個爛攤子”(疲勞),甚至“從來沒人幫我,永遠只能我來收拾”(孤獨)。

三是更加底層的一些原生家庭的記憶在潛意識裡開始指揮你。“從小我說什麼爸媽就老是忽略我,怎麼現在當媽了,這孩子也忽略我三番五次重申的要求,怎麼就沒有人聽我的!”(被輕視)。

一招專治“不想吼但臣妾做不到”這種病

只看到最表面的原因,就容易每一次都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都知道,面對完全一樣的事情,不同人的反應是很不一樣的。為什麼一個媽媽看到亂糟糟的屋子能笑呵呵的想看來孩子今天玩兒得很開心,而另一個立刻就火冒三丈呢?答案是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不一樣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養好自己的脾氣,首先第一步,要能夠學會深層次地反思,究竟是哪些原因容易引起我的怒火。

學會正面思考

我們都知道,有些人是樂觀主義者,他們總是關注事情好的一面,希望並且相信一定會有好的事情發生。而有些人則是悲觀主義者,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不好的地方,而且不斷放大到他們無法忍受為止,他們總認為事情不會得到解決,而且表現得比較頑固和煩躁不安,很難想到一件事情好的一面。

當然,沒有人永遠都是樂觀主義者或者悲觀主義者,我們都會在正面或者負面思考中切換,不過有些人確實傾向於負面思考多一點,這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習慣。要糾正這樣的思維習慣,就像把習慣用左手的人改成用右手一樣,克服肌肉慣性有難度。不過,你要相信,我們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可以通過重複的訓練而得到鍛鍊,大腦也是一樣。你需要不斷訓練自己積極正面地思考問題。

積極正面的思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看到一件事情好的一面

任何一塊硬幣都有兩面,當一件事情讓我們傷心糾結生氣的時候,我們要告訴自己,事情一定有好的一面!你可以用擊掌遊戲來訓練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在腦海中想出一件確實很讓你生氣的事情,例如,孩子他爸總是以工作忙為藉口不幫著帶孩子。這時候你就可以試試拳頭法:

你可以握緊拳頭,而這個拳頭就代表你專注於這件事情壞的方面時候的感受。

接下來,你想想這件事情好的一面,每想到一個,舉起一根指頭,例如“孩爸確實給家裡賺了不少錢,可以帶孩子去玩”,例如“這樣我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更多、孩子會更加信任我”,再比如“她爸本來就笨手笨腳的,也沒我學習得多,我能把孩子帶得更好”等等。

這樣一直做下去,直到你舉起所有五根手指,然後這時候就可以雙手擊掌,慶祝一下!

一招專治“不想吼但臣妾做不到”這種病

注意哦!這些好的事情必須與你抱怨的事情相關,而不是那些生活中其他的讓你開心的事情。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今天可以買一條新裙子”或者“寶寶又學會了一首歌謠”這都不算數。那種強壓自己的想法更不算,比如“又不能離婚,只能這樣過下去,勉強也不算太糟”。這些想法都統統不合格。

真的試圖去找一件事情光明的一面。當你真的去想了,你會發現,真的每件事都有!

第二,關注解決問題的辦法

大家跨過欄嗎?中學的時候應該都試過。當你跑著跑著看到一個欄杆在面前的時候,你是停下來罵它幹嘛擋路,還是跨過去?其實很多時候,就是要“跨過去”這樣一個動作!停止抱怨,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解決這件事情上來。

你可以做一個“跨過去”的練習:把讓你生氣煩惱的事情記錄下來,可以把它們寫在一個個橫條上,告訴自己“那是一個欄架,我要跨過去!”

然後給自己畫一個大大的告示牌,叫“跨過去”,再在這個告示牌裡寫出能解決這件事情的幾個辦法。習慣了找解決辦法,你就會發現,這是緩解情緒最根本的辦法。

一招專治“不想吼但臣妾做不到”這種病

第三,把過去的事情放下來

我們很多時候即使暫時壓住了心中的怒火,事後依然會不斷的想:“太難了、真是不公平、為什麼我得這樣做”,結果就是,依然不開心,這個不開心就會干擾後面的生活。就像背了一個沉重的包袱,裡面裝滿了糟糕的回憶,每當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就會不斷地往這個包袱里加東西,然後揹著它到處走。

一招專治“不想吼但臣妾做不到”這種病

其實你可以試著寫下來,你的包袱裡都裝了些什麼,哪些是很久以前發生但是仍然讓你很生氣的事情;然後,想象一下自己把這個包袱放下,從旁邊走開。下一次生氣以後,也試著讓自己不要往揹包裡放,事情過了,就放下,緊盯著前方的路,生活就會容易多了。

一招專治“不想吼但臣妾做不到”這種病

心情日記

我知道大家看完上面三段,還是會說,這還是很難啊,理論到實踐相距甚遠啊……把所有這一切綜合起來,我們來推薦一個辦法,那就是寫心情日記,記錄下每一天的情緒波動,特別是那些負面的情緒波動。

我曾親眼見過身邊的一位好朋友,堅持了一個月,為自己帶來了非常顯著的改變。她老公說她幾乎換了一個人,連孩子都誇媽媽比以前更溫柔了。

為什麼這個方法會有效呢?簡單的來說,它是通過回顧,讓你察覺自己的情緒,以及產生這些情緒的典型路徑。當你越來越熟悉自己的路徑以後,下一次,你剛踏上那條路,心裡就會有個警鐘敲響,你就能更好的應對了。

注意,心情日記不要籠統地記下“我今天上午很生氣”,記錄應該包含這三個要素:

1、到底是什麼事情讓我感到生氣。找到生氣的原因,包括表面原因和深層次原因,當一個人知道自己容易在什麼事情上生氣,便能夠更好的預警。

2、記錄自己生氣的過程。從一開始怎麼想,到後來如何升級,最好都能回顧,讓自己看清楚,在這個過程中為什麼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哪裡做的還不夠。

3、梳理正面思考方式。

這件事情好的一面是什麼、解決方案是什麼、我是不是又陷入過去的思想包袱中了?

一招專治“不想吼但臣妾做不到”這種病

真的有很多家長用這種方法成功地改變了自己愛發脾氣的習慣,變得更加平和。這不僅對孩子未來的情商有重大影響,並且對整個家庭的和睦相處甚至事業都有巨大的幫助。

行動起來吧!寫下你的第一篇心情日記,改變就從今天開始!

一招專治“不想吼但臣妾做不到”這種病

本文選自小步家長大學《很會愛學院——家長的自我情緒管理》,歡迎你現在就加入大學,你可以和同班同學互相鼓勵堅持記心情日記,也可以把自己在情緒控制方面的感悟或困惑與專家老師分享討論。沒有哪個父母是完美的,因為我們人類本身就不完美,育兒是一場長久的修行,與孩子共同成長才是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