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閨女」一詞是怎麼來的?到底跟黃花有無關係?

黃花閨女一詞是怎麼來的?到底跟黃花有無關係?

現代人將未出嫁的少女稱為“黃花大閨女”,這個稱謂是怎麼來的?

“黃花閨女”的稱謂可以追溯到南北朝宋武帝時期。據宋代史料《太平御覽》記載:這年新春的人日(農曆正月初七),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與宮女們在一起嬉戲。玩了不大一會兒,壽陽公主就香汗津津,嬌喘不止,遂臥在含章殿簷下小憩。此時正是梅花凋謝的時候,一陣輕風吹來,幾朵黃色梅花落到壽陽公主額頭。由於汗水未乾,落梅花瓣拂拭不去,留下淡淡的五出花痕。使壽陽公主更顯嫵媚。這時湊巧皇后見了,覺得十分好看,如果擦掉這些花痕,真是有些可惜,便告訴公主要保留幾日。宮女們看了也都感到奇怪,這種天然而成的梅花妝果然很美,也紛紛效仿,一時間“梅妝”便流行開來,可惜梅花不能四季常開。為了長期保持好看的“梅妝”,宮女採來黃色花粉,加工製成黃色的妝料,細心染到薄紙片、雲母片和蟬翼上面,成為酷似黃梅花的“花片”,然後將其貼於額頭、鬢角等處。絲毫不遜於當初的的“梅花妝”。

“黃花閨女”一詞是怎麼來的?到底跟黃花有無關係?

壽陽公主圖

南朝風流皇帝陳後主很欣賞這種化妝法,特意寫進了《採蓮曲》:“相催暗中起,妝前日已光。隨宜巧注口,薄落點花黃”;這種化妝法,連女將軍花木蘭都喜歡得不得了,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可見這種這種化妝的魅力有多大。當時“貼花黃”的多是年輕的女孩子,結婚後就要改變裝飾了。所以古代的民謠說“今朝白麵黃花姐,明日紅顏綠鬃妻”,“貼花黃”也就成了未婚少女的專利權。

“黃花閨女”一詞是怎麼來的?到底跟黃花有無關係?

花木蘭圖

只要見到面部飾以黃色花紋的女子,就知道是未出閣的大姑娘,這就是“黃花女”的大致來歷。這種以貼黃為美的化妝習俗,到金、元之後被外來的的化妝方法所代替,隨之慢慢告別了原先的化妝習慣慣。雖然“貼花黃”的習俗沒有了,但是人們仍習慣稱未嫁女子為“黃花閏女”。那麼,“黃花女”和“黃花”又有什麼關係呢?

“黃花閨女”一詞是怎麼來的?到底跟黃花有無關係?

黃花圖

“黃花”就是菊花。古人認為,菊花秋開,秋令在金,故以黃色為正,因而稱為黃花。菊花具有做霜耐寒的特性,常被用來比喻人的品行高潔和保持節操。把菊花移用於未嫁少女,還有暗喻貞節完美,秀而特立的意思。所以就把“黃花”用來形容未出閣的少女,與流行的“花黃”也很吻合,將二者和諧地統一在少女身上,“黃花閨女”因而就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