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著名的鐵塔原來是建在一座山上的

可以說到開封旅遊,不看看鐵塔就等於沒來開封。遊客現在看到的鐵塔是從地平面突兀而起,直插雲霄,屹立千年,素有鐵塔行雲之美景。

其實鐵塔原來是建在一座山上的,這座山就是——夷山。

開封著名的鐵塔原來是建在一座山上的

話說戰國時期的魏國的首都大梁城,就是現在的開封城,大梁城的東門外有一座土山,大梁城的老百姓都把它稱作夷山,因為這座土山連著大梁城的東門,所以大梁城的東門亦稱夷門。

當時大梁城內有一個看守夷門的七十多歲的老頭兒叫侯瀛,是一位有名的隱士,他因幫助魏國公子信陵君(就是那位家裡養著3000名門客的老大)出計謀、薦朱亥、殺晉鄙、奪兵權“竊符救趙”,從而侯瀛名揚天下。夷門也因此而粘了光出了名,後來夷門就漸漸成為了開封的代名詞。

金代李汾有詩云:

“琪樹明霞五鳳樓,

夷門自古帝王州”。

其中的夷門指的就是開封。

據考古人員考證古夷山就在今開封城東北角鐵塔公園一帶,向南綿延數里至土街。宋代開寶寺的上方院就橫跨夷山峻嶺而建,而巍巍鐵塔就建在夷山山頂之上,有鐵塔行雲之美景。現在的夷山早被黃河泥沙淤平了,就連鐵塔高高的基座和八稜方池也被黃河的泥沙掩埋在了地下。

“夷山高處若平岡,

獨立西風對夕陽。

萬灶炊煙凝暮紫,

滿林霜葉映秋黃。

雁行南去窮雲影,

鴉陣東來耀日光。

最好登臨望原野,

半堤芳草下牛羊。”

朱元璋的孫子周憲王朱有燉就是在距夷山不遠的地方、他的周王府裡寫下的這首著名的《夷山夕照》。這也證明夷山在明朝還沒有被黃河泥沙所淤埋,

然而使朱有燉萬萬想不到的是二百餘年後“半堤芳草下牛羊” 的夷山連同他那龐大顯赫的周王府一起被黃河滔天的巨浪滌盪得半點痕跡也沒有了。

明崇禎15年(公元1642年)黃河決口,水灌汴城。據明末李光壂的《守汴日誌》記載:“黎明,滿城俱成河漢。只存鐘鼓兩樓及各王府屋脊、相國寺寺頂、周府紫禁城。惟壂所居土街,乃夷山頂,水及門基,門內皆乾地,避水者滿集。” 由此可知夷山山頂與相國寺大殿屋脊基本平齊。“夷山高處若平岡”,又“夷”字為平坦之意,所以夷山應是一座高約十多米、山頂較為平坦的平頂山,鐵塔就建在平頂山之上。

開封著名的鐵塔原來是建在一座山上的

開封著名的鐵塔原來是建在一座山上的

夷山雖不高,卻也風景秀麗:

“雲愁縈汴水,

霧慘鎖夷山”。

被黃河泥沙淤埋之前的夷山之上,鐵塔聳立,夕陽夕照,炊煙裊裊,林草豐茂,牛羊成群。不愧是一處風月無邊的勝境。難怪周王朱有燉把“夷山夕照”列為汴京八景之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