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平山古稱嘉陽、房山、桑中。從地圖上看,平山地形像一枚漂亮的桑葉,早在2000多年前,《詩經》上就有一首“桑中”詩,說的就是這裡。寫的是一對青年男女相愛的情景,詩句十分優美。古代的平山也是一個蠶桑大縣,從中山國出土的絲綢上可見一斑,應該說,平山縣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詩經》桑中圖

平山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

公元前17世紀商始祖契發祥於此。

春秋時為晉國屬地。

戰國時屬中山與趙國。

西漢初置蒲吾縣,三國、魏晉襲漢制。

隋開皇十六年(596)析蒲吾縣一部置房山縣。

唐貞觀元年(627)蒲吾縣併入井陘縣。

唐堯之世平山屬冀州地,虞舜之際屬幷州地,東漢屬常山國,三國鼎立屬常山郡,隋代初屬恆山郡,後屬房山郡,唐代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兼取西平、房山二名置平山縣。

熙寧六年(1073)井陘縣併入平山、獲鹿二縣(八年,又析置井陘縣)。

1940年8月,以平山、井陘、獲鹿各一部分區域置建屏縣(俗稱“東建屏”)。

1945年10月撤銷建屏縣,把平山縣西部區域析出置建屏縣(俗稱“西建屏”),東部區域仍為平山縣。

1958年9月,將建屏、平山合併,稱平山縣至今。

■平山是八路軍的故鄉

對於平山來說,這裡位於滹沱河的南岸,風景優美秀麗,背靠光祿,面對林峰,西邊是冶河,北邊是滹沱河,兩條河在古中山國都城遺址前匯合。故稱“兩河”,就是兩條河彙集的地方。一條滹沱河在平山縣境內橫貫東西,全長220華里,河兩岸稻麥兩熟。文天樣曾有詩曰:過了長江與大河,橫流千仞數滹沱。聶榮臻也講過,平山是“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

■風光秀美的崗、黃兩大水庫

千乘之國——中山國

中山國在戰國時期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古人云:“戰國所以盛衰,中山若隱為之樞轄。”然而,由於史書失載,後人很難了解它的歷史面目。見過以來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巨大發現,為我們提供了這種可能。

中山國的興起

中山國為鮮虞所建,鮮虞屬“白狄族”的一支,商周時還處於部落狀態,分佈在陝西北部。春秋初期乘列邦紛爭之機,遷到太行山以東廣大地區,其範圍大體包括保定和石家莊一帶。鮮虞通過戰爭、貿易與中原各國頻繁交往,不斷吸收先進文化,逐漸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國力日盛,終於統一狄族各部,建立國家。以後,屢遭晉國、魏國的攻打而亡國。公元前378年,桓公復國,決定將都城遷到具有險要地理位置和優越自然條件的靈壽城(今平山縣三汲鄉)。此時,正值趙、魏、齊等諸侯大國忙於爭霸和兼併,無暇顧及中山國。中山國充分利用這至關重要的轉機,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開拓疆域。統治地區北接燕國,南鄰趙國,石家莊一帶基本在它的管轄之下。其地位僅次於戰國七雄而與東周、宋、衛並稱“千乘(乘:指古代四匹馬拉的兵車)之國”。

中山國都城靈壽遺址,位於平山縣三汲鄉,北依東靈山和牛山,南臨滹沱河,東距今靈壽縣城10千米。城垣早已不存。從保存下來的地下夯土城基得知,南北長4.5千米,東西4千米,呈不規則的三角形,依自然地勢版築,牆厚約2.7米。城內以南北向隔牆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城北部為宮殿建築區,南部為手工業作坊和居住區;西城北部為王陵區,南部為商業區、居住區和農業區。王宮建築氣勢宏偉,裝飾華麗。手工業發達,作坊分工細密。由此可見,當時的都城靈壽十分繁榮,同趙國的邯鄲、燕國的下都相比,毫不遜色。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中山國的都城

中山國都城靈壽遺址,位於平山縣三汲鄉,北依東靈山和牛山,南臨滹沱河,東距今靈壽縣城10千米。城垣早已不存。從保存下來的地下夯土城基得知,南北長4.5千米,東西4千米,呈不規則的三角形,依自然地勢版築,牆厚約2.7米。城內以南北向隔牆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城北部為宮殿建築區,南部為手工業作坊和居住區;西城北部為王陵區,南部為商業區、居住區和農業區。王宮建築氣勢宏偉,裝飾華麗。手工業發達,作坊分工細密。由此可見,當時的都城靈壽十分繁榮,同趙國的邯鄲、燕國的下都相比,毫不遜色。

中山國的文物

王陵的“兆域圖“銅版(中國最早的地圖)、山字形銅器、錯金銀龍鳳銅方案、十五連盞銅燈、銀首人俑銅燈等等,充分顯示了戰國中期中山國手工業生產高度發展的水平。

中山國的滅亡

中山國武力強盛時,奉行親齊仇趙的政策,經常騷擾趙國邊境。公元前4世紀末,趙國乘中山國政治腐敗,發起對中山國的討伐。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進攻中山國嚴重受挫。公元前305年,趙國再次進攻中山國,騎兵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中山王忍痛割讓4個城邑,才暫時免遭滅亡。公元前300年,趙國發動旨在滅亡中山國的大規模戰爭,發兵20萬,歷時5年,終於在公元前296年攻佔了中山國都城靈壽,中山國滅亡了。從此中山屬地歸趙國所有。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田興革命烈士陵園(2016年建)

大吾川參軍參戰也很踴躍,組建平山團時,田興村有30多位青年參軍,組成了一個排,這個村的“土炮隊”也很有名。田興村還出了一位文化名人張學新,他是《鐵血劇社》骨幹,解放後任天津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創作的話劇《六號門》、《吉鴻昌》在全國有很大的影響。平山縣的平原基本就是這麼一塊,滹沱河往北是南甸地區,屬丘陵、淺山地帶,西柏坡地處丘陵淺山接壤的地方,再向西走就到了平山的深山區。

■革命勝地西柏坡

西柏坡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中部,距華北重鎮石家莊90公里,是光耀中國史冊的革命聖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因黨中央和毛主席在此地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解放了全中國,故其也有“新中國從這裡走來”、“中國命運定於此村”的美譽。西柏坡卓越的歷史貢獻奠定了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上級各部門及歷屆領導對西柏坡的發展都很關注,並給予政策、政治和資金上的大力扶持。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從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1938年9月聶榮臻在平山縣蛟潭莊南甸河——65個堡壘 白骨累累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南甸河流域區域圖

滹沱河在平山境內橫貫東西,十二條支流河縱橫其間。我們從北岸開始,從東向西看,第一條河是南甸河,發源於王母觀山的灣子、冷泉、海眼、營盤等村,到郭村入滹沱河,全長60華里。海拔1252米的王母觀山就是南甸河的源頭。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迪山北北頂堡壘群俯瞰圖,這是河北省現存規模最大較完整的侵華日軍堡壘群。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王母觀山北山山頂3號碉堡遺址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迪山北北頂堡壘群北側的“拋人臺”,當年失去勞動能力、生病的及八路軍戰俘,經常被日軍殺害,從這裡扔下百丈深的山崖。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日軍在平山縣碉堡分佈圖

■兩河鄉山頭村烈士陵園

抗日戰爭時期,平山縣就有1.2萬人參加八路軍,在晉察冀邊區是最多的。平山縣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5508名,加上遍佈全縣的烈士陵園(墓),數字就更大了。河渠烈士陵園66名,周建屏陵園86名,辛莊戰鬥犧牲的115師344旅688團的烈士有200多個……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新建的平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紀念碑浮雕(八幅)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山鄉播火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風起雲湧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抗日中堅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銅牆鐵壁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革命聖地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源泉不涸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無私奉獻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走向明天

平山縣烈士5048個,是河北省犧牲烈士最多的,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在這裡製造了上百起慘案,有14000名無辜群眾被殺,是河北省慘案最多,死亡人數最多的。幾乎家家有人當兵,村村有人犧牲。這樣一個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和犧牲的英雄縣,建國後至今竟然沒有一座烈士陵園,英烈的靈魂不得安息。現在建的烈士陵園建成後將使烈士們有了“家”,有了安放靈魂的地方,也使後人有了謁拜烈士的地方。希望平山兒女們都為平山革命烈士陵園的建設呼籲鼓勁,加油出力,爭取革命烈士英名碑、遇難同胞紀念碑,平山革命烈士陳列館早日完工。

豐碑

​紅色搖籃 英雄平山

八百太行記征程,男兒一走不言生。

慷慨話別情不盡,小村炊煙也入夢。

此去關山多少約,都付槍林彈雨中。

光祿有幸埋忠骨,豐碑萬丈祭英靈。

■詩 作 者 張志平(中共毛澤東、劉少奇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北文史館館員,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會長)書法作者:石 廬(平山人,著名書法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