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蜜汁奏折

清代的蜜汁奏折

最近“清代垃圾奏折”爆红网络,从大臣上表的“蜜汁奏折”能看出生活中的皇帝也是萌萌哒。雍正一直在人们心中是个多疑、精力过人且疑似篡位的人,他希望臣下事无巨细多加汇报,经他制度化的“密折制度”相当于“小报告”,借此掌握更多信息。任何一个“可笑”的历史现象都有制度背景,京宝了解到这些“垃圾奏折”产生的原因后却觉得不那么可笑了。

清代的蜜汁奏折

清代的蜜汁奏折

有个叫孙文成的地方官特别喜欢向雍正皇帝请安,三天两头上请安折,就单问一句“皇上您好吗?”,雍正也不厌其烦地反复回复到:“朕很好”。

清代的蜜汁奏折

可能因为孙文成的请安折太多,皇帝也被搞糊涂了,比如:

清代的蜜汁奏折

其实清代封疆大吏与皇帝交流主要靠上表奏折汇报地方事务,皇帝阅读后在奏折上用朱批加以批示,相当于发邮件传送述职报告,频繁上请安折是制度使然。地方大小事务繁多,差不多每个月都会上奏,既然谈正事,顺带也理应给皇帝请安。

因此形成的习惯是:“凡上奏折一匣,必附请安折一封……请安折中不呈公事,独问‘安好’而已”(每上一封谈正事的折子,必然附一个请安的折子,折子里一般只有“恭请万岁万安”六个字,也确实就是只问一句:“皇上您好吗?”)。(佟鸿举著:《民俗文书收藏趣谈》,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102页)

清代的蜜汁奏折

有人觉得太过形式主义,把两道折子汇成一道不是省时省力么,实际上还真不行。清代重视礼节,旗人规矩多、老礼儿多、讲究多,比如苏州织造李煦给康熙上了一道请安折,图省事多汇报了一件事,直接把请安、报丧一锅烩,好在康熙宽厚,只是笑骂了一句:

杭州织造:恭请万岁万安。法雨寺住持圆寂,还有个叫仇兆鳌的文人前段时间也去世了。

康熙:你把向朕请安的折子和这个奏折放在同一个封套里面,欠收拾吗?

请安折多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汇报的正事多。因此频繁具折请安并不是无聊,孙文成是杭州织造,又负责监督江南社会民情的重要责任,奏折较多是正常的。

清代的蜜汁奏折

清代的蜜汁奏折

清代的蜜汁奏折

原本以为消停了,第二年又来了...

清代的蜜汁奏折

仔细审题就能发现,直隶总督也不是翻来覆去上奏重复的内容,他汇报的是京城及顺天府、保定府、河间等府各地的雨情。清代皇帝重视农业,特别关心地方雨水粮价情况,经常向地方官询问,所以在密折陈奏中定期奏报雨雪、年成和粮价,其实也是制度使然。

清代的蜜汁奏折

从现存资料考察,康熙三十二年(1693)苏州织造李熙是此事的最早发端者,并得到皇帝肯定。(《中国政治制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60页)

孙文成奏折中多有此项内容,比如“面粉一斤,需银七厘八厘左右,今年雨水适合稻谷甚好,谨此奏闻”之类。从乾隆开始,要求地方官每月汇报晴雨粮价等情况,形成固定制度,才有了现在研究清代物价及气候情况的宝贵资料。

清代的蜜汁奏折

清代的蜜汁奏折

其实皇帝的回复已经很客气了,因为奏折中的内容是别人两个月前早就报告过的旧闻。

清代的蜜汁奏折

按照历史记载,朱一贵当年四月底起事,闽浙总督五月初上报,六月中旬清军登陆,六月底局面平息。这个杭州织造却在七月上奏有人起事,皇帝内心一定是崩溃的。

福建官员向雍正汇报台湾有个妇人拾金不昧,有人认为地方官连小事都写到奏折里太不懂事。

清代的蜜汁奏折

实际上,清代皇帝要求地方官多汇报地方琐事,对红学感兴趣的读者可能知道,江宁织造曹寅写给康熙的密折,其中不乏地方八卦,甚至还有笑料。这是因为康熙对江南三织造专门有要求:“以后有闻地方细小之事,必具密折来奏。”;“近日闻得南方有许多闲言,无中作有,议论大小事。朕无可以托人打听,尔等受恩深重,但有所闻,可以亲手书折奏闻才好。”因此江南三织造的奏折,真的有很多八卦和传闻。

到了雍正,更是希望臣下事无巨细多加汇报,借此掌握更多信息。比如苏州织造李秉忠奏报苏州油菜、小麦长势良好,雍正批示:“深慰朕怀,凡如此等之奏,务须一一据实入告,毋得丝毫隐饰。”;“苏州地当孔道,为四方辐辏之所,其来往官员暨经过商贾,或遇有关系之事,亦应留心体访明白,密奏以闻。”这些批示体现了雍正的精细明察,他读了这些奏折并不会崩溃,反而很高兴。

清代的蜜汁奏折

送芒果反映出认真和忠诚,并不是颟顸(mān hān:糊涂不懂事)与懒惰。

清代的蜜汁奏折

闽浙总督满保向康熙送芒果,奏折内容一模一样。第一次送芒果,康熙说不必再送,结果过了一个月,满保又送了一次,奏折内容仍然是。把康熙搞得心里有些乱。

有人以为闽浙总督满保向康熙送芒果是颟顸懒惰,奏折内容如同复制粘贴且重复上奏,其实事实完全不是如此。

第一次奏折,满保说的是:“再台湾所产番酸树、番茉莉、竹子、亚蕉等物,恭缮汉文进单交付干总李岩,与贡品一并奏进圣上阅视。番酸果子至夏至方熟,俟成熟后再赉进御览”。奏报中的“番酸树”与“番酸果子”,也叫“檨shē”,就是芒果。这次送的不是芒果,是芒果树苗,那时芒果还没成熟,他的奏折中明确说,等成熟后再送给皇上亲口尝尝。

清代的蜜汁奏折

一个月以后,康熙五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满保真的送了芒果给皇上,自己吃到了好吃的东西,要让主子尝到才安心。不过因为芒果由台湾先运到福建,再由专差进呈北京,需要一两个月,没法保鲜,他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发现切条晒干法能多保存一些本味儿,继而上表:“奴才于四月二十八日购到新鲜者,味甘微觉带酸,其蜜浸与盐浸者,俱不及本来滋味。切条晒干者,微存原味,奴才亲加检看,装贮小瓶,敬呈御览。”

康熙尝了芒果干,感觉没啥味道,所以说:乃无用之物,再不必进。

这两道奏折反映的是臣子对皇上的忠诚与细心,而不是颟顸与懒惰。

了解点制度背景后,才会明白清代君臣并不是愚蠢无聊。网络文章本身就是轻松一笑,但越来越多的“洗脑文”也会误导读者,杂乱又不符合事实,可能会导致读者无端变成笑话,所以宝宝们有时间来看看京宝这里,京宝也会多多为宝宝们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小常识。

清代的蜜汁奏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