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清朝皇帝原来是宋徽宗后人?!

民间(包括满族人自己内部)长期以来都有传说,说爱新觉罗氏家族是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之后,实际不姓爱新觉罗,而是姓赵。虽然清朝官方从来不承认这一点,但是满族人自己内部也有人传的有鼻子有眼,将信将疑的人也有不少。

这个传说是什么呢?

传说,北宋靖康年间,金兵破汴梁时,宋宗室除康王外,举族三千多人皆同俘,从亡东北,迁于松花江畔的五国头城,即今牡丹江入松花江口的伊兰县地。徽宗、钦宗于1130年7月抵达五国城,并囚禁于城内,5年后含悲饮恨病亡五国城,死时54岁。赵佶被俘之前,已经有了31个皇子,35个公主,总共66个子女。这些子女中,出了康王逃脱之外,其余的一股脑被俘,并带到了遥远的北方。徽宗和他们的这些子女就在五国城附近被监视囚禁,据说后来不断繁衍,成为庞大的家族。监视他们的女真人中也有很多人会汉语,于是这些汉人就发明了“徽宗语”,将单音的汉字拆开为复音的语言,谈故国情思时用之,以避免女真人的窃听。直到民国十几年时,丹东、凤城一带尚流行。

民间传说,清朝皇帝原来是宋徽宗后人?!

靖康之难

徽钦二帝及其从亡的宗室大臣等后裔,基本上都转化为赫哲族(黑斤~徽钦族),也有的融合于斡朵怜、胡里改两万户部落中,南迁辗转落脚地方(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后称董鄂部。但他们都以“觉罗”-赵为姓。什么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格伦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实际上都是原来的赵姓,不过是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分支而已。所以爱新觉罗也是赵姓的一支。后来统一女真各部,进而入关建立了大清帝国。(论起来,大家还是亲戚)。

民间传说,清朝皇帝原来是宋徽宗后人?!

诗画双绝的宋徽宗,是否在遥远的东北培育出了一个种族?

初闻之,觉得这种传说荒诞不经,但是即便在清朝的旗人中,也是有人相信的。并且举出了证据:

早在清朝鼎盛时,满族人昭连就在《啸亭杂录》卷10《宋人后裔》中写道:“野史说元顺帝是天水苗裔,事虽暧昧不清,但未必有来头。今日董鄂冶亭总督考自己的宗谱,乃知其先人为宋英宗越王的后裔。后为金人所迁,处居董鄂,以地为氏。数百年之后,尚有巍然兴者,何盛德之至也。”所说董鄂冶亭,即铁保,满洲正黄旗人,姓董鄂氏。董鄂部是满洲紧邻,其主城董鄂城与清代都城赫图阿拉很近,如金人迁赵宋后裔于董鄂,必然波及后来的满洲部之地。而且,宋徽宗、钦宗被俘的地方即五国城,这是清代满洲部兴起之三姓地区,也是符合的。《啸亭杂录》卷4中说:“五国城在今白都纳地方。乾隆中,副都统绰克托筑域,掘得宋徽宗所书鹰轴,用紫檀匣盛。千余年,墨迹如新。又获古瓷数千件。因得碑碣,录徽宗晚年日记,尚可得其崖略。云于天会十三年寄迹于此,业经数载。始知金时五国城即此地也。”昭连所记,时间、地点、人物都明确,不可不重视。

民间传说,清朝皇帝原来是宋徽宗后人?!

黑龙江省五国城遗址

其次,清朝灭亡后,满人为了避免可能的报复,纷纷改用汉姓。北京的爱新觉罗氏纷纷改姓“金”,据说这就是满语的原意。但是在东北爱新觉罗氏多是改汉姓为“肇”或“赵”,并不是金姓。满族学者金启孮先生说:“数十年来,我对此事十分注意。近年到黑龙江富裕县三家子屯调查时,那里的爱新觉罗确是冠姓赵。后到吉林市遇到一位爱新觉罗氏也冠姓赵。在辽宁听到多位故老相告当地爱新觉罗氏冠姓“肇”、“赵”,并非受辛亥革命的影响。三家子屯的赵喜庆同志还曾和我谈过爱新觉罗应该冠姓赵。见我冠金姓反觉奇异。”——这至少说明,在东北大地上,这种传说是广为人知的。

民间传说,清朝皇帝原来是宋徽宗后人?!

徽宗在五国城被囚禁情景再现

所以,有专家认为“觉罗氏与赵宋之关系,由满人传说,汉人闻见,语言印证,调查考实,实有蛛丝马迹可寻,非同泛泛传说,更非出于民族偏见之诬蔑。”

当然了,这个是不是历史真实,现在恐怕很难说。毕竟在《史记》里,夏商周秦的祖宗家谱都可以追溯到黄帝,匈奴人也是夏禹之后,小象(象眼观天下)觉得,爱新觉罗是徽宗后人这种说法,很可能也是这样,是当初满族人的一种宣传,和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改可汗为皇帝一样,都是为了争夺汉族民心的一种举措罢了。


后来定鼎天下,觉得认不认老赵家当祖宗意义不算太大,也就不在官方提这个问题了。但是这种说法已经流传开来,满族人自己也有信得,朝廷也无可奈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