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大學的金融生,除了投行,哪裡還有「春天」?

在互聯網新興技術的影響下,備受衝擊的金融業正在不斷升級改革,增加業務規模的同時也在淘汰部分舊崗位,以此創造更多新興崗位和職能,助力金融業的創新發展。

在這樣的行業大背景下,對於金融專業畢業生來說,無疑又夾雜了不少挑戰。

根據歷年來的統計數據來看,畢業生薪酬排行榜上,金融專業永遠位列前三甲,而每年的年終獎排行榜上,向來也是金融行業拔得頭籌。面對這樣的薪資利好趨勢,金融大門前,自然年年都是門庭若市。

然而,學金融的人越來越多,金融圈也一向都是精英人才的匯聚地。只不過,行業對於基層人才的需求卻呈現下降趨勢。高頓CFA研究中心的顧問Zoe,是畢業於美國藤校的金融碩士,曾在華爾街的頂級投行工作,回國之後的她表示,國內金融業發展迅速,業務範圍涉獵廣泛,她對國內大學的金融教育是否跟上了行業變化表示擔憂。

事實上,又何止是Zoe,想要在這個圈子裡謀求一席之地的金融畢業生們,無一不在擔憂自己的未來。只是,如今的形勢對於他們來說,機遇大於挑戰。

投行&券商仍然是心之所向

在眾多金融機構中,投行和券商無疑是金融畢業生夢想的高地。誠然,國外的投行,其實就是國內的券商。

這類金融機構業務廣泛,尤其是聲名在外的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對於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然而,業內有人曾表示:金融人才正在分化,高端人才流向金字塔尖,平庸的人正在淪為“金融民工”,中間留給了那些意氣風發,可上可下的年輕人。

想要進入知名投行或券商,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些在大學裡就開始準備CFA的大學生,無非都是千方百計在為自己的專業知識加碼,以此獲得更多青睞。

其實,不管在哪個行業,能力強的人總是能夠獲得更快的晉升,更別說是在精英薈萃的金融行業了,一旦你跟不上變化的節奏,或者停止學習的腳步,就極有可能淪為平庸的那一個。

離開了大學的金融生,除了投行,哪裡還有“春天”?

基金公司需要大量高級金融人才

近些年,國人的理財意識逐漸覺醒,和股票相比,風險較低、收益可靠的基金成為了投資理財的首選,尤其是私募基金的井噴式發展,當一家企業實現了產業積累之後,必然要向金融轉型,私募基金便成了最優選擇。

由此,基金經理也成了身價水漲船高的人才“香餑餑”。

當然,管理基金絕對不是什麼容易的活兒,因此基金公司對於高級金融人才可以說是求賢若渴。有一位負責這部分人才招聘的獵頭表示,即使年薪已經開到50萬到100萬,依然是“一人難求”的局面,因為“有經驗,有水平,身價高的人才太難找”。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不少基金公司都非常樂於培養新人,如果你是學習過CFA的金融新人,或許會有更多機會獲得來自經理的指點。

保險行業的春天,也是金融人才的春天

說起保險,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或許就是“賣保險”。事實上,作為金融產業中的一大業務,近幾年保險行業正在經歷瘋狂成長,金融改革也帶動了保險業逐漸走向正軌。其實,有前瞻性的人應該已經意識到,保險業在未來只會發展得更快更成熟,將來的我們或許會把保險業推上一個新的發展高潮。

畢竟,保險這種產品,未來人人都應該有一份。

作為金融新人,畢業生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鞏固專業知識,提升實操技能,積累行業經驗上,而不是好高騖遠,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莽撞地衝向金融業的大門,頭破血流暫且不提,狼狽不堪必是在所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