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么小國瑞典,軍事實力卻強到讓美俄忌憚?

袁載譽


瑞典並不是靠軍事能力讓美俄忌憚,而是這個國家難以攻克難以統治。瑞典是戰鬥民族日耳曼人的後裔,與德國人一樣,天生就是戰士,自古至今都是奉行全民皆兵制度。所有人跨上槍支就可以是戰士,對於這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當你踏上他的國土以後,他會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所以,拋除被瑞典軍事擊敗的假設,就算能夠取勝,獲得的也只是一片焦土。這就使得瑞典沒有任何進攻價值了。

日耳曼人戰鬥力非常強悍,他們在自古以來的風俗都是生活在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這種地方不能種糧種地,只能依靠掠奪,遊獵,以及被僱傭打仗。在早期,瑞典人連同普魯士人幾乎統治了整個北歐。直到俄羅斯人崛起,把瑞典人趕跑。爾後,瑞典人與俄羅斯人打了幾百年的仗,即便是巔峰沙俄也沒能在瑞典衰弱時期征服瑞典。

關於日耳曼人的戰鬥力如何我們難以判定,但是有一組相當驚人的數據對比。在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德蘇戰士傷亡比直到蘇聯攻入德國本土後雙方百才持平,而德國一方多是十五六青年,蘇聯一方則全是老兵。這就是區別,以美國人的怕死,肯定不敢去啃這種硬骨頭了。俄羅斯倒是敢,但是把所有瑞典人滅掉以後這也不過是一塊荒蕪之地,俄羅斯則自己有的是土地。


優己


不只是美俄忌憚,二戰瑞典鄰國都在德軍控制下,德國也不敢貿然進攻瑞典。瑞典是擁有核武技術的國家,現在任何國家不敢幻想入侵瑞典。我們來看看瑞典是如何成為一個誰也不敢入侵的中立國的。

瑞典45.03萬平方公里,與黑龍江省或甘肅省相當。人口則只有不到1000萬,主要集中在波羅的海岸上的幾個城市。

圖-瑞典地圖

瑞典陸地上有兩個鄰國,左鄰挪威,以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為界,右舍芬蘭,以托爾尼奧河為界。

瑞典在歷史上成名,是在公元1000年前後,當時瑞典、挪威、芬蘭組成的維京海盜,南下橫掃西歐,殺得血雨腥風。

圖-維京海盜南下

北歐三國中,挪威面向大西洋,挪威人的擴張方向是荷蘭、英國等地。丹麥南部與德國相連,擴張方向當然是沿著陸地向南。瑞典在波羅的海西北岸,瑞典人因地制宜,目標是將波羅的海變成瑞典的內海。

在工業革命前,瑞典向東兼併了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向南與德國所在的德神聖羅馬帝國、波蘭和立陶宛所在的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相繼開戰,雖然未能消滅這兩個著名的國家,但軍事上取得不小的勝利,基本上控制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完成了最初的戰略構想。

圖-瑞典輝煌時期

不僅如此,瑞典還侵犯北歐兄弟挪威與丹麥,佔領不少領土。這導致瑞典失去戰略盟友,被侵犯的國家軍事不如瑞典,但他們引狼入室把俄國拉入到反瑞典同盟中。

從1700年開始,瑞典與俄國激戰二十年,瑞典雖然處於極盛時期,但人口太少,對付人口同樣不多的幾個鄰國綽綽有餘,但與俄國打消耗戰和持久戰,瑞典落入下風。

1721年瑞典戰敗,不僅失去過去幾百年佔領的波羅的海沿岸領土,甚至被俄國堵在波羅的海西北岸動彈不得。

不過瑞典並沒有一蹶不振,在拿破崙戰爭中,瑞典是反法同盟的一員,丹麥與挪威當時是一個聯合王國,站在法國一方。這次瑞典站隊成功,拿破崙兵敗後,在1814年,瑞典逼迫丹麥把挪威割讓出來。

圖-瑞典進入中立階段

從此時開始,瑞典對外戰爭就不多了,以至在轟轟烈烈的殖民時代,瑞典鮮有海外征戰的經歷。到一戰前的1905年,瑞典讓挪威獨立出去,從此對歐洲大陸的戰爭保持中立。

1914年一戰開始後,瑞典與挪威和丹麥組成中立同盟,沒有捲入歐陸大戰,但一直把槍握得很緊。當時陸地戰爭主要還是靠步兵,作戰區域也主要集中在德國、法國、奧匈帝國、沙俄等國的邊界上,戰場並未波及北歐。

圖-一戰時的瑞典

1939年開始的二戰,戰爭裝備有了很大不同,德國主張機械化的閃電戰,戰爭波及範圍很廣,北歐也未能倖免。

1940年德國閃擊芬蘭和挪威,控制波羅的海與大西洋的海峽,讓英國海軍進不了波羅的海,蘇聯海軍也出不了波羅的海。芬蘭為了抵抗蘇聯入侵,也宣佈加入德國陣營,此時瑞典左鄰右舍都被德軍控制。德軍若入侵瑞典,可以從瑞典國界上任意一點發動戰爭。是否堅守中立,瑞典人迎來了真正的考驗。

圖-二戰時的瑞典

當時瑞典有精銳裝甲部隊十幾萬,武器裝備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飛機坦克不少,海軍還有潛艇,但這在幾百萬德軍面前還是不夠的。瑞典的位置在挪威與芬蘭之間,對德軍來說必須通過瑞典調動軍隊和物資,西邊轟炸英軍,東邊進攻蘇聯。

瑞典名義上保持中立,外交上還是向德國屈服了,允許德軍無條件通過瑞典。一直到1943年德軍在蘇聯吃了大虧,瑞典才真正提槍中立,不再准許德軍開進本國。

圖-瑞典

後來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冷戰,瑞典都沒參與。不過瑞典的中立還是為人詬病,瑞典雖然沒有加入軍事組織北約,但還是加入了經濟和政治組織歐盟。

不打仗不代表沒實力,早在1954年,核武器還被美蘇壟斷之時,瑞典是第三個建立核反應堆的國家。雖然1968年在美國壓力下,瑞典簽了核不擴散條約,核武器計劃就一直擱置,但瑞典絕對擁有製造核武的技術,這對任何企圖入侵瑞典的國家都有巨大震懾力。

圖-核武器

瑞典常規武器也非常先進,無論是戰鬥機、潛艇、戰艦、坦克,在國際上都是領先水平。瑞典民用製造企業如沃爾沃汽車、薩博汽車、伊萊克斯電器等,足矣說明這個國家在工業領域的先進程度。

從軍隊數量來說,在軍事科技化的今天,各國都在裁軍,瑞典也不例外。現在瑞典軍隊人數約為7.2萬,與全國總人口之比約為0.72%。好戰的美國全世界都有大兵,總兵力約145萬,與人口的比例約為0.45%,不如一直中立的瑞典。

圖-瑞典地圖國旗

既然不打仗,瑞典為何研發如此先進武器,又養這麼多兵呢?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瑞典雖然不主動宣戰,但若自身實力不強,早晚會被別國侵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近年來,瑞典派遣軍隊,前往非洲的剛果、歐洲的塞浦路斯、波黑、科索沃,亞洲的黎巴嫩、阿富汗開展維和行動,瑞典軍在實戰中獲得了寶貴的作戰經驗。

論軍事實力,除中、美、俄,其他國家若與瑞典動兵,誰敢說一定穩贏。


地圖帝


瑞典這個國家在曾經的歐洲大陸上也是屬於強盛的國家,一度壓制德國、俄國等,但後來還是限制於本土資源的匱乏,而逐漸低調,再加上俄國的打擊,從此不復從前。但是,瑞典在軍事實力上的表現仍然是非常的驚人的,達到足以讓美國和俄國這兩個國家的忌憚。

當然,瑞典的軍事實力強盛主要還是得益於本國強大的軍工力量。瑞典軍工強大到,世界範圍內的各個國家爭相競爭瑞典生產的武器裝備。

瑞典雖然一直在保持著中立,但研製出來的武器被不斷的採購,更促進了軍工事業的發展。而且,中立的政策,也意味著瑞典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無法得到其它國家的幫助。因此,瑞典在武器裝備上的研究完全是靠著自己一步步的研究出來的,在這種條件環境下,瑞典的軍工更是達到了空前的提升。

瑞典能夠生產各種炮彈系統,和法國共同研製開發了“博尼斯”制導炸彈,還和美國共同研製XM-982“神劍”遠距精確制導炮彈,各種導彈武器更是信手拈來的生產。研發的CV-9040步戰車以及BV-206型多用途運輸車被多個國家大量訂購,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自研的武器裝備,如全天候裝甲運兵車、坦克、“鷹獅”戰機等等。在一些電子戰領域上也毫不示弱,生產的雷達偵測能力也很強大。正是瑞典這種能夠自給自足以及強大軍工的支撐下,才能夠讓美俄兩國有忌憚的心理,但也僅僅是忌憚,真正衝突起來瑞典還是不夠看的。


思遠軍事


保持中立,但是保持中立,你的有那個實力啊……

永久中立國的和平光輝之下是強大到足以自保的軍事實力,舉個例子吧,1940年德國橫掃半個歐洲時最高統帥部曾經有計劃武力兼併瑞典。最後放棄了這個計劃,有兩個原因,一是瑞典的永久中立國身份為德國的戰略資源輸入大開方便之門,二是瑞典國土崎嶇,地形多丘陵山地,不利於德國陸軍的主體裝甲部隊的作戰,並且瑞典的國土位置沒有戰略價值。還有一個原因,瑞典對國內實行全民皆兵武裝中立的政策,所有成年男性都要接受軍事訓練,並且編入預備役部隊。一旦發生戰時動員,這樣一個人口不過幾百瑞典擁有完備的工業體系,人口不過幾百萬的小國卻能迅速動員五十萬左右訓練有素的軍隊。瑞典擁有完備的工業體系,能夠獨立研製性能優良的作戰裝備,其國土內的山區隱藏了大量存放坦克和飛機的洞庫。配合有利的地形足以拒敵於國門之外,通過長期的防禦消耗戰來保護自己,殲滅敵方的有生力量,以德國橫掃歐洲的軍力,卻仍有可能敗在瑞典和寒冷的北方山地及消耗戰之中。當時的最高統帥部也是因為軍棋推演中過高的傷亡和消耗還有如果戰爭勝利卻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而最終放棄。瑞典的實力可見一斑。

Sandvik 多厲害,懂行的自然懂。從採礦設備,加工設備到最後的冶金成品一應俱全。粉末冶金這種黑科技也不在話下。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機床產自德國和瑞士,但是最好的刀具產自瑞典,即 Sandvik 的刀具業務 Sandvik Coromant。

這些都體現了瑞典在冶金方面極高的水平。冶金、工藝才是機械工業最基礎的部分,我國並不缺機械設計人才,而是缺少材料和加工方面的能力,希望我國對此加以重視。

瑞典在冶金方面的能力可能和優良的無機化學傳統也有關。

由於礦太多了,總能挖出些奇怪的礦石,比如從在斯德哥爾摩鄉下的伊特比村挖出的礦石裡發現了7種稀土元素。

從下一張各國元素髮現數量圖來看,瑞典不僅吊打各國,人均爆表,而且大多點到了對冶金極其重要的過渡金屬和稀土元素上(不像美帝和德國,搞核物理搞出很多放射性元素),對這些元素的研究利用也必定非常早就開始了。

此方面的瑞典化學家、物理學家群星璀璨,並且大部分是烏大校友,如貝採利烏斯、阿倫尼烏斯、舍勒、尼爾松、埃格斯特朗……等等。

進入20世紀後,出現了 Boliden 公司和做特種鋼的 SSAB(瑞典鋼鐵公司)。

1907年在哥德堡誕生了 SKF(瑞典軸承製造廠),至今仍在做世界上最好的軸承,也做潤滑和機械部件。其他大大小小的機械公司不計其數。

有了材料、機械方面的能力,造火炮、車輛、飛機、艦船啥的無壓力了。相關企業有大家耳熟能詳的 Scania,Volvo 和 SAAB。SAAB(瑞典飛機公司)更是各種併購,飛機、汽車、導彈、計算機啥都做過。

《大國重器》提到了徐工集團生產超大型吊車的時候用到的最關鍵設備——超大型卷板機,可惜視頻顯示它並不是國產的,而是瑞典 Ursviken 牌,產自瑞典北部同名小鎮 Ursviken (居民不到4000人!)。

關於這個牌子的卷板機,《兵器知識》上有一個著名的故事:美帝要造俄亥俄級,國內沒法加工如此大直徑的艇殼,於是向瑞典租了 Ursviken 卷板機。蘇聯也來借,但是不給,於是蘇聯就沒法搞單殼核潛艇了,只好做多層耐壓殼。

航空發動機方面,西海岸 Trollh?ttan 的瑞典飛機發動機公司,後來變成了沃爾沃航空(Volvo Aero),是瑞典空軍的長期合作伙伴,比如鷹獅的 RM12 就是它家生產的。(當然美帝爽快地提供了很多技術,但瑞典自己做了很多改進,包括完全電子的新控制系統。話說回來,就算照著圖紙全世界也沒幾個國家能造出來啊。)

軍事工業的另一個重要支撐是電氣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這方面有瑞典通用電氣(ASEA,後參與組建 ABB)和世界通信巨頭愛立信(愛立信是直接有雷達部門的,和 SAAB 一起開發了愛立眼預警機,併為戰鬥機、艦船提供火控)。它們都是18XX年創建的企業……

(我國引進的第一型高鐵為瑞典 ASEA 及南部 Kalmar Verkstad 聯合設計製造的 X2000 擺式列車,80年代設計,時速200公里。1996年引進,命名為“新時速”,運行於廣深線上。)

瑞典也搞過核武器,二戰結束後瑞典政府覺得蘇聯核威脅太大,美帝也不是啥好貨色,於是決定自己研發核武器。核計劃於1947年開始,民用軍用同步進行。瑞典自己有鈾礦,先建核電站,然後拿反應堆產出的鈈做核彈頭,準備10年產100枚。

於是皇家理工學院 KTH 就在學校底下(斯德哥爾摩市中心= =!)建了R1核反應堆,並於1954年7月13日成功運行。

50年代同時在研究的還有核武器的投送方式,有潛艇發射,也有飛機投送,以下是特別設計的超音速核轟炸機 SAAB 36:

但瑞典畢竟是小國,60年代政府為了開發新戰鬥機 SAAB 37,開始削減核計劃的資金。1968年簽了核不擴散條約後,核武器的計劃就被擱置了,但瑞典自此已獲得了自主的核工業能力。

另外,北歐產業工人水平很高,工資高福利好,各行各業平等,收入差距小。所以很多人願意去當工人,願意鑽研技術。

於是瑞典這900多萬人的國家卻擁有自己的航空工業、核工業、汽車製造業,以及衍生而來的軍事工業,併成為繼列強和天朝之後最大的軍火出口國,細思極恐。

----------------------------------------------------------------------------

瑞典最近也在搞五代機,Flygsystem 2020,準備到2020年替換空軍現役的 SAAB 39。

海軍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南部馬爾默市有個船廠叫考庫姆(Kockums AB),為瑞典政府研發建造了很多超前於時代的軍用艦船。

維斯比級,90年代初研發的隱身艦……由塑料和碳纖維構成的複合材料建造,艦炮炮管可收納入炮塔以降低雷達反射。

哥特蘭級潛艇,1990年研發,世界上第一款使用斯特林發動機實現絕氣推進(AIP)的潛艇,雖是常規動力但可在水下待很久。剛曝光時美帝都嚇尿了,演習中還擊敗了美帝的核潛艇。04年美帝租了條回去研究了好久。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澳大利亞要買日本的那個蒼龍級潛艇,其絕氣推進技術是完全引進自瑞典的,晚了近20年。

瑞典的飛機艦船等,都是小而精,強調通用性和適應性(比如鷹獅可以在公路短距起降)。

這些體現了中立國國防政策的要求


回憶還是要忘記


雖然現在瑞典經濟發達,工業水平高,然而在歐洲的歷史上,瑞典曾長期缺少存在感。直到有一天,他們受夠了冰天雪地的日子,拿起了戰斧,登上了小舟,當起了海盜,被人稱為維京海盜。

維京海盜雖然給歐洲人帶來了很嚴重的損失,但也給了天主教歐洲以激揚尚武的血液。對於漫漫中世紀的基督徒來說,維京人與其說是上帝的懲罰,不如說是世俗強盜的貪婪和暴力。除了聖經之外,還要拿起你的劍。

後來,德意志北部的一些封建主為了更好的做生意和搶掠財富,組團形成了“漢薩同盟”。這個同盟有強大的商業、軍事勢力,控制住了波羅的海,並且在1370年擊敗了北歐強國——丹麥。為了應對威脅,以及賺取財富,在1397年,丹麥、挪威、瑞典組成了卡爾瑪聯盟,挪威、瑞典 和丹麥三個王國共同擁戴一個君主。

(漢薩同盟使得瑞典加入了卡爾瑪聯盟)

由於丹麥過多地參與歐洲事物,對削弱了聯盟的實力,瑞典逐漸產生不滿。在1520年爆發了獨立戰爭,1523年獲得獨立。次年,卡爾瑪聯盟解散。漢薩同盟則一直維持到1669年解體。

瑞典獨立後,信奉了新教路德宗,在1618年迎來了三十年戰爭。這場戰爭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是歐洲近代史的開始,瑞典通過此戰的勝利迎來了自己的鼎盛時期。瑞典鼎盛時,領土包括現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俄國、波蘭和德國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有一段時間,瑞典的勢力沿著河流曾經到達過烏克蘭。

然而瑞典的本土面積雖然有44萬平方公里,但是地處北歐,北大西洋暖流來到波羅的海深處時,已經不能再攜帶更多水氣了,因此瑞典只有在南部斯德哥爾摩附近才有一塊有戰略開發價值的土地。多大面積呢?大約有10萬平方公里。如此小的體量,在面對統一後的德國和崛起後的俄國時,瑞典顯得很力不從心。最終在1721年的大北方戰爭中(瑞典被波蘭、俄羅斯、丹麥圍毆)戰敗,喪失了波羅的海屬地及其軍事強國地位。

(北歐軍團曾橫掃東北歐)

1815年維也納會議將瑞典所屬的芬蘭割讓給俄國,波美拉尼亞省割讓給普魯士,此後,瑞典被迫實行戰略收縮,退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從此謹守中立,躲過了近代以來歐洲越來越殘酷的爭霸戰爭以及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瑞典和平發展了200年。

200年的工業技術的積累和教育的發展,使得瑞典有豐富的工業技術和專業人才,一些歷史久遠的大公司,足以說明這一現象。以人均來算,瑞典是世界上擁有跨國公司最多的國家。

由於本國土地面積小,人口有限,因此瑞典立國時,就將市場和眼光放在了海外。在海外,瑞典有一個同病相憐的國家——英國。瑞典對於德國和俄國勢力的崛起感到憂心忡忡時,英國也在執行大陸均衡政策,因此英國和瑞典的關係就非常不錯。在這種關係的帶動,瑞典和英國之間的人才和技術交流比較頻繁,而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起地,因此瑞典也不失時機地進行了工業化。

(英國、瑞典有相近的戰略地緣)

瑞典要工業化時,恰好發現了本國就擁有歐洲品相最好的鐵礦石。於是,從鍊鐵開始起家,瑞典的機械加工業一直都很發達。鋼鐵是工業之母,隨著鋼鐵工業的發展,車床、機械、電子等工業也紛紛發展起來。一個直觀的例子:十八子菜刀,如果是用普通鋼材,大概百元;但是如果換成了瑞典特種鋼,價格就要到400-500元。

瑞典人口少,國家縱深小,歐洲南部是野心勃勃的德語國家和俄羅斯,因此瑞典國民很有危機感。他們通過比利時和盧森堡的中立,被德國輕鬆推倒的案例來告訴自己,保證一個國家不守侵犯最大的本錢,是自己要具有強大個實力,使得對手投鼠忌器。

因此,瑞典在工業化的基礎上,進行了軍事裝備的系統研發,憑藉著多年的積累,在航空業、核工業、汽車製造業等工業系統集成中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軍事工業、軟件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等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瑞典軍工代表—J39)

瑞典的火炮、飛機、坦克等軍事裝備,在每次的兵器排名上,都能榜上有名,常年暢銷海外。在集成了最多高精尖技術的飛機制造領域,全世界直到現在也沒有幾個國家能夠完全玩轉三代機,而第四代戰鬥機中除美俄外只有法國和瑞典分別研製了陣風和鷹鷲。瑞典以一箇中小國家的技術和產業基礎,在不傷害國民經濟的情況下研製出如此出色的戰鬥機,足以說明瑞典的軍工體系的完善與發達。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瑞典處於波羅的海這樣地緣政治複雜的區域,國家核心本部,長期暴露在敵國的威脅之下,因此,瑞典長期具有的憂患意識,使得瑞典對於國家的軍事力量的建設從來不敢有所懈怠。在很多隻有大國才能玩的轉的軍工面前,瑞典以不足1000萬的人口同樣也玩的有聲有色,更是讓美俄大國不敢小覷。

不過,瑞典強歸強,真要打起來,瑞典也不會是美俄一合之對手,戰爭潛力和國力的懸殊在那兒擺著。只是,瑞典國小力堅,且無害於世,不謀求霸權,所處位置又沒有戰略價值,大國一旦攻打,急切間不能取勝,反而落得個不好的名聲。比如,蘇聯在1939年11月開打的蘇芬戰爭,以蘇聯的慘勝告終,這種戰場表現對德國發動“巴巴羅薩”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而知而行


瑞典雖然有幾乎二百年未打仗了,但二百年前的瑞典卻是個好戰國家,正因為好戰傳統及戰爭失敗教訓,所以才會以中立國名義大力發展軍事力量。

1523年瑞典從丹麥手中獨立,之後一二百年之內一直與丹麥發生戰爭。1814年瑞典乘英國戰勝丹麥之際,讓挪威脫離丹麥王國而獨立,但獨立的挪威卻受瑞典所管,直到1905年挪威才脫離瑞典管轄。一戰和二戰瑞典都是中立國,但期間借中立國名義大力研發軍事武器,靠做軍火生意瑞典發了財,同時也讓瑞典軍事力量大增。

近代瑞典最出名的不是軍火,而是一枚與英屬圭亞那1855年紅一分爭奪世界第一珍郵的郵票一一黃3基斯林錯色郵票,它的保險金額都達到了950萬英磅,可見其價值。此枚郵票讓瑞典這個小國聲名鵲起。


本館此枚24基斯林暗紅色錯色為黃色珍郵(1858.2.18郵戳)與舉世聞名的黃3基斯林錯色票為同一套郵票中的另一枚錯色票。


瑞典早期珍郵的此枚郵票首次在全球引用中國青花瓷顏色,被譽為世界首枚青花郵票。中國人更親切地叫它‘青花瓷郵票’。

現代的瑞典擁有核反應堆,又是軍火出口大國,雖然瑞典一直以中立國自居,但軍事實力不可小瞧。

大家好!



湘平古珍郵館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首先,瑞典並不是小國。在國土面積上,瑞典已經超過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面積。瑞典國土面積為44萬平方公里,同期德國國土面積為35萬平方公里,英國國土面積為24萬平方公里。單純從國土面積來看,瑞典約等於兩個英國。

其次,瑞典有著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瑞典對於工業體系發展非常重視,每年都會撥大量的經費用於科研。瑞典在機械、電子,冶金等領域都是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因為擁有著完整的工業體系,才能支撐起軍事的發展。瑞典的鷹獅戰鬥機威名響遍全球,博福斯生產的火炮受到多國軍隊的採購。瑞丹曾經還研製過核武器,後期由於資金和其它原因,便放棄了研製計劃。雖然核武器沒有了,但是卻擁有了研製核武器的能力。如果瑞典需要,甚至可能鼓搗出航母。

最後,瑞典有著強大的軍隊保障。瑞典雖然是永久中立國,但是對於軍事力量發展一直都很重視。瑞典軍隊現役為5.3萬人,其中陸軍作戰力量為3.5萬,海軍作戰力量為0.93萬,空軍作戰力量為0.87萬。雖然瑞典軍隊人數不多,但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值得一提的是,瑞典陸軍擁有各種類型坦克700多輛,遠超德國陸軍。除此之外瑞典還有五十多萬的預備役部隊,可以短期內形成戰鬥力,投入作戰當中。由以上可見,這樣的國家,美俄怎麼敢輕易招惹?


兵說


瑞典有許多著名企業,比如沃爾沃、愛立信和薩博等,這些企業雖然是汽車和電信行業,但是實質上卻與軍工產業密切相關,從側面展現了瑞典強盛的軍事工業。

瑞典強大的軍事實力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瑞典源於北歐海盜,在三十年戰爭後成為波羅的海的絕對霸主,北方戰爭輸給了沙俄,拿破崙戰爭又戰勝了法國。雖然20世紀以來瑞典並未參與戰爭,但瑞典人的尚武精神自古有之,瑞典人的“霸氣”也讓希特勒不敢侵犯。

瑞典的軍事技術令人生畏,諾貝爾作為最知名的科學家就是瑞典人,而他發明了火藥,並建立了許多軍事工廠,設立諾貝爾獎鼓勵科學技術發展,瑞典近水樓臺先得月,在軍工技術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除此之外,瑞典的氣候寒冷,農業發展比例較低,而工業體系較為完備,尤其是瑞典擁有豐富的鐵礦石和水資源,有利於瑞典的工業發展。而瑞典完整的工業系統也為武器製造提供了便利條件,瑞典軍工發達,80%的軍事物資可自己生產。

而且,瑞典是永久中立國,並未參加兩次世界大戰,因此國內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傳承,軍事工業也得以延續發展。尤其是中立國的便利優勢,瑞典可以沒有傾向性的像其他國家出售武器,這為瑞典創造了大量的外匯,也為武器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了鉅額資金,使得瑞典的武器製造業得以良性發展。

雖然,瑞典軍隊的絕對人數並不多,但是先進的武器裝備和發達的軍事技術讓世界各國為之垂涎。


寰球東隅


瑞典,作為曾經的歐洲強國,軍事力量極為強盛。尤其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統治瑞典的是被譽為為“現代軍事之父”,“北方的雄師”,與亞力山大和拿破崙相提並論的古斯塔夫·阿道夫,也就是古斯塔夫二世。

他不僅讓瑞典成為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罕有敵手的軍事強國。同時也讓瑞典的軍事工業有了初步的發展。此後,歷經多少數代,一直維繫著軍事強國的地位。一大批諸如博福斯之類的軍工集團也隨之誕生。雖然在二戰時,為了躲避戰火的衝擊,瑞典宣佈中立,但是瑞典的武器和工業原料卻不斷的被交戰國購買。

二戰後瑞典繼續執行中立、不結盟政策。所以其國防獨立,武器方面基本靠自行研製。正是這種獨立,成就了瑞典今日之武器研究方面的成就。瑞典擁有北歐最大最完善的軍工體系,不僅能生產火炮、炮彈等陸軍武器,還能研發生產先進潛艇等,國防電子工業也比較發達,某些軍工產品還處在世界領先的位置,並出口到世界各地。

不過在瑞典的國防工業體系中,地面軍事工業最為發達。三家最大武器生產公司的產品,已經成為歐洲乃至世界各國競相購買的軍品。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當屬博福斯防衛公司。該公司生產的重點是陸軍武器,主要包括40毫米L-70高射炮系統、155毫米火炮發射和裝彈系統、智能彈藥和步兵反坦克武器等。另外,博福斯防衛公司同法國地面武器集團共同開發了155毫米“博尼斯”制導炸彈,還和美國的雷神公司正在共同開發155毫米XM-982“神劍”遠距精確制導炮彈。

第二家大公司是愛立信公司,主要生產導彈武器。RBS-70便攜式防空導彈是該公司的主打產品,目前已生產了15000多枚。同時,愛立信微波公司還開發了RBS-23BAMSE防空導彈,它可在發射車上6枚同時發射。

阿爾維斯·哈格隆德公司是瑞典的第三大地面軍事工業公司,也是歐洲最大的裝甲車生產商。它生產的CV-9040步戰車不僅裝備於瑞典陸軍,挪威、瑞士、芬蘭、荷蘭等國家也都大量訂購。產量已經超過11000輛的BV-206型多用途運輸車,目前仍被多個國家訂購。阿爾維斯·哈格隆德公司開發了CV-90120-T型坦克。該公司最近又開發了BvS-10型全天候裝甲運兵車。

除了陸軍之外,瑞典的在空軍方面的研究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由瑞典薩伯公司研製的“鷹獅”戰機,是單座型全天候全高度戰鬥/攻擊/偵察機,用以在90年代取代瑞典空軍的瑞典Saab-37“雷”式戰鬥機,在戰機世代上屬於第四代戰鬥機。首飛於1988年,正向全世界推銷中。現JAS-39已服役於瑞典、捷克、匈牙利等國空軍,並正於南非空軍中成軍。2007年10月,泰國國會也已批准首批六架JAS-39戰機訂單。

相較於陸軍和空軍方面的強盛,瑞典在海軍方面的研究稍顯弱勢。除了當年的維斯比級隱形輕護衛艦,以及哥德蘭級AIP潛艇曾經引領一時風氣之先。然後迅速就被各個國家更大、更先進、武備更強的戰艦和潛艇所超越。

除了整體武器平臺之外,瑞典薩博公司研製的RBS-15型反艦導彈,也是極為先進。20世紀80年代成功地研製了RBS-15艦艦、空艦導彈,隨後又在1993年著手研製3型RBS-15。3型RBS-15反艦導彈的主要特點有:一是為減小雷達反射面積,採用了新形狀的導彈頭部和進氣口;二是採用了一種新的計算機自動駕駛儀和高度表;三是採用新的導引頭信號處理軟件,它可提高對目標的分辨能力和抗電子干擾能力。

除了這些硬邦邦的武器之外,瑞典在軟殺傷方面的技術能力也極為強大。薩博科技公司生產的馬鮫2000電子光學追蹤雷達系統已被廣泛銷售歐洲和亞洲地區。博福斯動力公司也是國防電子工業公司,它擅長飛行器的電子控制技術。最近,該公司開發生產了一種安裝在反艦巡航導彈上的RBS-15MK3指揮控制系統,系統內部植入了一個新的任務電腦軟件,包括數字導航系統、全球定位系統、適應波雷達和電子服務系統,大大提高了導彈的目標識別能力、飛行能力和突防能力,射程範圍增加到了200公里以上。愛立信公司製造了暢銷的阿瑟炮位偵察雷達。海軍“長頸鹿”150和150HC系列雷達也是愛立信公司的王牌產品。

瑞典的軍事工業雖然強大,但是能否說明就能讓美、俄側目?這個就有些誇張了。畢竟無論是武器的體系、裝備的規模,瑞典都難與這兩個超級大國相抗衡。


潞州節度


首先,瑞典是永久中立國,非北約成員。但是瑞典曾經在歷史上很強,曾有個瑞典王國,統治著幾乎整個北歐。加上一直以來工業基礎好,諾貝爾獎就是瑞典發的,所以還是有些底蘊的。

想當中立國不是那麼容易的,你如果沒有點讓人忌憚的東西,是不會獲得這個資格的。

為了貫徹武裝中立的政策,瑞典政府一直大力支持本國武器裝備自給自足,特別是在面臨蘇聯巨大威脅的冷戰時期。所以瑞典的軍工技術和軍工產業一直髮展的非常好,比如我們熟知的汽車品牌SAAB和VOLVO同時也是個軍工企業,薩博最早是造飛機的,沃爾沃是造飛機發動機的。瑞典能自己研製和生產軍用戰鬥機,艦艇,潛艇,裝甲車,火炮和艦炮及其彈藥等等。電子通訊領域的愛立信,大家應該也不陌生,同樣展現著強大的實力。

綜合來說雖然瑞典是個面積和人口都不大的小國,但是憑藉這獨特的國家意識,豐富的資源,高素質的國民,完整的工業能力和自主獨立的軍事體系,撐起了瑞典永久中立國的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