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会馆里藏着几代粤剧艺人的人生“波折”,既精彩也平凡!

这所会馆里藏着几代粤剧艺人的人生“波折”,既精彩也平凡!

在广州恩宁路一排沐浴着日光的静谧骑楼中

有一座四米多高、绘有威武门神的大门

门楣上方写着“八和会馆”四个苍劲大字

这所会馆里藏着几代粤剧艺人的人生“波折”,既精彩也平凡!

成立于清光绪年间的八和会馆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八和会馆带领粤剧行当从“亡行”边缘走向中兴

历经战火的摧毁、岁月的洗礼

会馆数度迁址,但百年大门仍矗立不

起义失败

粤剧受株连遭禁演

这所会馆里藏着几代粤剧艺人的人生“波折”,既精彩也平凡!

粤剧《八和会馆》

从“李文茂起义失败、本地班演出遭禁”开篇

咸丰四年(1854)

粤剧大老倌李文茂率领红船弟子响应太平天国起义

起义失败后

不仅戏行内的人惨遭镇压

戏行原有的佛山琼花会馆也被摧毁

甚至连粤剧这个剧种也被禁演出

很多粤剧艺人流散各地,甚至沿街行乞

这所会馆里藏着几代粤剧艺人的人生“波折”,既精彩也平凡!

随着清朝统治根基日益削弱

粤剧逐渐恢复

光绪年间

粤剧戏班借“京班”的名义已恢复了三十多个

彼时,很多流散的粤剧艺人在广州黄沙一带活动

这里是清政府管治的边缘地带

且民众素来有逢年过节“睇大戏”的习惯

于是,吉庆公所在黄沙应运而生

吸引逃难艺人回归投靠

戏行同心

筹款共建八和会馆

光绪年间

粤剧编剧家邝新华等人共同筹款兴建新会馆

新会馆终于在黄沙珠江河畔落成,命名“八和会馆”

“八和”二字的来由一说是取“和翕八方”之意

这所会馆里藏着几代粤剧艺人的人生“波折”,既精彩也平凡!

八和会馆位于黄沙梯云西路174号

用地约1115平方米,建筑面积有近2000平方米

内设兆和、庆和、福和等八个堂,还有会议厅、办公处等

这一庞大的多功能的建筑

门面按祠堂的格式建筑

两扇大门用巨型柏树的柏木制成

堪称戏行一绝

庇护潦倒艺人还负责养老送终

百年以前

八和会馆的管理水平之高已不亚于现代企业

其对行业人力资源的调控、从业者生老病死的服务

甚至还要高于不少现代行业组织,实在令人震惊

这所会馆里藏着几代粤剧艺人的人生“波折”,既精彩也平凡!

在八和会馆建成前

不少中下层粤剧艺人生活极为潦倒

八和会馆建成后

中、下层艺人不必再像以前那样露宿了

八和会馆把粤剧艺人按照行当和在戏班内的职务

分属八个“和”字的堂口,分门别类组合、管理

这所会馆里藏着几代粤剧艺人的人生“波折”,既精彩也平凡!

八和会馆还设有方便所(医务室)

一别所(安葬孤身艺人)、老人院

并购置山地建公共坟场安葬去世艺人

老人院收容无儿女、徒弟的年老艺人

辛亥革命后,会馆增办八和小学

招收艺人及附近街坊群众的子弟就读

入学儿童的学费、杂费、书籍费

均由八和会馆承担

建八和养成所培养“入室弟子”

当时,八和会馆在全行艺人的年薪收入中

每人抽出5%的薪金,作为会馆的经费

八和会馆对艺人收徒的限制较严

艺人出师后,没有六年以上艺龄不能收徒

招收第一个徒弟后需再过六年,才能收第二个徒弟

以上种种,皆是为了杜绝收徒过滥的现象

也可稳定行内人员的生活

这所会馆里藏着几代粤剧艺人的人生“波折”,既精彩也平凡!

1927年,八和会馆创办了粤剧科班

一批退休或正当红的粤剧名角都曾在此任教

招收“入室弟子”约150名

成名的人中有著名粤剧文武生罗品超

他于2004年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成为世界“活跃在戏剧舞台上年龄最大、表演时间最长的戏剧演员”

不知不觉,他从艺超过80年

无论是出身孤儿院还是出身工人

都能在八和学艺成才,踏上艺术人生

八旬婆婆至今心系八和

1938年8月26日

黄沙一带遭日本飞机轰炸

八和会馆被日本军队拆毁

这所会馆里藏着几代粤剧艺人的人生“波折”,既精彩也平凡!

新会址原是坐落于恩宁路

一间宽4.66米、深近35米的西关竹筒屋

1931年扩路时,前座9米深改为三层骑楼建筑

楼房面积155平方米

后座由多个金字瓦面组成长达26米的平房

20世纪90年代

后座墙壁砖瓦倒塌,2002年完成修复

这所会馆里藏着几代粤剧艺人的人生“波折”,既精彩也平凡!

恩宁路八和会馆

宽敞的大堂可容纳上百人

两侧设有酸枝靠椅

墙上配有“满洲窗”

还有近代粤剧大老倌的剧照或生活照

大堂尽头有一个小戏台

可供粤剧老倌和粤剧爱好者登台献艺

这所会馆里藏着几代粤剧艺人的人生“波折”,既精彩也平凡!

八和会馆理事兼总务蝶婆婆已年过8旬

她的父亲靓次伯、母亲蝴蝶女都是粤剧戏行人

自退休21年来

她几乎每天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往返

从罗冲围的家到八和会馆处理日常事务

海外八和共传粤剧薪火

随着时代变迁

八和会馆不再是粤剧行当的行会

而成为一个民间团体

但这里始终是粤剧人的图腾

粤剧艺人也多称自己为“八和子弟”

这所会馆里藏着几代粤剧艺人的人生“波折”,既精彩也平凡!

时至今日“八和”二字对海外华人仍相当有影响力

只要有粤剧,就有“八和”的身影

虽然海外八和会馆与广州的八和会馆没有从属关系

但因广州八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八和子弟都认为这里是祖居

这所会馆里藏着几代粤剧艺人的人生“波折”,既精彩也平凡!

参考文献:《八方和合 粤剧八和会馆史料系列》《八和会馆庆典纪念特刊》《八和会馆回忆》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策划、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嵇沈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