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享祖庙 文商旅融合活化老城

昨日上午8点半,杨桂兰带着8岁的孙子,来到南浦居委会内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参加假日学校,“待会我还约了人一起去唱粤剧,而每周四五我们还约好一起在南浦公园打太极。”杨桂兰告诉记者。

杨桂兰家住在禅城区祖庙街道保安社区,她享受的文化生活,仅仅是祖庙街道提供的丰富公共文化活动的一小部分。

祖庙街道是全国知名的千年古镇,在它2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容纳着近60万人,是全国管辖人口数量最多的特大镇建制行政区域之一。在文化氛围渗透到这座城市每寸肌理的同时,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逐渐与这座城市文化活动空间不足形成矛盾。但事实上,祖庙街道空间虽小,它却是佛山历史文化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是岭南文脉的发源地,文化成为最大的磁场。因此,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是什么秘诀让这座千年古镇的公共文化服务“永葆青春”?近年来,祖庙街道紧抓禅城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机遇,根据本街道人口密度大、场地空间少的特点,按照“片区设点、区域服务”的原则,实现跨社区行政区域有机整合,使社区文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让市民就近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探索出一条社区文体资源“共建共享”的惠民路径,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同时,祖庙街道以文商旅融合发展推动老城活化,以文化旅游线路串联区内历史文化资源,以“网上老城”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加快岭南天地、国瑞升平建设,全力打造旅游集聚区,持续扩大文化旅游商业中心影响力。

社区资源共享

共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现在社区活动越来越丰富,我们当然喜欢啦。”昨日,杨桂兰把孙子送进位于南浦社区居委会内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活动室后对记者说,“我们保安社区附近大部分是老旧居民楼,保安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室比较小,很难在里面搞活动,现在两个社区一起搞活动。小孩放假有假日学校,我们老年人有太极队、戏曲班等。最重要的是,南浦居委会离家近,街坊邻里也认识,去南浦社区参加活动,跟在本社区参加活动一样方便。”

千年文脉享祖庙 文商旅融合活化老城

保安社区和南浦社区表演队共同参与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据悉,在禅城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祖庙街道根据区的要求,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按照“4+X”的基本配置进行建设的基础上,于2013年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建设标准,按照5+X的“五个有”〔有1个不少于20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室,有1个村(社区)图书室或农家书屋,有1个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有1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或公共电子阅览室,有1批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器材〕,和“X”(简易戏台、宣传橱窗、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健身室、展览室、培训室、排练室等)的要求,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提升。

然而,祖庙街道辖区面积仅21.5平方公里,街道下辖60个村(居)委会,其中社区居委会51个、村民委员会9个,平均每个村(社区)面积不足0.358平方公里,每个村居建设一个“5+X”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并不现实。

为了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祖庙街道创新采用组团模式,通过社区组团共建共享的形式,采取与邻近条件好的社区合并整合,与辖内单位共享的方式解决场地问题,达到建设标准。

针对个别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情况,祖庙街道还通过整合原有资源,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将文化服务功能、健身设施与其他公共服务职能结合起来,将文娱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功能室与多媒体教室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利用,建起有一定设施规模、集多种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保安社区党委书记赖娟表示,保安社区现有7000多户籍人口,由于地属老城区,社区以老年人居多,社区文化场所资源紧张,居委会现仅有120平方米办公区域,文化活动室的建设一直是短板。

而紧挨保安社区的南浦社区辖区占地面积0.35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也近7000人。南浦社区党委书记崔美玉介绍,居委会所在地拥有两层共580平方米的场所,除去一部分办公区域,现有约4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设有多媒体功能室、青少年活动室、图书借阅室等功能室。

针对两个社区各自的特点和原有基础,祖庙街道根据“共建共享“的原则,把两个社区原有的文化活动资源整合到一起,保安社区共享南浦社区的文化活动室,打造成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从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类似的资源整合在祖庙街道各村(居)普遍存在,除了保安、南浦整合共享外,还有福禄、升平、同安整合共享;燎东、普东整合共享:普南、区少儿图书馆整合共享等。通过一系列整合,祖庙街道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功能,从既有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转变为社区文化活动的“服务枢纽”与“指导中心”,不断完善十分钟文化圈构建,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做到真正文化惠民。

千年文脉享祖庙 文商旅融合活化老城

在南浦社区假日学校,,小朋友学陶艺。

建联运共享机制

发挥“1+1>2”作用

除了硬件设施上的共建共享,在社区文化资源方面,祖庙街道建立起联运共享机制促进跨社区合作。

“自从我们和保安社区形成共建共享关系后,有什么活动都是两个社区一起组织。”崔美玉说,社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月起码要举办两次,“两个社区在一起组织活动,社区资源更丰富,例如我们社区有3支专业表演队伍,保安社区有2支专业表演队伍,每次在南浦公园举行文艺演出,这些表演队伍都可以一起参与,让节目更加丰富。”

此外,当社区活动涉及到便民服务,需要商家企业资源支持时,资源共建共享更显优势,“我们每逢寒暑假都有公益假日学校,里面的老师都是志愿者,他们来自于我们两个社区辖区内的培训机构。两个社区形成共建共享关系后,居民便能享受到两个社区的志愿服务。”崔美玉说。

祖庙街道大多数社区地处佛山老城,除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外,各个社区的公共文化活动资源还存在很大差异,有的社区缺乏场地,搞活动极不方便;有些社区有场地却设备设施不足;有些社区财力物力和设备都有,但人才不足。这种资源在社区分布不均匀的状况普遍存在。

为了全面提升辖区公共文化服务硬件设施,对照“五个有”建设标准,近年来祖庙街道投入近1.3亿元,重点推进辖区18个公园、54个社区环境以及街头小景点、小节点的改造升级,增加了体育设施、凉亭、儿童娱乐设施等,并对辖区各公园和各村居的文体场所和设施进行重新布局和装修。同时,祖庙街道一次性投入近两百万元,为各村居购买户外器材、书籍、电脑等,满足群众的休闲、健身、娱乐等方面的综合生活需求。

升级改造后,针对不同社区的文化资源分布不均匀情况,祖庙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对辖内社区文体活动阵地、设施进行整合,在不同社区间建立起联运共享机制,在场地、灯光、音响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提升社区文化活动整体水平。

打造片区品牌

区区有特色月月有主题

“现在我会用电脑编一个切水果的小游戏了。”12岁的梁浩刚刚参加完由祖庙街道普东社区和少年创客工场共同组织的“创客之旅”夏令营,5天夏令营的课程包括3D小车、3D机器人制作,scratch编程等。在夏令营结束后,梁浩掌握了初级的3D打印技巧,并可以通过模块编程单独编一个小程序。

千年文脉享祖庙 文商旅融合活化老城

普东社区和少年创客工场共同组织“创客之旅”夏令营。

“比起其他社区,拥有少年创客工场这样的资源,这是我们的优势。”普东社区党委书记谭丽霞说,“孩子的成长是居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利用少年创客工场及周边的资源,打造属于我们社区的青少年创新文化品牌。”

据悉,普东社区内8至16岁的小孩,都可以到居委会报名免费参加为期5天的“创客之旅”课程,体验3D打印、编程等内容,“我们希望通过5天的课程,让孩子掌握一定的3D打印和编程知识。”少年创客工场经理吴桂钊告诉记者,每年的免费“创客之旅”体验周原则上不限名额,尤其是面对普东社区的孩子,“居委会跟我们约好开课时间后,便组织孩子们报名,孩子们来了我们就进行分班教学,今年从普东社区过来的孩子超300人次。”

通过将辖区60个村居分成13个片区,祖庙街道以片区为单位,根据每个片区的文化底蕴、文化资源、文化氛围以及文化发展水平,塑造不同的社区文化品牌,其中包括:以铁军社区为主的红色文化片区、以突显“佛山发源地”的塔坡社区为主的初地文化片区、以聚集年轻新势力的普东社区为主的青年创客文化片区、以东城社区为主的新佛山人文化片区、以兰桂社区为主的国学文化片区、以城北社区为主的文化新农村片区、以白燕社区为主的品味书香片区等。

祖庙街道通过赋予每个片区的不同的文化内涵,每个月突显活动特色,轮番上演精彩的文化大餐。以“一个片区,一个主题,一种特色”的主线串联各片区的特色文化活动,做到“区区有特色,月月有主题”,实行整体打造,实现公共文化活动常态化、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

建设网上老城

促文商旅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昨日,陈小姐和同学一起从广州坐地铁来到祖庙站。在祖庙商圈经过半天的游览后,她觉得佛山是一座新老文化相互融汇交相辉映的城市,“一出地铁站,就是现代化的大商场,里面还展出着国外新兴流行的波普文化。接着是祖庙,这里传统而精致的古典建筑展现出岭南文化的传统美。在祖庙旁边的岭南天地,则是在古老建筑里面藏着网红店,可以感受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这也是我们最喜欢佛山的地方。”

作为佛山古镇的核心片区,祖庙街道从来没有用“古”来局限文化发展,反而不断在“古”上做新文章。近年来祖庙街道不断探索把新老文化融入到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让文化肌理成为指导城市总体规划转型探索的出发点和发展目标,打响“千年文脉享祖庙”的岭南文脉品牌。

早在2015年,祖庙街道就形成了老城活化的设想,明确通过打造老城文化旅游线路,旅游路线确定以“佛山初地”塔坡古庙为起点,途径福宁路、福贤路、快子路、升平路、南堤路、中山路、河滨路,终点设在中山公园,全长约3.6公里,由南至北穿越整个老城,涵盖祖庙、梁园、广东粤剧博物馆、岭南天地、琼花会馆、中山公园等景点,周边有祖庙、东方广场、国瑞升平等商圈,供市民和游客体验“慢享老城”。

如今,祖庙街道启动了“互联网+文化旅游智慧生态圈”建设,建设“网上老城”基础平台,以互联网的思维,信息化的手段,为游客提供便利精准的文商旅综合服务,通过对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内容的信息化,实现文化、旅游、交通、商业等资源的融合、共享,增强旅游和消费体验,促进文商旅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我们将对标世界一流文化小镇,加快岭南文荟小镇建设,打造文创中心。”祖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祖庙街道将以文商旅融合发展推动老城活化,以文化旅游线路串联区内历史文化资源,以“网上老城”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加快岭南天地、国瑞升平建设,全力打造旅游集聚区,持续扩大文化旅游商业中心影响力。


策划/珠江时报记者蓝志中

文/珠江时报记者曾雪莹 通讯员房春晓 钟文雯(社区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