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某中學一月績效工資表,你們學校的都怎麼發?

起點1終點無


沒有比較就沒有發言權!來看看吧!

第一:我們的績效都是從自己的工資里扣,然後再發給我們自己!也就是500-600元。工資扣除醫保,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再加上每月扣除的績效,工資卡里的錢少的可憐!

第二:我也是中層,一年也就多200元。有些檢查要中層去下通知,收資料,做些假材料迎檢,勞務費不能在廣大教師的積績中提取。而且高達1仟多,有點過頭了。

第三:一線教師既上課又教研,還要批改作業,還要整天絞盡腦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和搗蛋學生鬥智鬥勇!怎麼說成是隻上課了?

第四 不好衡量行政管理工作,說起來,哪一項工作不辛苦呀。只要你是認真工作,累是自然的。


遊戲大咖王


太原市某中學的績效工資表,我認為真正體現出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之所以被曬到網上,估計是上傳者想要讓人看看現在學校的績效工資發放方案是多麼的不公平。但是,正是因為曬出了這張表,才讓人瞭解了一箇中學教師中的人生百態。



首先,看第一項“教務”,我認為這個學校沒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中層領導只有一個沒有擔課,其他人都擔課。從表上可以看出,這些領導沒有搞特殊化,擔的課節少,這一項無一例外的都比普通教師積分少,其中有個沒有擔課的,可能是校長,這一項是0,中層領導和普通教師一樣積分,哪一點不公平?

然後看“品德”積分,幾乎全部是一樣的,注意,同樣是有個中層這項積分竟然也是0,說明什麼?是這個中層領導品質低劣?我認為很可能是工作的失誤,但是因為工作的失誤品德一項被定為0分,難道別的同志還有怨言?

再看班主任一項,有兩個中層領導也擔任了班主任,並且工作成績也不錯。這樣的中層領導難道不是身先士卒?

然後是教研和考勤一起說,這兩項無一例外的是,所有中層領導都是0,難道這些領導都不參加教研活動,也不領導學校的教研活動?恐怕不是,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這學校的領導高姿態,不與同志們爭利。這從考勤一項更能夠看出來,難道領導們考勤真的全都是0?任誰也不會相信,可以做出解釋的一定是中層領導記錄考勤,為了顯示公正,就把自己的作為0來記錄了。

中層領導補助一項,上傳者故意用黃線畫著,以顯示領導的特殊化。其實,正是這樣,才更可以使人看明白。這個1142怎麼來的?我大致上看看,基本上低於平均數,最高不超過平均數。也就是說,中層領導承擔的管理工作工作量的計算並不到或不超過全體教師的平均數。我認為這是合理的,因為我發現了其中有個管理者只有這一項才有,其他各項都沒有,也就是說,他是個專職的管理者,不知道是不是校長,我們這裡只有校長才專職管理,就是不是校長,一個專職管理員,獲得的績效佔全體教師的平均數,你還認為他特殊了,他還是領導嗎?其他中層比照他的,也同樣不能算是特殊吧?


最後是彙總的一項,有些人看後或者乾脆只看這一項,認為中層領導不擔課,或是少擔課,比同志們得的多很多。說這話的人要麼是老眼昏花,要麼是有色眼鏡,他們看不到的是,基本上和同志們持平,但確實有兩個比較高的,一個1800多,一個1700多,他們憑什麼?憑的是,這兩個人既擔課,還擔著班主任,還幹著學校工作,他們不應該高嗎?難道應該和只承擔教學工作同等多?學校的工作算是白乾?
確實,在學校裡有部分人,他們認為只有純粹教學,才是一線教師,如果兼任班主任就不是一線教師了,再兼任中層領導,那就更不是一線教師了。還有人認為,學校工作就是教學,除了教學,別的都不能算工作,認為那些工作都是閒扯淡。可以想見,這些人的認識是多麼的荒謬!


管風裡是誰


太原市某中學這張績效工資分配表上的數據,用“觸目驚心”來形容絲毫都不為過。

但是,對於全國大多數公辦中小學校來說,這張績效工資分配表卻非常具有代表性。

咱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張表格:

1、 從“中層”一欄的數據看,1142元應該是該學校每月人均績效工資數。

2、 該學校的績效工資總量不低。1142元*10個月=11420元,這是30%浮動績效。11420/0.3=38066元,這是該學校人均績效總額。

3、 師德和考勤平均分配,沒有拉開差距,分別為80元和57元。

4、 全校共有15個班級,班主任津貼應該是每月400元。

5、 全校54名教職工,管理幹部16人,幹群比為2.375:1,管理幹部人數佔全校教職工總人數的29.6%。

6、 一箇中層職務津貼是一個班主任津貼的2.855倍。

7、 未帶課領導2人,未帶課非領導1人,在編不在崗1人。

從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發現,該學校在幹部配置和績效工資分配上存在極大問題:

1、 管理幹部職數嚴重超編。一般來說,中小學校的管理幹部數量應控制在教職工總人數的10%為宜。

有人認為幹部多,則事事有人管,有利於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

其實不然。幹部多,層級也多,影響工作效率;幹部多,部門也多,各部門權限與職責交叉,遇事容易踢皮球。

2、 管理幹部很少帶主課,既佔用了教學編制,又加重其他老師的任課負擔。一箇中層職務的績效工資竟然和全校平均績效工資相當,也就是說,這16名幹部一節課都不上,也能拿到平均數,這簡直太荒唐了!

3、 班主任津貼每月400元不算少,但班主任的工作量及重要性,都不是中層幹部可以相比的。一名中層幹部職務工作量,是一名班主任的2.855倍,這極不合理。

國家自2009年開始,在公辦中小學實施績效工資,本意是想獎勤罰懶、獎優罰劣,更好地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雖然國家一再要求,績效工資分配時,應向教學一線傾斜。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完全走了樣,變成了向領導幹部傾斜。

而這30%的績效工資,並非增量工資,是從教師工資總額中切出來的一塊。絕大多數一線教師沒有拿到績效工資平均數,他們的說法是“割自己的肉餵了領導”。

因此,一線教師普遍對績效工資深惡痛絕、怨聲載道,工作積極性也大受影響。這與設計績效工資的初衷完全悖反。

筆者認為,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對中小學校幹部職數設定上限,最好不超過教職工總人數的10%,並明確崗位,競爭上崗;管理幹部津貼原則上不得超過班主任津貼,可依據職務高低適度調整;將30%績效工資歸還教師本人,另設增量績效工資,用於平衡工作量和激勵教師努力工作。


分享教育資訊,觀察教育動態,關注教師群體。歡迎大家關注我!

毫米


54名教師,16位領導,績效工資怎會不成為“官效工資”!

-1-

網上流傳太原市某中學一月份績效工資表。

奪人眼球的是,該校一共有54名教職工,其中校長3人,主任13人,領導就佔了16個!

在績效工資表的“中層”一項,這些領導的補貼從1142元到1642元不等,合計數則更多。

而一些教師的績效工資,所有項目加來,還不足1000元!

從表中可以看出,除了個別班主任老師,學校大部分老師的績效工資,都比那些領導低。

可以說,這所學校的績效工資,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官效工資”。

-2-

當然,按照常理,領導的工作要比普通教師更多、更難、更累,多拿一些績效也在情理之中。

但一所僅僅有54名教職工的學校,領導人數就佔了16名,“官民比”達到驚人的2.375:1,也未免太多了些。

如此多的“官”,難免會“官浮於事”,其中一些領導,肯定有濫竽充數之輩。

這些人也堂而皇之地掙中層補貼,實際上是在從一線教師口袋裡掏錢。

-3-

客觀地說,領導太多,這是當前學校的通病,並非太原那所學校獨有。

記得在十幾年前,一所幾百名教職工的學校,也只不過有兩三名校長,四五位主任。

一個教務處,有兩三個人就足夠開展工作了。

但現在,不但學校有教務處,各年級也分別有所謂的年級部,一個年級部的領導人數,比當年整個學校教務處的都多。

其他科室的領導,也呈越來越多之勢。

而在領導身上,附著的利益又太大,不管是職稱評聘還是績效工資的發放,往往各級領導們要搶先一步。

這就使得學校變得越來越像官場,每個老師都想撈個一官半職,實際上打擊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甚至,在這個過程中還滋生了腐敗。

從太原這所學校的績效工資發放,我們已經能夠看出問題。

只要當上領導,就比普通教師掙得多。

老師們心裡會想如何教好書,還是會琢磨如何去當官,答案不言自明。

-4-

公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石。

在分配績效工資時,只要領導先吃了大頭,然後再怎麼分配,也不會公平。

而這,卻正是很多地方績效工資的現狀。

怎樣才能讓績效工資起到獎勵先進、鼓勵後進的作用,成為調動教職工積極性的法寶?

在當前領導人數太多的情況下,讓領導和普通教師分開,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上級在撥付績效工資時,並沒有專門給領導多撥,那麼,領導的績效基數也應該和普通職工一致。

比如一所學校有50名教職工,每人每個月績效款項是1000元,如果有10位領導,則領導每月發放的總數是10000元,教職工每月的發放總數是40000元。

這樣,領導和領導競爭,普通教師和普通教師競爭,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

如果領導不幹活,可能比普通教師掙的還少,如果普通教師努力,可能比領導掙得還多,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起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

否則,領導總是和普通教師在一個碗裡搶食,績效工資只會成為教育教學的阻力。


明珠絮語685


看了表,在發表觀點之前我們需要弄清楚幾個問題:

第一:從表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層和校長應該都代課的,有教務教研活動,有教學工作量的,山西的規定是校長是普通教師的三分之一吧,副校長是二分之一吧,這在很多學校是沒有的,很多校長甚至主任都是不帶課的,



第二:都說學校一線教師是最辛苦的,這說發不完全準確,學校行政教輔班主任這些幕後工作者,不光要完成自己的教學量,還需要為學校能正常開展教學做大量的工作,我以前也不理解,後來接觸了學校行政工作後,才發現,在一所學校裡最難做的是非教學的工作,如何排課,如何確保學校安全,如何調節各科教師之間的關係,黨建工作,教研工作,等等,遠不是隻備課上課又不是班主任的一些教師能理解,能想到的。

第三:衡量學校工作量,就一定要去關注那些在學校兼職比較多的學校教師,學校行政值班人員為了自己的教學,為了學校正常運轉,要付出的經歷是一線教師無法想象的。

績效工作的發放有中層這一項合理不合理?中層工作確實忙,但也一定要有考核標註,很多學校還配備有大量的幹事,具體幹活的人,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中層,一定要有行政工作考核標註,我之前遇見一個學校在績效工資裡發校長津貼的,能不能這樣發?現在也沒有統一的定論,但校長在制定績效考核標準的時候不能把中層和一些教師對立起來,因為學校中層是學校的中流砥柱,學校教師是學校的聲譽是學校教學質量的保證,更是學校的代言人,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以前沒有績效工資的時候,校長津貼,中層補助還有班主任費從哪裡來?為什麼現在都從績效工資里扣i?還有就有績效能不能考慮分組,分片或者分科室來考核,這樣在一個組裡工作性質都差不多,這樣分配也相對透明,也更公平。


一介布衣小書生


反反覆覆看太原市某中學一月份績效工資表,我不由得感嘆這樣的表格不就是目前許多學校的縮影嗎?!

題主說:“ 全校54人,校長3人,主任13個,拿中層補貼1000+”54人的學校,16個均為幹部。這和我所在的學校以及周邊學校的情況差不多,可以說是目前很多學校的共性。

一所學校需要這麼多的“幹部”嗎?為什麼要選這麼多的“幹部”?

這讓我想起曾經看到的一份資料

法國巴黎查理.佈德萊小學有10多名教師245個學生,只有校長一人在管理,而且還要負責打鐘。 德國萊法州路德維希港市經濟大學東亞學院,只有院長在“發號施令”,沒有副院長和中層管理人員。

瞧,人家學校沒有配備臃腫的管理機構,學校不照樣正常運行了嗎

在我們國內七八十年代不也出現過“校長代打鐘,上課代打工”的現象。所以我的觀點是學校不需要如此多的幹部。

其實出現如此多的“幹部”,我覺得還是因為受學校選拔機制的侷限性影響的。學校是事業單位,除了職稱評定,貌似很少再有其他表示嘉獎的途徑了。

而職稱評定有許多硬性的規定,例如年限,例如教科研等等。這些明文規定的都有據可查弄不得虛假,那麼上升之途只有“當幹部”了。

諸多需要提拔的人選無法分配才出現一個年級都有多個主任的情況。

當然蛋糕就這麼大,如此多的幹部自然佔去了普通教師的份額了。

你認為呢?說說你的看法吧!


小語教育


教書20年了,連續當了18年班主任,說起“績效工資",相信每個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奮戰的一線老師都有一肚子的話要說。看了太原某中學這張績效工資表,不少頭條朋發表示觸目驚心,而在教育圈的一線老師會覺得這是"正常現象",九年前我曾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績效工資"為何會嚴重挫傷一線老師的積極性》,現在看看諸如此類的績效工資分配方案,就知道是什麼原因了。

一線老師是學校的根基,教育的根基(東方IC)

實施績效工資的初衷是什麼?是為了"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幹教師和作出突出貢獻的其他工作人員傾斜",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亂象叢生,不少學校並沒有把最重要的一線老師放在重要位置,中層幹部高於一線老師,高於班主任,學校行政化趨向嚴重。績效工資實施那段時間,無休止地開會,無休止地爭吵,不少學校因為績效工資方案而導致幹群關係惡化,導致一線老師和班主任之間出現矛盾(因為一線老師覺得班主任分了他的的錢),導致一線老師之間發生矛盾,大大地損害了學校良好的氛圍,挫傷了一線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老師的心情,不少學校矛盾重重,烏煙瘴氣,真的讓人十分心痛。

教書是個良心活,無法績效。

我曾經作為普通教師代表參與過學校第二次績效方案制訂,在第一次小組會上,發現學校的初步方案中,中層幹部的權重指數不僅比一線老師高,而且比班主任還高,讓人難以理解,我當時極力反對。有些中層幹部的確辛苦,要應付各種會議檢查,但我們學校中層幹部只上一個班的課,課時量已經比一線老師少了一半,而班主任要上兩個班的課,還要兼任班主任,當班主任有多難有多累,真是一言難盡。尤其是現在學生越來越難管,有時一個問題學生都足以把班主任折騰得死去活來,付出的精力,承擔的風險非中層幹部能比,中層幹部再苦再累,也沒有班主任苦累,也沒有一線老師苦累。後來學校採納了建議,大幅降低了中層幹部的權重,第二次績效方案獲得高票通過。

善待一線老師,提高一線老師待遇。(東方lC)

績效工資給了我很多反思,教育教學是學校生命線,是最重要的,一件好的事情,如果不以教育教學為重,就可能走向不好的一面。

1,教書這個職業有特殊性,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個產品,而是一顆顆鮮活的生命,教書是個良心活,這個工作其實是無法用績效來衡量的。比如有班主任為幫助一個問題學生會付出無數心血,能用績效來衡量嗎?

2,各個學校自己制訂績效工資方案,校長主觀性太大,權力太大,各個學校之間差異太大,大大限制了老師的流動。

3,大幅提高老師待遇,讓更多優秀人才走上三尺講臺,樂於教書,讓教書真正成為受人羨慕的職業,才是根本。


途蟲的百味人生


原本看到很多大咖們回答這個問題,不想再來趟這譚水了,但是好多人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我還是表達一下我的觀點,不洗勿噴!


先說一下我的工資吧,工齡10年,助理講師,一月份漲過之後打卡上是2730元,每年大概要交保險,公積金什麼的,400左右/月,績效工資,半年發一次,我這初級教師1800*2=3600元/年,從沒問過領導拿多少,唯一問的就是,我的工作和待遇匹配不,要不要繼續幹?問過之後,自己接著好好備課

矛盾的重點☞就是領導們工作量少,核的績效工資卻比一線教師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不患寡患不均”。並不是自己工作值多少錢,而是,別人比我多分了,我心裡不爽!

這個多分在哪呢?我仔細看了一

下你的表單,並沒有看到不妥的地方,中層有一個補貼,應該是領導們的補貼吧,我不知道你們的分配製度,應該是公佈過的,不會只給一個結果。我是一個教師+班主任,在我們學校,說實話,有些領導可能不怎麼稱職,但是確實很忙,基本上天天在值班,工資比我們高一些也能接受,至於其他的收入有沒有,咱不去考慮。

你們學校的績效拿到手的,整體相



差不多,單獨教務也有一千多的,我覺得沒必要,在網上探討。唯一可能的就是這個領導不合格,換一個!但是分配製度不會變的!如果真的是分配製度有問題,可以去和領導談或者向上級反映,我想在八項規定大力整治的今天,確實不公,會有人查的。

如果只是發出來發洩心理的不平衡,恐怕只會引起更多人對你們工資的羨慕嫉妒,激化地區差異的矛盾,沒有一點好處。


寶媽小八卦


從題主所附的"一月績效工資表",並特別標記了"中層"領導一欄情況,用意很明顯。目的已不在於想了解他校的"積效工資"怎麼發。因此,"三味”便直接就該校"一月績效工資表",發表幾個完全不同的看法:


這個積效工資的分配方法,應該還是比較公平公正的。基本不存在"行政領導少勞多得"的嫌疑。

首先,從績效工資數字上看,據計算,總額為62539元,按54位教師人均為1158元。而學校"中層"領導統一為1142元,尚低於教師人均數。

其次,從績效工資分配具體項目看,學校"中層"領導,該有的就有,不該得的並沒要,並沒任何"特權"。如:班主任、教研、出勤3項,均為0,且教務項中,基本比普通教師要少很多。而這些項目工作,作為中層領導應該是正常的。

其實,在"三味"看來,要說存在"不公平"現象,主要還是在於中層領導人數偏多了些,這無疑會加重教師工作量。但反過來想,這是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原因,與學校工作關係不大。

編後語

一個學校必須有行政領導,他們也是一名普通教師。只是在工作任務上分配不同而已,工作也有他們的難處,同樣很辛苦。

只要領導們沒有私心,處事公平公正,老師們應予以理解與尊重。學校是大家的,其生存與發展需要大家同心協力。何況大家同事一場也是緣份,走出校門,還是親戚朋友呢。


三味聊心屋


我同學在隔壁縣教小學二年級,8個學生,暑假的時候一次性發了兩萬多,平時工資表上八千多,公積金兩千多,呵呵,寒假不知道她發了多少,不敢問,問了自卑,可能很多人不信,但卻是真的,她工作三年,去年就自己買了15萬的車了,靠自己,沒兼職!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現在工作快4年,教小學二年級,你如果是老師,那說明你那裡待遇差,你不是老師,那說明你不知道行情,以前我也覺得老師就那麼點工資,直到這個好朋友當了老師才知道,沒必要說慌!你不知道的事,不代表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