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发明的科举制沿用至今,我们一直受益,却不知由她首创?

武则天发明的科举制沿用至今,我们一直受益,却不知由她首创?

老舍茶楼,陪你聊聊人生百态,世间冷暖


纵观中国历史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先是夏商周时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世卿世禄制;

再到汉武帝时期以"德、才"作为选拔人才的察举制;

接着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最后才是隋唐时期一直延续到清代末年的科举制。

武则天发明的科举制沿用至今,我们一直受益,却不知由她首创?

科举制,由国家设立科目,通过逐级统一考试,按成绩从高选录人才,分别授予官职。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它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

说到科举制度,不得不说的一个朝代就是唐朝。唐朝不仅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并对其做出相应的完善。

武则天发明的科举制沿用至今,我们一直受益,却不知由她首创?

唐太宗时增设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考试科目;

武则天则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录取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除此之外,终生毁誉参半的她却有这一创举,影响之大直到一千多年的现在,而且遍及全世界仍在使用。

说到糊名法,这对从小在应试教育长大的我们,丝毫不感到陌生。每次考完试之后,监考员都会将整个考场上的试卷收集之后,并在姓名、学号等个人信息那一栏统一装订起来。其实这就是糊名法的延续,然而,这一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就是武则天所发明的。武则天发明的科举制沿用至今,我们一直受益,却不知由她首创?

根据《隋唐嘉话》一书的记载:"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其等第,盖糊名考校,自唐始也。今贡举发解,皆用其事,曰封弥。" 就连《资治通鉴》《旧唐书》多数内容都是从此取材,那么这本书的地位,显然易见。

虽然,糊名法可以避免了权贵的徇私舞弊,但在一定程度上在"才"与"德"这两个标准上,选取是否录用,只能体现了"才","德"的方面只能通过名字方可得知一二,这也会导致容易选拔到有才无德之人。

因此,糊名法的出现与使用,诸如范仲淹、苏颂等朝臣的发对声也是存在过的。

武则天发明的科举制沿用至今,我们一直受益,却不知由她首创?

如今,无论中外的考试选拔中,均保留了糊名法,这俨然是对糊名法的最大肯定与认可。公平起见,糊名阅卷是最合理最不失公允的一种手段,它无疑是文明进步的一大步。

有人说,科举取士本来就应该唯才是举,至于道德因素则是选拔的后话了。不管武则天在位时如何如何,她的糊名法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肯定吗?


武则天发明的科举制沿用至今,我们一直受益,却不知由她首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