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三巨头先后发布了新能源战略不断涌入中国,到底是好是坏

近一年中,奥迪、奔驰、宝马(以下简称ABB)先后发布了新能源战略,并且不断向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中国抛出橄榄枝,动辄百亿欧元的投资和带有技术沉淀的新能源车型也将不断的涌入中国市场。

德系三巨头先后发布了新能源战略不断涌入中国,到底是好是坏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战略规划无疑是个良好的开端与执行方向。有意思的是,ABB发布的新能源战略规划中,全部选择2025年作为时间节点,并且不同于以往的“假大空”规划,三家车企对于新能源车型的发布数量、销售目标以及年限都落实到了具体数字。

德系三巨头先后发布了新能源战略不断涌入中国,到底是好是坏

单单依靠自身的技术与经济实力显然是有些吃力,尤其是面对本土竞争白热化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因此选择一个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也是避免“水土不服”的有效手段。

奥迪:牵手一汽,合作关系最稳定也最持久

早在2017年初,中国一汽与奥迪正式签署了《一汽、奥迪十年商业计划》,计划中提到,二者将会继续扩大新能源产品线,并会在智能互联、移动出行、联合数字化项目等众多核心业务领域加强合作。根据计划,未来5年内双方投产5款奥迪e-tron车型,其中包括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并通过e-tron车型实现6个最大细分市场的全覆盖。

德系三巨头先后发布了新能源战略不断涌入中国,到底是好是坏

今年6月初,奥迪也在其品牌峰会上宣布成立一汽-大众奥迪新能源业务部,此举也足以看出奥迪对于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重视,以及对于多年的合作伙伴--中国一汽的信任。

奔驰:在华寻求多位合作伙伴,确保稳步发展

5月12日,北汽就与戴姆勒公布了最新的合作投资计划,相比于2017年7月5日签署的框架协议,双方的投资将由50亿元人民币提升到119亿元人民币,打造合资公司北京奔驰新生产基地,新厂区将国产包括新能源电动车型在内的多款梅赛德斯-奔驰产品。本次北京奔驰战略重组项目签约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奔驰在华电动车工厂的正式落地。

德系三巨头先后发布了新能源战略不断涌入中国,到底是好是坏

截至今年,戴姆勒与北汽的战略合作已经走过12载,一家“百年老店”与一家新能源行业佼佼者的结合,也将为双方在新能源领域奠定良好的基石。

除了北汽,戴姆勒还与另一新能源巨头比亚迪有着深厚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双方共同出资成立了腾势新能源汽车公司,这也是国内首家新能源合资车企,意图通过腾势的产品打入早期的高端电动车市场,只可惜昂贵的售价制约了其发展,而伴随特斯拉、宝马等进口车企的加入,腾势的定位则略显尴尬。基于以上种种合作关系,奔驰也算是早期并且及其顺利的寻求到在华合作伙伴的豪华品牌车企。

宝马:不光看重合作车企,也联手运营商布局充电网络

今年2月,作为ABB三家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早有建树的宝马与长城汽车签署“合作意向书”,未来MINI品牌首款纯电动车型将有望落户长城汽车位于河北保定的生产基地实现国产,或者为纯电MINI新建全球生产基地。

德系三巨头先后发布了新能源战略不断涌入中国,到底是好是坏

除了与车企合作,宝马还瞄准了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为日后的宝马新能源车型提供一个完善的用车环境。目前,宝马已经与特来电和星星充电两家充电运营商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今年还将联手两家充电运营商布局充电网络,将于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布局超过8万个公共充电桩,覆盖的城市将超过100个,加速中国市场的充电网络布局。

德国三巨头为其在华策略重磅加码

德国三巨头为其在华策略重磅加码,首先便是布局产能,联手合作伙伴建立新能源生产基地、电池中心等,一来可以尽早抢占中国新能源市场份额,二来也可以尽快实现自主研发与生产,避免未来用户需求量增大而产量受困于人的尴尬局面。

德系三巨头先后发布了新能源战略不断涌入中国,到底是好是坏

作为拥有雄厚技术实力、研发能力以及销售渠道的豪华车企们,踏入中国市场只是成功的第一步,伴随牵手本土企业合作,未来这些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将携带品牌效益、技术支持和逐步走低的售价等多方面优势迎合中国消费者,届时,我们的自主品牌车企能否应对挑战,让我们拭目以待。

众人点评

有人高呼:保护民族工业吧,不要再引狼入室了,中国需要就业!很多外资到中国圈钱,开始投点资,然后就是贷款

也有人反驳:引狼入室吗?显然引的是鲶鱼,国内车企很多都一潭死水了,设计?谈不上,大抄小抄天下一抄(众泰),养不大的孩子(一汽二汽),再不引鲶鱼进来,这真的要叫闭门造车了。

其实对于自主品牌的保护的还不够吗?国内企业都是因为保护的太多才失去进取精神。看看日本,汽车进口零关税,就那人家国家汽车产业也没受到影响。这是是何等自信敢不收关税。自查一下凡是关税高的国家都是穷国家落后的地方,凡是关税低的合作多的都是发达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