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 是怎么做股权、期权激励的?


01

看国内,BAT如何发期权?

在国内,虽然还有很多人对期权持有怀疑态度,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创业公司正在积极推行期权激励机制,也已经创造了大批的富豪,这使得期权机制正在成为中国的创业文化的一部分,下面就以BAT为例介绍国内的情况:

BAT 是怎么做股权、期权激励的?​​

1)阿里 & 蚂蚁金服

虽然阿里的企业文化经常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是客观地说,讲江湖文化的阿里对员工还是比较厚道的。据了解,目前,至少65%的阿里集团员工获得了公司期权,老员工甚至可以直接获得股权,相当于行权价为0的股票期 权,员工持股大约占集团股权的3%左右。

阿里技术员工从P6级开始有权获得期权或者股票。根据技术级别对应期权股票数额,基本定级之后就是这个数额,不会有太大的浮动。期权一般会分成四部分发,每年发放1/4。

从上表可知,每一年阿里的技术人才级别对应的股票数都明显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阿里的股价在逐步提升,要保持总package不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阿里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在逐年提高。

那么,好不容易升到级,拿到手的股票如何处理呢?阿里有完善的内部交易系统,双方可以自行协商后,在系统上进行交易,当然交易仅限于双方都有股票的情况下。而高层的股票,由于量大价值高,一般是专门的基金公司来收购和操作了。

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蚂蚁金服势头正猛,虽然股价比较便宜(今年初估值4美元/股),但是很豪气,股票给的相当多,几乎是全员持股,员工持股占集团股权的40%,这样的金主必须单独拎出来:

BAT 是怎么做股权、期权激励的?​​​​










2)腾讯

腾讯现在比较少发放股票,即使发放股票,也是采取固定行权的方法。腾讯5位创始人以外,员工持公司股权应该不超过5%。走职业经理人路线的腾讯会给与员工较多的现金报酬,这是腾讯技术人员的一般基本月薪:

BAT 是怎么做股权、期权激励的?


02

对比国外:硅谷怎么给期权?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富有创业精神的硅谷,股票期权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文化和一种生活方式。现在,大量新开张的公司还是要依靠股票期权的诱惑力来吸引那些天赋极高又酷爱冒险的人来为自己工作。据统计,硅谷创业公司的期权分配一般如下:

外聘CEO -5%到8%;副总 - 0.8%到1.3%;一线管理人员 - 0.25%;普通员工 - 0.1%;外聘董事会董事 - 0.25%:期权总共占公司15%到20%股份。

这些硅谷的创业公司普遍实行全员持股或者是大量员工持股,根据员工级别、工作类型决定授予的期权数量。这样的期权制度会让员工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时,也能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功和荣誉。

一句话,硅谷的创业公司希望将利益分配公平,从而形成有战斗力的创业团队。

03

如何根据期权挑公司呢?

面对一份互联网公司的offer,期权是判断其是否靠谱的一个重要指标。BAT其实代表了三种不同期权授予方式的公司,你可以根据你对自己的职业定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类型。


1)阿里/蚂蚁:全员持股型,加入的Timing很重要

阿里的员工持股比例高,尤其是蚂蚁金服的全员持股计划,体现了互联网企业开放、分享的本质所在。选择这类快速发展的公司,就是看好公司的前景,用期权收益分享到企业的成长价值。而加入这类公司,Timing很重要,去年与今年比同一级别的员工可能期权就多很多,但行权价格越低,当然其中的风险需要自己考量。


2)腾讯:职业经理人型,选择的业务很重要

腾讯是典型的「外企文化」,比起期权,公司更愿意给员工现金报酬。在这类互联网公司,创业的氛围会淡一些,员工更多的是以职业经理人的心态为公司工作。不同部门、不同项目之间的薪资待遇会差别很大,所以选择一个核心的业务很重要。


总之,回顾硅谷创业公司的期权历史不难看到,期权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在一家创业公司的早期和高速成长期,会给较多的员工发放较多的期权,但是当公司进入平稳、成熟状态,期权的发放要求会逐渐提高,数量也会减少。反观国内的BAT和其他一线互联网公司,也是如此。

在技术人才流动空前频繁的当下,把握时机,选择一家快速发展,有可观估值前景,且愿意给员工期权激励的公司,已经是越来越多优秀技术人员跳槽的选择。

推荐企业家继续阅读

企业不大,智慧不够。

*只要你公司有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就会涉及到股权机制分配设计的问题:

*只要你公司有员工,高管,就会涉及到股权激励的问题:

*只要你公司后期有项目需要运作,上市,就会涉及到股权投融资的问题…

*为解决中小微型企业人才管理 ,人才流失等问题.

*企业老板忙碌,时间琐碎化,没有优秀人才等问题。

特举办《股权激励与公司控制权》精品班专题
BAT 是怎么做股权、期权激励的?BAT 是怎么做股权、期权激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