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網貸40天爆133個「雷」 超70%平台不再「一跑了之」

對比風險專項整治之前,90%以上問題平臺選擇直接跑路、關停網站、毀滅證據等,如今,網貸行業亂象已得到有效遏制。

■本報記者 劉 琪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以來,在各部門、各地的監管高壓下,大量網貸機構退出互聯網金融活動,存量機構違法違規業務規模明顯下降。據第一網貸大數據系統顯示,6月份以來的40天,P2P網貸新增問題平臺133家,“爆雷潮”愈演愈烈,行業風聲鶴唳。如何穩妥有序加速存量業務活動和讓違法違規機構無風險退出,考驗著各方智慧。

七成爆雷網貸平臺

主動發佈逾期或停業公告

據第一網貸數據顯示,6月份以來的40天,P2P網貸“爆雷”(新增問題平臺)133家。其中,浙江38家、上海36家,北京和深圳同為16家。四者合計106家,佔近八成。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133家網貸平臺中,95家網貸平臺官方發佈了相關逾期或停業兌付公告,佔比71.43%,對比風險專項整治之前,90%以上的問題平臺選擇直接跑路、關停網站、毀滅證據等,網貸行業亂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對於接連不斷的“爆雷潮”,有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外部原因。經濟非高速發展下,特別是今年整體的監管格局是機構去槓桿,市面上的資金相對往年處於較緊的狀態,很多企業債務違約率上升,包括融資渠道豐富的上市公司都頻繁爆雷,導致關聯的P2P網貸平臺出現逾期,而且企業融資規模都較大,一旦違約就是大事,部分平臺就算想自己兜底,可能也沒那個實力。

二是內部原因。一些平臺爆雷並非偶然事件,而是必然事件。一方面,隨著市面上資金收緊,往年的一些騙子平臺、高返利平臺窟窿大了,龐氏騙局難以維繫,爆雷只是遲早的事;另一方面,部分平臺本身產品不合規、風控能力差,壞賬高企,投資人情緒恐慌出現擠兌,資金鍊斷裂在所難免。

中國P2P網貸指數負責人胡爾義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觸雷”的平臺中,有經濟非高速發展的外部因素,但主要是內部原因。平臺自融、發放假標劣標、龐氏騙局、缺乏自主造血能力等等,在P2P網貸行業的強監管時代和經濟非高速發展下,上述問題平臺必然面臨淘汰出局的最終結果。歷經了近兩年的風險整治,P2P網貸已不再是從前魚龍混雜的局面,平臺們已從“偷偷跑路”到七成都能“大方公告”,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治工作的正面成效。

整治時間表已定

期待行業“軟著陸”

近日,央行召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動員會。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指出,再用一到兩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同時初步建立適應互聯網金融特點的監管制度體系。

潘功勝強調,整治下一階段工作極為關鍵,各地要高度重視,乘勢而為、堅定不移,加大統籌部署,穩定工作機制,明確政策界限,聚焦重點業態、區域和機構,完善整治方式,強化整治力度,引導機構無風險退出,開展行政處罰和刑事打擊,穩妥有序加速存量違法違規機構和業務活動退出。

胡爾義認為,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的監管政策只會更為嚴厲。大浪淘沙始見金,網貸行業正處於良幣淘汰劣幣的階段,在風險釋放期,建議監管部門儘快出臺退出機制和保障機制,有效的化解風險,幫助行業軟著陸;而對於P2P網貸機構,只要合規、腳踏實地做好風控,專注並整合於綜合信息中介服務,就有可能真正長久穩定持續運營。

從目前各地網貸整治情況來看,深圳市目前的網貸維穩成果比較突出。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納入中國P2P網貸指數統計的基本正常經營的P2P網貸平臺,深圳市為372家。深圳1101家網貸平臺,729家(含各種問題平臺414家)已通過多種方式退出,大部分實現了“軟著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