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便車:讓財政狀況極差的明朝堅持了200多年!

在明朝歷史上,受到大航海時代的影響,曾經有大量白銀被輸入進來。這些白銀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明朝的財政制度,併成為後來萬曆三大徵的軍費資本。如果沒有這些來自資本輸入,明朝的歷史會有何不同呢?

搭便車:讓財政狀況極差的明朝堅持了200多年!

明朝時期的銀錠

明朝的白銀中,少部分來自國內開採和西北方向上對中亞的貿易,大部分都是通過大航海時代的海上貿引入的。尤其是西班牙人發現了鉅額美洲銀礦,並通過馬尼拉-墨西哥航線運往南洋後,才有了較為穩定的大宗輸入。

在明朝獲得美洲白銀此之前,經濟建設可謂是搞得一塌糊塗。要是沒有中期的白銀大量輸入,明朝的財政可能早100年左右就已經崩盤了。其最嚴重結果,很可能是讓明朝在16世紀結束前就滅亡了。

搭便車:讓財政狀況極差的明朝堅持了200多年!

沒有白銀 就沒有後來崇禎的一系列操作

明朝的經濟政策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可怕的設計失誤。官營的各類作坊與宗室所有的田產,以最大程度控制了全國的主要經濟生產份額。私人經濟不僅在貿易行業被幾乎完全排擠出去,對於開礦和製鹽等行業也根本無法涉足。即便是最傳統的農業生產,也在體量和影響力反面被壓制到那個年代的最低程度。

但這並不意味著明朝人承擔的稅收會減少。因為明朝的稅收不僅比元朝時高許多,甚至比戰亂時期的很多地方集團收的還要多。

搭便車:讓財政狀況極差的明朝堅持了200多年!

明朝時期的紙幣

這就讓明朝的經濟在立國不久後就開始呈現退步衰減狀態。比如位於南京附近的蘇南地區,在明朝的建立後就有不少人破產,陷入貧困。而明朝的宗室和官宦們,為了應對社會總體財富的不足,一方面繼續大量壟斷土地,一方面開始學之前的宋元兩朝發行紙幣。

但問題又來了。宋元兩代發行紙幣時,都是有類似後世發行貨幣的準備金理念。比如有多少儲量的銅錢,就發行相應數量的紙幣用於兌付。如果紙幣發行量太多,打破了之前其本身與儲備貨幣的比例平衡,那麼就會造成貶值。而明朝人厲害的地方,就在於發行紙幣前是沒有任何準備金的!

也就是說,這些明朝紙幣都是有朝廷認可的支付介質,但從面世之日就開始貶值。由於不斷髮生不可控的貶值,朝廷就加大發行量,然後造成更為迅速的貶值。

搭便車:讓財政狀況極差的明朝堅持了200多年!

明朝時期的銅幣

接著,由於紙幣貶值又引發了市面上流通的銅錢數量越來越少。因為有能力獲得銅錢的人,都會想辦法將之儲藏起來。這種出於本能的保底行為,促成了市面上的銅錢荒與更加嚴重的紙幣通貨膨脹,大部分階層的收入與財富縮水,加速了貧困化。

這樣的循環往復,在明成祖時代就造成了官僚隊伍的俸祿發放困難。居然發生了必須以官方進口的大西洋剩餘貨物,來抵消貨幣工資的臭事。

搭便車:讓財政狀況極差的明朝堅持了200多年!

明朝時各省的銀錠成色與規格都不一致

在這種危機下,明朝很多地方政府都開始用不符合中央方針的手段,為自己謀求活路。各地的走私貿易,就是在這個時代開始興盛起來的。比如珠江三角洲地區對南洋的海上貿易,福建月港聯通廣東-浙江的轉手貿易,山西邊境同蒙古人的陸上貿易,還有云南通緬甸各土司貿易以及西北地區走西域的傳統貿易......

如果沒有地方官府的幫助和默許,這些成規模的走私貿易是很難搞起來的。可以說,就是這種朝廷看不慣,地方上又不得不做的貿易,在一段時間內挽救了明朝的財政危機。

搭便車:讓財政狀況極差的明朝堅持了200多年!

西班牙銀元成為了明朝後期的財政保障

但這個平衡點在16世紀的嘉靖皇帝繼位後,被徹底打破了。朝廷內部的儒教守舊派也在這個時期特別得勢,先後將東南沿海的海上貿易與西北的陸地貿易強行掐斷。結果引發了讓明朝損失慘重的倭寇風暴和白蓮教-蒙古入侵。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嘉靖皇帝多活10年,或者他的繼承人還保持這種政策,明朝是沒有希望堅持到17世紀的。因為他們連後來萬曆三大徵的錢都湊不出來,勢必造成連鎖反應。

好在,接過嘉慶財政噩夢的是隆慶皇帝,他的決定暫時緩解了局面。於是,後來大家比較熟悉的事情就接連發生了。先是開放了月港,用於給國內商人進行有限的對外貿易,接著是放鬆對廣州的管制,甚至允許了澳門的存在。接著又緩解了與蒙古方面的貿易問題,通過開放互市解決了邊境上的白蓮教問題。

搭便車:讓財政狀況極差的明朝堅持了200多年!

明朝能夠堅持到17世紀 是搭了大航海時代的便車

更為關鍵的是,這些手段將大量的白銀以正規渠道引入了明朝境內,比起之前偷偷摸摸的成果要大許多。其中既有西班牙人不斷從美洲運來的大量白銀,也有葡萄牙人從日本運來的白銀,其餘部分則通過西北和其他地方補充。這些巨量白銀一下子緩解了明朝的經濟窘迫,並促成了著名的張居正改革。隆慶死後,這筆遺產一直到天啟皇帝病死,才算被基本用完。

但如果沒有這些事情的發生,沒有這些從世界各地輸入的白銀,或者說沒有大航海時代本身。無法搭世界歷史發展潮流便車的明朝,很可能就會在嘉靖晚期到隆慶時代出現徹底崩潰的局面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