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功申報上2018特色小鎮?

如何才能成功申報上2018特色小鎮?

新年伊始,四大部委及時亮劍,制發了《關於規範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對在特色小鎮推進過程中概念不清、定位不準、急於求成、盲目發展、市場化不足以及有些地區政府債務風險加劇和房地產化等問題再次糾偏,特色小鎮進入規範時間。

日前,特色小鎮的發源地——浙江省也發佈了《特色小鎮評定規範》,明確特色小鎮必須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體制“新而活”、產業“特而強”等。這是國內首個特色小鎮評定地方標準,也可以稱得上特色小鎮申報的指引和依據。

那麼,究竟如何才能成功申報第三批特色小鎮?我們結合《專家組對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的評審意見》一起來看看吧!

生態環境保護是評審成功的基礎條件

縱觀《專家組對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的評審意見》,“整治環境、生態保護”這組詞在總計906個評審意見標籤中一共被提及146次,提及次數位列第一。

整治環境建議:由於小鎮地處市郊或較為偏遠的農村地區,在我國農村環境存在普遍“髒亂差”的大背景下,部分小鎮因居民建築、工業、小鎮開發等原因產生了大量的垃圾散落與汙染等,使得環境問題雪上加霜,較為典型的評語有“整治鎮區、村莊環境,提升整體風貌”、“加強鎮域村莊環境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

生態保護建議則目光更為長遠,開發小鎮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要做好生態平衡,對可能犧牲環境而謀取經濟效益的行為專家組均亮起了紅燈,較為典型的案例有“審慎引入工業項目”,“嚴禁挖山填湖、破壞水系”等。

環境問題作為小鎮的通病,整治環境概念在全國小鎮都有提及,其中以部分內蒙,遼寧為代表的東北地區以及華南地區最為明顯。

其主要原因有,東北地區產業結構相對落後,重工業產業集群較為集中,因此環境、生態問題較為嚴峻。而華南部分地區過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高速發展,也使得區位中特色小鎮環境治理的問題尤為嚴重。

如何才能成功申報上2018特色小鎮?

產業完備是成功入選的核心要素

產業作為特色小鎮開發的核心,特色產業的選擇、導入與培育,是特色小鎮開發成功推進的關鍵和最大的難題。“聚焦特色產業、產業鏈延伸”這組詞共計提及120次,提及次數位列第二。

許多小鎮在選擇發展特色的道路上搖擺不定或以多為優,缺乏對產業的做深做精的聚焦意識,把“互聯網電商”、“文化旅遊”、“科普教育”等概念簡單拼湊疊加,使得小鎮產業發展規劃出現“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情況。較為典型的評語包括“聚焦特色產業門類,避免過大過全”等。在聚集特色產業的前提下,再進行在產業鏈上延伸,從而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作用方符合經濟學原理。

“產鎮融合”共被提及54次,特色小鎮重在特色產業,產鎮融合是小鎮開發的前提條件,生搬硬套、盲目跟風進行特色小鎮開發並不可取。為了避免特色小鎮統一模式化,在第二次特色小鎮評選中專家評審意見共計54次提及“產鎮融合”概念,明確指出“落實‘產鎮融合’的發展策略,培育專業的小城鎮運營主體”的評審意見,為突出地方特色及小鎮多元化提出了先決條件。

特色小鎮是否有後勁兒,特色產業是應有之義,無疑也是全國特色小鎮認定、評定的命門。以第二批入選特色小鎮——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湖北咸寧市嘉魚縣官橋鎮為例。

在入選之前,上述小鎮在羽絨產業、新材料產業方面已經有所發展和建樹。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是全國重點鎮和“中國羽絨之鄉”。年加工羽絨產量佔全國的28%,佔全世界的18%,成為與浙江蕭山、廣東吳川齊名的全國三大羽絨基地之一。目前,該鎮規模以上企業達31家,2016年工業總產值58.5億元。未來該鎮目標打造羽絨產業休閒旅遊為主的“溫暖”小鎮。相比發達地區特色小鎮動輒上千億元的工業規模,橋圩鎮的這兩大產業也許不是很突出,但對帶動當地工業發展、幫助當地農民致富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地政府甚至還提出了把橋圩鎮建設成為貴港市副中心的遠景設想。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生力軍,發展新材料特色小鎮不僅戰略意義重大,而且為特色小鎮找到優質特色產業搶佔了先機。此次入選的湖北咸寧市嘉魚縣官橋鎮便是一個新材料小鎮。截至目前,官橋鎮新材料生產企業已達14家。

如何才能成功申報上2018特色小鎮?

歷史積澱是評定的必要條件

  通觀第二批入選特色小鎮名單可以看出,許多入選小鎮都有一定的特色產業和產業鏈的歷史基礎。比如,河北衡水市棗強縣大營鎮皮革產業、河北保定市曲陽縣羊平鎮石雕雕刻產業、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岱海鎮的老字號鴻茅藥酒產業、煙臺市招遠市玲瓏鎮的黃金產業等。

特色風貌在評審中普遍關注相對缺乏新興產業發展基礎的中西部省份,特別是擁有著悠久歷史、優質農產業等特色產業資源的小鎮也往往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比如湖北潛江市熊口鎮小龍蝦產業、通遼市開魯縣東風鎮紅幹椒產業、遼寧本溪市桓仁縣二棚甸子鎮野山參產業、廣西南寧市橫縣校椅鎮茉莉花產業、雲南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咖啡產業、新疆巴州焉耆縣七個星鎮葡萄產業等。江蘇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和陝西商洛市鎮安縣雲蓋寺鎮都提出了發展紅豆杉產業,後者還被專家在評審意見中建議考慮打造“紅豆杉小鎮”的品牌。

如何才能成功申報上2018特色小鎮?

文旅IP被視為重要條件

  一些專家強調指出:對照國外特色小鎮的發展,提煉本地小鎮獨有的人文、文旅IP,在發展特色小鎮競爭的過程中的有著極強重要性。這一點在第二批入選小鎮名單中也得到極大體現和印證,有著紅色文化、旅遊品牌、紅色文化的小鎮均輕鬆入選。

在紅色文化方面,有山東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沂蒙革命老區)、貴州黔南州甕安縣猴場鎮(長征猴場會議會址)、甘肅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鎮(陝甘邊蘇維埃政府所在地)。

在民族特色方面,吉林四平市鐵東區葉赫滿族鎮、湖北恩施州利川市謀道鎮(土家族文化)、青海海東市民和縣官亭鎮(土族文化)。

在旅遊品牌資源方面,有遼寧盤錦市盤山縣胡家鎮(紅海灘“稻蟹小鎮”)、吉林延邊州安圖縣二道白河鎮(長白山旅遊)、黑河市五大連池市五大連池鎮、衢州市江山市廿八都鎮(三省通衢,歷史悠久)、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北庭鎮(唐代西域北庭都護府歷史遺蹟所在地)、山西晉中市靈石縣靜升鎮(王家大院)等。

在歷史文化方面,江西景德鎮市浮樑縣瑤裡鎮、山東聊城市東阿縣陳集鎮(東阿阿膠)、河南汝州市蟒川鎮(汝瓷)、河南洛陽市孟津縣朝陽鎮(唐三彩)等。

在入選名單中,歷史名人小鎮也有不少。如:南平市武夷山市五夫鎮(朱熹故里)、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孔子誕生地)、長垣縣惱裡鎮(孔子文化,孔子周遊列國曾在此講習禮儀)、宜昌市興山縣昭君鎮(王昭君家鄉)、漢中市勉縣武侯鎮、廣西河池市宜州市劉三姐鎮等。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千企千鎮”工程辦公室主任陳炎兵指出,名人小鎮作為特色小鎮的一種類別,在國外已蔚然成風。如國外的林肯小鎮、莎士比亞小鎮。中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名人輩出。同時,藉助近現代老一輩革命家家鄉的紅色資源也可以打造成為紅色小鎮。

如何才能成功申報上2018特色小鎮?

特色風貌在評審中普遍關注

  在超過800條專家組評審意見中,“延續當地特色風貌,保持和彰顯小鎮特色”被反覆提及。

以北京市入選全國第二批特色小鎮的懷柔區雁棲鎮、大興區魏善莊鎮、順義區龍灣屯鎮、延慶區康莊鎮為例,針對這4個特色小鎮今後的發展,在“專家組對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的評審意見”中,均強調“要加強鎮區的特色風貌塑造;要提升規劃編制質量”。

在對陝西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的評審意見中指出:要“發揮小鎮已有的名人效應,拓展文旅產業資源和產品,營造留得住人的旅遊氛圍”。但同時,對於“規劃建設的希臘風情酒店與當地傳統風貌差異大,應及時做出調整,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

如何才能成功申報上2018特色小鎮?

創新機制體制成為關注亮點

  創新機制體制共被提及17次。以小鎮發展為要務,用體制機制創新確保小鎮發展,增多小鎮內部對產業的支持。

特色小鎮建設是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促進政府治理方式科學化、規範化,達到推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目的。由於在實際工作中忽略體制機制改革,發展模式、規劃建設、政府治理等方面鮮見創新成果,許多地方政府違背了國家培育特色小鎮的初衷,仍然沿襲過去的發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特色小鎮的培育只有在體制改革、機制創新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夠避免偏離國家培育特色小鎮的初衷,使特色小鎮真正成帶動產業發展、農民致富的新領域。

如何才能成功申報上2018特色小鎮?

房地產概念的一票否決制

  避免房地產化共被提及28次。脫虛入實,發展實體產業是整體特色小鎮戰略的根本。

在第二次國家級特色小鎮的評選中,曾多次發文指出警惕小鎮地產化的問題,並對特色小鎮的發展提出要求:重視培育產業而非地產,“嚴格控制房地產項目比例、防止過度房地產化、避免破壞小鎮原有風貌”。

對於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的過度房地產化、求大、求洋等不合理現象,之前,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先後對此類現象發出警示。在與今年名單一併公佈的《專家組對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的評審意見》中,對有此類苗頭的入選小鎮也給予了相應意見警示。

在對上海浦東新區新場鎮、江蘇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湖南長沙市寧鄉縣灰湯鎮、河南濮陽市華龍區嶽村鎮等入選小鎮的評審意見中,便提出了要“嚴格控制房地產開發比例,避免過度房地產化”;“不要拆除老房子、砍伐老樹”;“加強房地產管控,避免因靠近都市帶來的快速房地產化傾向”。

在房地產項目在被高壓受限的情況下,小鎮運營商如何平衡好運營現金流,使得企業不會因為某一個小鎮佔用過量資源使得後期其他小鎮開發失去支持;如何在項目規劃中如何確保合適的度,使得規劃能夠接受均為待解問題。在這裡筆者認為,獲取大城市市郊小鎮中的城市更新項目,一為小鎮居民造福,二為運營商現金流平衡,城市更新或為較易被接受的方案。

如何才能成功申報上2018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的十大評估標準

  根據CAS(Complexity AdaptiveSystems)理論,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推演出了特色小鎮的十大評估標準,以資參考:

  第一,自組織。好的特色小鎮,是由下而上生成的空間和產業組織。差的特色小鎮往往是人為規劃的,政府指定的,政府花大力氣財政補貼,趕工期建設而成的。

  其次,共生性。好的小鎮是具有共生性的。它能補主城的缺陷,發揮“環境修補、產業修繕、生態修復”的功能。差的特色小鎮,就是跟周邊同質的。

  第三,多樣化。這指的是小鎮特色的種類要多。如建築本地特色、產業唯一性特色、投資和管理特色等,小鎮特色越多,就越能形成多樣化的空間,多樣化的產業模式,從而產生非常好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形成創業生態鏈。而差的特色小鎮是單一性的,產業模式又與城市趨同,資源是相互衝突,類同的。

  第四,強聯結。特色小鎮等於是一個好的城鎮或產業網絡節點,要和外界強聯結,多種強聯結,會使它產生某種“反磁力”。某個小鎮某一個方面,如果有強大的反磁力效應,這種效應是好的特色小鎮吸引外部資源加盟的必要途徑,否則就會因資源流失生存都很困難。而差的特色小鎮,只有“弱磁力效應”,甚至沒有“磁力”,這是因為缺乏與主城的強聯結,或者是很糟糕的單一功能。比如,大城市附近的“睡城”,雖然當地政府和農民從土地拍賣上賺了不少錢,但在產業方面與主城沒有任何“反磁力”,那就會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五,產業集群。哈佛大學彼特教授在其名著《國家的競爭力》中寫道:“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競爭力,常常決定於那些地理上不起眼的‘馬賽克’,而不決定於那些宏觀的指標。”這些“馬賽克”就是企業集群,一種產業的企業在一個地方聚在一起,他們之間的高度分工與合作,產生超高的經濟效率,和巨大的創新活力。這種集群在地理上是不起眼的,但會成為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競爭力的最主要元素。

  第六,開放性。好的小鎮的產業是高度開放的,能夠主動切入到全球的生產鏈中去,並且不斷地向上遊移動。因為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是變動的,如果說某小鎮有一類產品,進入到這個產業鏈,不斷地上升,特色小鎮作為行業單打冠軍就會成功。

  比如,柳市鎮原是溫州的“邊角料”,是一個政府產業投資等於零的窮鎮,經過30 年的個體私企培養,現已成為低壓電器的超級基地,全國低壓電器的80% 產於這個基地,佔全國此類產品出口的70% 以上,法國、德國的大企業,都來這裡合作辦廠。

  第七,超規模效應。好的小鎮,完全超越了城鎮規模效應。英國有個名叫海伊的小鎮,原來只是一個冷清的舊城堡,後因距牛津、劍橋等名校不遠,便將全國舊書商家吸引到鎮裡來,全英國的舊書都到這裡來買,把倉庫、舊屋都空出來裝上書,形成了舊書小鎮,周邊大學師生和全國遊客,都到這兒來買書。

  第八,微循環。是指採用微循環的模式,任何“三廢”都就地循環回用。這種節能減排的模式,對水汙染的治理、對節能減排有很大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微循環整套技術,本身也是“特色”,會造就此類小鎮的經濟活力。

  第九,自適應。好的小鎮:有投資者、技術、人才等方面的自主性,能獨立面對風險,獨立應對市場變化、獨立解決新技術的顛覆性創新。而差的小鎮就不具備產業發展的自適應性,從而引發資源產業枯竭,如同美國底特律式的衰落。

  最後,協同湧現。好的小鎮會與周邊其他小鎮協同湧現活力,比如杭州阿里巴巴總部附近湧現出的若干小鎮,這些小鎮之間又形成了協同創新的小鎮群,這個“群”就是高水平的“協同”效應平臺。

如何才能成功申報上2018特色小鎮?

墨泉生態建設

讓世界因我們更美麗!

生態修復 | 農旅開發 | 小鎮規劃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