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向上橡膠向下丨同屬化工一脈緣何殊途?

商品之王並沒有如願帶動商品的系統性上漲。這邊,原油價格年內大漲兩成左右,布倫特原油一度突破80美元/桶,那邊,同屬能源化工產業鏈的品種,橡膠價格卻跌跌不休,年內大跌逾25%。同是化工一脈,二者為何分化至此?

美專家指出,橡膠等商品往往是最先感知到全球經濟冷暖的大宗商品。那麼,它們和原油走勢分化對全球經濟有何預示作用呢?

原油向上橡膠向下

週五平了原油,轉而開了橡膠多倉,這下跳錯車了……”期貨投資者林先生感慨,最近原油漲得不錯,其號稱是商品之王,對化工品當有提振作用,考慮國內原油期貨漲幅已大,於是做多在低位徘徊的橡膠,沒想到卻遭遇浮虧。

7月2日,在國外油價高位震盪之際,國內原油1809合約仍然大漲1.42%,收報501.6元/桶。橡膠期貨主力1809合約微跌0.85%,收報10445元/噸。

回顧今年年初以來表現,原油和橡膠的分化走勢尤為明顯。年初以來WTI原油累計上漲13.65美元/桶,漲幅高達22.67%,最高上探至74.46美元/桶;Brent原油同期震盪上漲11.86美元/桶,累計漲幅達17.82%,最高上探至80.5美元/桶。而同期滬膠則累計下跌了3645元/噸,跌幅高達25.87%。

除此之外,2016年、2017年強勢的黑色品種、有色金屬和化工品都陷入大區間震盪,部分品種出現10%以上的跌勢,如鋅。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程小勇認為,導致橡膠或者其他商品和原油分化的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原油不僅僅是純供需決定的商品,還涉及到地緣局勢、通脹和資本流動等因素,並不能實時反映工業部門的需求變動,而橡膠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之一,對需求比較敏感;二是供應面,橡膠處於增產期,原油則處於OPEC和以俄羅斯為代表的非OPEC限產人為調整的階段,還牽涉到委內瑞拉的危機和美國不再承認六方會談達成的伊朗核協議等供應干擾因素;三是從金融屬性來看,原油是所有商品中其中漲勢最後的品種,往往代表商品牛市處於尾聲。

可以發現,其實OPEC各成員國對所謂的‘盡力達成100%的減產執行率’解讀不一,內部分歧依然較大,這或許會導致最後落實到行動上將出現偏差。基於對增持行動的懷疑,多頭此前的擔憂情緒有所緩解,推升油價上漲信心增強。

與此同時,地緣局勢帶來的供應短缺成為近期油價再度走強的直接推力。寶城期貨分析師陳棟補充道。

陳棟表示,反觀天膠價格則缺乏基本面支撐。可以看到,在缺乏自然災害干擾的背景下,東南亞產膠國維持增產的概率較大,加之目前正處於產膠旺季,後期供應壓力將持續凸顯。然而,隨著國內下游需求淡季的到來以及進口量大幅增加,國內橡膠也轉入補庫存階段。在基本面呈現弱勢的格局下,疊加20號膠年內上市帶來的擠出效應,滬膠1809合約後市將維持偏弱走勢。

經濟冷暖最先知比價趨於收斂

美國研究機構經濟週期研究院(Economic Cycle Research Institute)的聯合創始人Lakshman Achuthan指出,諸如皮革、橡膠之類的非交易所交易商品往往是最先感知到全球經濟冷暖的大宗商品,它們和原油走勢分化或預示經濟出現了一些隱患。“當我們看到真正的短期領先指標,包括商品通脹和PMI等,那些與製造業相關的指標都在下降,這一趨勢尚未結束。”

從橡膠和原油比價來看,應該是處於最近四年多以來最低記錄。從經濟層面來看,原油代表經濟的成本,橡膠價格實際上代表企業的利潤,成本越高而利潤走低,對經濟健康持續增長形成一定妨礙。”程小勇表示。

程小勇曾對美國失業率、通脹(原油)和經濟週期做了一個深入對比,結果表明,一般失業率長時間低於4%,美國失業率就低於自然失業率,會導致資產價格泡沫膨脹或者股市泡沫或經濟過熱,私人投資過熱,最終引發新一輪產能過剩,如果碰上貨幣收緊(當前美聯儲處於加息週期)力度較大或者頻率較高的情況,或者遇上部分經濟部門過度槓桿(2005-2007年美國地產次貸規模膨脹),那麼美國經濟大概率增速放緩。

不過,陳棟認為,油價走高或許會給需求國帶來輸入型通脹,但要引發惡性通脹導致經濟衰竭尚言之過早。同時橡膠價格不斷走低,主要是前幾年產膠國大面積擴增產能所致,而需求國家的用量又難以跟上供應擴張的步伐,從而導致出現供需失衡,引發價格低迷,並非經濟衰退所致。

全球經濟增長的趨勢並未受到嚴重影響。從近幾年美聯儲不斷加息以及縮表實施的貨幣政策來看,主要因為美國經濟持續好轉,所以美聯儲才有信心和實力去收縮信用貨幣,這不正是說明經濟在持續復甦嗎?”陳棟說。

2018年6月3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8年6月中國採購經理指數(PMI)數據:官方製造業PMI為51.5%,比上月回落了0.4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PMI指數為55%,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

華泰證券分析師李超表示,近兩個月工業數據再次體現出較強的韌性,這與近期PPI回升帶動利潤改善,進而增加生產直接相關,供給側主導走勢的邏輯依然未變。6月製造業PMI韌性較強,不改中期緩慢下行判斷,本月關注進出口指數及工業品價格指數釋放重要信號,後續需密切關注實體融資壓力隱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升1個百分點至57.7%,出廠價格指數微升0.1個百分點至53.3%。

原材料價格大幅上行與高頻數據一致,預計PPI仍將環比為正,而後期企業利潤或受到一定衝擊。近期需求側並未明顯走弱,供給端仍是主要驅動因素,雖然今年去產能目標弱於去年,但在較高產能利用率的情況下,去產能的邊際影響不弱,因此供給端將持續發力保證今年原材料價格整體維持高位。”李超表示。

基於對原油和橡膠基本面的判斷,陳棟預計未來原油價格還將保持強勢格局,而橡膠價格或許仍會維持低迷狀態。“如果原油價格進一步大幅上漲,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必然會體現出來,通脹回升的隱患也會逐漸浮出水面。橡膠價格保持低位,對於新興產膠國而言,價格低迷或許會限制部分膠農割膠積極性,但眼下膠價尚未撼動東南亞膠農大規模棄割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