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被曹丕篡位封为山阳公后,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

靳源春


汉献帝刘协投奔刘备,有两个问题必须要提前考虑:刘协逃不逃得掉?刘备肯不肯要汉献帝?


自从曹操从破败不堪的洛阳皇宫,把被董卓旧部李傕、郭祀撵得衣食无着的汉献帝接到许都,进而“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来,皇帝和丞相之间爆发了多次“信任危机”。衣带诏、伏皇后被杀等事件后,曹操不仅加强了对汉献帝的日常监视控制,还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刘协,估计接下去的日子皇帝睡觉、吃饭、上厕所都有人盯着了,想“越狱”出皇宫,还要穿越曹魏控制区重重的关卡隘口,莫非也要来个“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不成?明摆着汉献帝不是关云长,曹丕也不会沿途打招呼放行。

再来看看刘备方面,这位刘皇叔每天挂在嘴边、心心念念就是“兴复汉室”,但本质上也还是和曹操、孙权同性质的割据诸侯,想的都是由自己来统一天下,统一天下后坐天下的当然还是自己,即使刘备表演推让几下,他手底下的五虎上将也会不答应。其实汉献帝最大的作用,是在天下大乱、诸侯并立的局面下,谁掌握了皇帝谁就有汉朝中央政府的合法性。但几十年来刘协这座政治资源富矿已经被曹操开发得差不多了,吕布、袁绍、袁术、刘表等都已经退出了游戏俱乐部,剩下的刘备、孙权有强大的地盘支撑,压根就不再理会曹操的这套把戏。这样被榨干的汉献帝,刘备要来干嘛。事实上,曹丕称帝后,刘备立马给汉献帝发丧,官方宣布皇帝已经被害,然后紧跟着就登基称帝,一系列动作别提有多利索了。

最后来看一下汉献帝本人,这位历经坎坷的乱世末代君王,从九岁开始就被董卓、李傕、郭祀、曹操、曹丕轮流像傀儡一样操纵来操纵去,他逃也逃过了,反抗也反抗过了,然而算来算去几十年都没什么卵用,整个人的意气消磨得也差不多了,晓得大汉王朝气数已尽。况且曹丕对刘协的安排也还算厚道,封他做山阳公,在封地内他还是大汉天子,等于就是“国中之国”。相比于被吊死的隋炀帝杨广、被毒死的南唐后主李煜,刘协却能平安度过余生,算起来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善终的亡国之君了。


竹山清溪涧


汉献帝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他像一条被摁在菜板上凌迟的鱼一样,被一个又一个野心家侩子手,一刀一刀地剥夺掉青春和尊严。刘协本和帝王之事没啥太大关系,袁绍等诛杀宦官的时候,小孩子蹦蹦哒哒的让俩宦官给绑了,后被董卓救下,说是救下,不如说是刚脱虎口,又如狼穴,董卓为立威废了刘协的哥哥汉少帝,立时年九岁的刘协为皇帝,从此便开启了他窝窝囊囊的帝王之路。董卓死后,汉献帝流亡在外,屡遭挟持,就因为他血管里的皇族身份。一番颠沛流离之后,196年,终被曹操收入囊中。说是收入囊中,是因为刘协自登基以来,俨然只是乱世各种势力分庭抗争的一枚棋子了。直到220年,将帝位禅让曹丕,他才结束了傀儡帝王之路。

身为皇帝,却成傀儡,刘协也曾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他当然是要反抗的,书密诏,谋刺杀,想推翻压在他身上的曹操做个真真正正的皇帝。曹操一世奸雄,刘协事情败露,几百颗人头落地,刘协那最后的倔强怕是此时也消殒了。

那么汉献帝被曹丕篡位封为山阳公后,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呢?笔者以为,原因有三:

一是不敢。汉献帝前半生颠沛流离,遇见的尽皆口呼大义、心怀不轨之徒,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仍享天子礼乐,已经给足了面子,早就在曹操挟持之下吓破了胆的刘协,实在不敢再冒险一搏,毕竟人心险恶,乱世复杂,又有子女在宫,实在是没有这个血性胆气再掀风雨了。

二是不能。曹丕虽封刘协做了山阳公,然而绝不会将他散养。瞧曹丕对付自己兄弟的手段就知道他不会对任何人绝对信任。当时曹丕稳坐江山,大魏国力强盛,贤臣在内,强将在外,监视刘协轻而易举,如果刘协有任何异动,恐怕根本没法活着离开封地。就算刘协有投奔之心,也无操作之力。


三是不愿。刘协做了一辈子傀儡,深知自己在这乱世中能力所及,刘备虽为宗亲,但此时蜀国势头正强,帝位之争,兄弟尚且相残,刘备有怎肯轻易放手既得利益,刘协去了根本吃不到现成的,最好的结果,也只不过是继续流着帝王血脉做傀儡而已。而这个傀儡,他真的已经做够了。实际上,山阳公也好,汉献帝也好,刘协从没品尝过帝王之力的味道,唯一的区别的一个在宫里权谋交织之地,一个在宫外青山绿水之间,身为山阳公的刘协禅让了帝位,才卸下了尊严之上的屠刀,才一身轻松地在乱世中谋求到一丝平和,此时此刻,纵然有千万条再入乱世的道路,他 也不愿再迈出一步。


国家人文历史


汉献帝被废后没有去投奔刘备,一方面当然是由于他始终在曹魏的控制和掌握之下,根本没有机会和能力由封地远赴益州,另一方面,汉献帝本人大概也没有了这样的打算。

曹丕完成汉魏禅代后,对汉献帝作了妥当的安排,汉献帝应该是知足的

曹丕称帝后,于黄初元年(220年)11月曹丕下诏分河内郡山阳县1万户奉邑给刘协,封他为山阳公,刘协的4个儿子被封为列侯,汉室所有的诸侯王一律降为崇德侯,宗室原被封为列侯的一律降为关中侯。

曹丕规定山阳公在封地内可以使用汉朝的正朔,也就是不必采用黄初的年号以及相应的历法,所以建安作为年号并没有完全消失,刘协在山阳又用了14年。

除此之外山阳公还享受其他特权,比如上书言事可以不称“臣”,可以在封地内用天子的礼仪郊祭天地,京城举行重大祭祀仪式时可以分到祭肉,这个意思是指今后仍可以参加曹魏朝廷举行的重大祭祀活动。

经历过很多事情后,汉献帝大概也把形势看清了,谁都不可能真的帮他,刘备也不会

《论语》在称颂周武王的功德时说:“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意思是说,周武王已经拥有了天下的三分之二,还能奉殷商为天子,周武王堪称拥有天下最大的仁德。

曹操生前也基本占有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他也尊奉汉室,却招来了骂名,被称为“奸雄”,这的确有些奇怪。汉献帝当初从长安逃出来,一路上疲于奔命,大臣被杀、随从失散,但有实力的人都视而不见,袁绍离得最近,派人去看了看,回去之后讨论了一番,认为出手相助弊大于利,这件事就拉倒了。

弊在哪里呢?袁绍手下的郭图等人认为,汉献帝现在虽然没有什么权威了,但毕竟是天子,把他弄来,如果按规矩办事,平时就得请示、汇报,什么事都做不成。

最后只有曹操来了,如果没有曹操汉献帝和他的朝廷只能自生自灭,汉献帝一死,有称王称帝野心的人就会纷纷跳出来,天下将陷入大分裂的局面,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不是自夸,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曹操的悲剧在于,他救了汉献帝,汉献帝却要他交出权力。周王事殷,殷商恐怕也提不出这样的要求吧?无论是谁在曹操的位置上都不可能在权力这个问题做到让汉献帝及其支持者满意,袁绍做不到,刘表做不到,即使换上人们印象中最同情和支持汉室的刘备恐怕也做不到。

三分天下的格局形成后,汉献帝的历史使命也就结束了,东山再起毫无可能,逃到哪里都没有意义

汉朝衰微不是曹操的责任,汉献帝成为傀儡也不是曹操造成的,东汉末期外戚和宦官轮番执政,政治黑暗,百姓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异常突出,国运日薄西山,这是历史的大势。

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汉献帝真正有感情的是那些长期受儒学、礼教教育和影响的人,或者本人和家族几代为汉臣的人,他们世受汉室之恩,他们之中还要剔除袁术那样的机会主义者和袁绍那样对汉献帝抱有成见的人,从当时各阵营的情况看,曹操手下这样的人最多。

应该说汉献帝来到曹操这里情况还算是好的,曹操手下还有荀彧、孔融,还有不少服膺儒教的人,虽然不能帮汉献帝夺回权力,至少也能与汉献帝聊聊文学和经学。

山阳公刘协死于曹魏青龙二年(234年),时年54岁,山阳公夫人曹节又过了27年才去世。

刘协去世后仍以汉朝天子的礼仪安葬,陵墓称禅陵,位于今河南省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东汉皇帝的陵墓都集中在洛阳附近,只有刘协的陵墓孤伶伶地在河南省的北部。


南门太守


因为汉献帝去不了,也不敢去。

曹丕既不想让汉献帝去刘备那里,刘备也不希望他来,汉献帝可说是着实尴尬啊!还是“曹霸霸”待他最好!

为什么曹丕不想汉献帝去刘备那里?

1.曹丕肯定是软禁汉献帝的。汉献帝是被迫“退位”的,名为“禅让”,实为“篡位”。而这种事曹魏是不会说出实情的,也不敢为汉献帝出头,而吴蜀两国就不一定了,毕竟是敌人,肯定会大力宣扬曹魏的“篡位”事实,如果有汉献帝这个“证人”在,就不由得曹魏认不认了。所以,曹魏是绝对不会让汉献帝离开曹魏半步!

2.汉献帝并不是一个软弱的傀儡,相反,他而很能“搞事情”,曹操在世时,就搞出了大名鼎鼎的“衣带诏事件”,还有“伏皇后事件”。汉献帝可不是“羊”,而是“狼”,曹丕是绝不会让这样的一只“狼”随意走动,而是关进铁笼子里,按时“喂食”。曹丕永远不会打开笼子,因为他根本没有为这铁笼子的锁配有钥匙。

刘备为什么不想汉献帝来呢?

1.汉献帝若来蜀川,刘备该怎么处理他?尊他为主?就算你刘备愿意,刘备的手下也不会愿意,更何况刘备根本不会让权给你汉献帝的。最后刘备还不照样是学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有用吗?说实话,用处真的太小。天下已三分,孙吴,曹魏谁会听你的?当年群雄割据的时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用处尚且小得可怜,更别提现在这个三足鼎立的情况了。要是真有用,曹丕没必要这么急得废掉汉献帝,正因为没用了,才要抛弃嘛!


2.刘备年纪比汉献帝大20岁,刘备死后,刘禅能镇住汉献帝吗?蜀川内部本来就不安宁,刘备死后,国内就发生过好几次叛乱。刘禅虽不是庸主,却也不是什么大能之主,汉献帝这匹“狼”,若在此时露出獠牙来,诸葛亮或许尚可应付一时,可谁都不能保证有没有个万一。

3.刘备也是想在有生之年称帝的,就是没人打个头阵,所以他一直在等。

这不曹丕就出来打头阵了,刘备就急急忙忙地在曹丕称帝后的第二年,于成都登基了,还真是急不可耐啊!这时他有想到汉献帝吗?他直接权当汉献帝死了!此时汉献帝明明还活着!

4.刘备在汉献帝被废后的第二年就登基称帝,可见他其实早在汉献帝刚被废不久后,就一直准备了。刘备为什么这么急于称帝呢?除了政治和情感因素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

警告汉献帝别来蜀川!他刘备不欢迎,不管你汉献帝死没死,反正他刘备权当你汉献帝已经死了!你说汉献帝他敢去吗?


汉献帝到了三国鼎立之时,几乎没什么用处了,而且还是个麻烦。所以无论他去到那里,谁都不会善待他,东吴也不会,要知道曹丕称帝时,孙权是俯首称臣的!所以,汉献帝若真想好好活着,最好的地方还是曹魏,毕竟这个世界上只剩虎狼(曹刘孙)了。已经没有什么羔羊来给汉献帝这只饿狼献身充饥了。

恐怕只有这时他才会想起我曹霸霸的好,天天在那闹腾,人家曹霸霸既没要废他,也没要杀他。



李哥小粉丝


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得知汉献帝被贬为山阳公后,孔明大笑着说了这七个字,刘备虚心采纳》:

汉朝的末代皇帝汉献帝,可谓是一个悲剧的存在,汉献帝的一生也可谓是大起大落。先是十常侍之乱,引来了董卓,董卓一开始也是满口道义,最后入京后就开始了挟天子令诸侯,连皇帝的后宫也是董卓经常出入的地方,董卓还逼迫汉献帝给他封侯。董卓这样的蛮夷之人,让幼小的汉献帝害怕不已,而当时的汉臣也是毫无办法,只能任凭董卓放肆。

汉献帝

而好不容易出了个王允用美人计除掉董卓,结果又出现了李郭二贼劫持汉帝,汉献帝估计这些年都是生活在黑暗之中的。等到逃离李郭二贼之后,汉献帝遇到了当初忠心耿耿的曹操,想到曹操当年刺杀董卓的义举,汉献帝坚信曹操定能匡扶汉室。然而曹操此时内心的野心已经膨胀了,也做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勾当,不过汉献帝还是很知足的,毕竟曹操只是要他发号施令,没有为难汉献帝。

但是衣带诏被曹操发现之后,汉献帝的伏皇后都被诛杀了,汉献帝此时可谓是看透世态炎凉,心碎不已。不过汉献帝也还是有盼头的,因为刘皇叔已经举起了反曹的大旗,刘皇叔一生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可以说是汉献帝最后的希望,只待刘备带领王师攻破许都,诛杀曹贼。

刘皇叔

然而令汉献帝绝望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刘备为了汉室收了个谋士诸葛亮。在得知汉献帝被曹丕废除之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了一席话,最后用七个字劝诫刘备。然后刘备就在西川称帝了,国号就为蜀汉。一下子汉室正统就成了刘备,估计汉献帝得知之后,会不会感慨自己这一生,遇见的全是要匡扶汉室的,但是最后都做下了如此勾当。

刘备诸葛亮

而当时诸葛亮得知曹丕篡汉后,诸葛亮知道刘备是个有皇帝瘾的人,于是对刘备说:“将军当继承正统。”刘备听后欣然接受这条建议,认为曹丕已经篡汉,所以为了名正言顺的讨伐逆贼,为了让天下百姓归心,刘备不得不继承汉室正统。不过刘备这个皇帝没有当多久就驾崩了,也许当初不是诸葛亮提醒,估计刘备这辈子都无法称朕了。

刘备

但是刘备和诸葛亮没有想到却是当时的民心已经不向汉了,尤其是在魏地的百姓。由于魏国在曹操的治理之下,百姓安居乐业,而且赋税比汉时还低很多,所以当时魏国的百姓几乎是不在乎什么所谓汉室了,他们只在乎自己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而曹操死后,魏地的百姓莫不哀悼。仅仅从这一点来看,刘备就远不如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可以让百姓吃饱饭的野心家,这才是真正的仁义。


小司马迁论史


汉献帝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这里咱们先不说是否有现实可能性,权且就当汉献帝和刘备就像住邻居,想去抬腿就能去。但答主就想问一句,汉献帝为什么要去投奔刘备,他是嫌自己命长吗?

刘备和刘协真正的关系

喜欢历史的朋友里三国爱好者有相当数量。但不得不说好多朋友喜欢的三国只是《三国演义》里的三国,而并不是历史里的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对汉室忠心不二,对汉室之忠诚堪比关羽和诸葛亮对刘备本人的忠心程度,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要弄清楚刘备是否对汉室忠心,其实应该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刘备这个“皇叔”身份。这里答主先明确一个观点,咱们历史爱好者图省事,平常讨论时把西汉和东汉统称汉朝没有问题,但西汉和东汉是两个朝代,这个差别是一定要分清楚的。而刘备是西汉景帝的后代,到东汉末年刘备这一代,已经都到了第十九代了。十九代是什么概念,就是今天有个你从来不认识的人来说跟你明朝时是一家,现在论辈分是你的叔叔,你是不是会马上叫他叔叔呢?而汉武帝朝就开始推行推恩令,一般即使是嫡出的皇子,其后代过个四、五代之后,也基本就没有封地,身份上和平民无异了。所以其实刘备这一支“皇族”,在西汉末年基本就已经是平民了。

刘备祖先中山靖王的世系,在这里已经列出了十代,后面到刘备还得八代

而东汉虽然也叫“汉”,但是和西汉的关系可不像南北宋那么接近。东汉其实是由早早就分出去的一个平民身份但却很有势力的刘氏家族建立的,和西汉末年的西汉皇族虽然有关系,但已经非常遥远了,东汉还叫汉只是利用汉朝在老百姓心里的威望,所以这两个朝代其实不是一回事。


而刘备生活的年代,更是已经到东汉末年,又过去了二百多年,像刘备这种汉景帝第十九代孙,在当时可能用十八个算盘连轴算都算不清楚有多少万个,所以其实根本和皇族、和汉室没有任何关系。只是黄巾起义以后,刘备自己拉起了队伍,而且站对了队,拥有了一定的实力。东汉皇室风雨飘摇,所以才愿意让这个土军阀沾一点皇族的虚名,相互利用而已。

刘备对东汉皇室的真正态度

荆州益州原本都掌握在东汉宗室手里,刘备的发迹史就是一部从真正的东汉宗室手里抢夺江山的历史


而刘备对那些真正的东汉宗室可以一点也没心软,他真正发迹所占领的,都是真正的东汉宗室的土地,也就是刘表和刘璋。而且在赤壁之战后,对待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刘表之子刘琦,刘备倒是给了个荆州刺史,但这刘琦年纪轻轻,却只在荆州刺史任上做了一年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在答主看来,刘琦怎么死的,恐怕只有问刘备才知道了。

东汉、西汉、蜀汉,其实大家都是各取所需,互相利用“汉”这个名号,本没有真正的关系的


所以如果汉献帝被废之后去投奔已经在准备称帝的刘备,可以肯定的是他会受到热情迎接,刘备也会立刻让他复位。但至于他复位之后会不会在几个月后也暴病身亡,刘备可就不能保证了。所以像汉献帝这种做了几十年皇帝最终被废还能善终的聪明人是绝对不会去投刘备的,因为虽然曹丕篡了汉室江山,但至少和汉献帝还是大舅子和妹夫的关系,所以下手还未必会很重。而如果真到了刘备手里,恐怕能不能活过一年就成主要问题了。


桃花石杂谈


刘协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这个问题很好解释:第一,死人是没有办法投奔刘备的;第二,刘协在曹操手下做了几十年的傀儡,为何再去刘备手下做傀儡?

曹丕从汉献帝刘协手里接受禅让,与其说是叛乱谋反,倒不是说是汉魏的正常迭代。并且曹丕还算是有仁君之相,没有出手赶尽杀绝,在登基之后还册封刘协为山阳公,公爵,封地在山阳。既没有什么“昏德公”也没有什么“违命侯”,算是汉家的末代天子。

更为重要的是,自从董卓倡乱以来,天下分崩离析。汉朝的四百年天下已经行将灭亡,这是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念头。东吴的重臣鲁肃就曾表达过:汉室不可复兴。而曹操本人本就是东汉的官宦世家出身,又经过辛苦百战,尊奉天子讨平诸侯,在大半生的时间里都在追求整个天下的统一。虽然他在赤壁和汉中遭到了失败,但是曹操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这是曹家人一刀一枪拼杀过来的,也跟各地的世家大族广泛建立了联系。用新生的曹魏,来取代汉朝是合乎当时的人心选择的,尤其是广大的北方地区。

说的有点远,说回来,所以汉献帝对曹丕的禅让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也没有多少号称永远忠于汉室的人为了刘家洒金最后一滴热血,大多数大臣的选择是老老实实的去当曹魏的管,即使是大儒名宿也不可避免。而曹丕称帝之后,刘协就封之后,成都传来了坏消息,成都城内纷纷流传曹丕杀掉了汉献帝,弑君篡位。

这类说法的流传无非是为刘备的称帝提供合法性,大家都知道了,汉朝的末代皇帝被杀了,被曹贼杀了,只有我来,我这位大汉皇叔带着大家去讨平汉贼,兴复汉室,所以刘备之后的称帝也是顺理成章的。他天生姓刘,刘协当初为了团结他,又给了他“大汉皇叔”的政治背书。

在刘备集团而言,刘协已经死了,死人怎么可能投奔刘备?即使真的跑过去,也得改头换面。

第二,汉献帝刘协在曹操手下已经是傀儡皇帝,这是无论正史还是演义小说都已经证明的。也很好理解,汉献帝落难之时曾经是上无片瓦遮头,连饭都吃不饱,是曹操听从谋士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才找到汉献帝,把汉室和朝廷都原盘端到了河南许昌,称为许都。筑宫室以尊养,但也仅限于尊养,我把你当一尊泥菩萨好好供奉起来,我曹家的所有政令才具有天然的合法性,而汉献帝只能变成一个橡皮图章了。影视剧里的曹操的呼啸:倘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已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也是句实在话,曹操以及其背后的军事政治集团牢牢地操控了整个汉庭,刘协并非没做过努力,比如衣带诏事件,刘协试图摆脱曹操控制获得政治权威,但是很快就被暴力镇压下去。傀儡皇帝是跑不掉了,如果到了刘备手里结局会怎么样?

不说别的,刘琦算是对刘备有赞助相助之恩吧,也是前荆州牧刘表的亲儿子还是长子,无论如何都应该是荆州名义上的主人。但是这位年轻的小伙子,在赤壁之战后没几年就死了,他的死背后有没有什么阴谋恐怕只有刘备知道。而刘璋不可谓不庸弱吧?引狼入室故意请刘备入川,最终被刘备夺了益州,他的下场又如何?在他交出城池版图人民之后他如何?继续成为一方大员了?刘协不可能除了虎口再进狼窝。

对于曹刘孙而言,地盘权势、天下最重要,而对于这个时刻的刘协而言,只有快乐的活过余生才重要。


历史风云录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蜀汉即正义,曹魏是逆贼,汉献帝刘协被废为山阳公后,应该去投奔刘备兴复汉室。可刘协却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乖乖地做山阳公直到234年去世,这是为何呢?


一、刘协已经心灰意冷。刘协做皇帝这些年,一直没有安稳过,被董卓、李郭、曹操轮番操控。刘协也为此抗争过,但后妃、许多臣子为此丧命,血雨腥风,不寒而栗。刘协认清了现实,知道汉室气数已尽,对此心灰意冷,只想安稳度过余生。

二、刘协和曹魏关系复杂。虽然曹操杀掉了刘协的后妃,但后来又把三个女儿嫁给了他,曹节还成为皇后,生下了后代。曹丕又把汉献帝的两个女儿(非曹氏所生)纳为妃子。刘协和曹魏的关系太过复杂,不可能一走了之。


三、曹魏对刘协不错。刘协在禅让时非常配合,曹丕对刘协不错。虽然被废为山阳公,但曹丕特准刘协祭祀汉室宗庙,享受汉天子仪仗,上书不称臣,给了他最好的亡国之君待遇。再说,刘协要想从封地跑到蜀汉,那简直不要太难。

四、刘协要是真跑到刘备那里,下场一定不好。刘协在禅位后不久,刘备却给刘协举行了葬礼,理由是听说刘协遇害了,然后称帝。刘备这样做,使得匡扶汉室的旗帜和重担落在他一人头上,刘备成了汉室唯一合法代表。如果这个时候刘协出现在刘备眼前,刘备会作何感想,会怎么做?多半是把刘协软禁起来,严密监控。对于刘备来说,一个死去的刘协远比活着的更有价值。
所以刘协不去投奔刘备是合情合理的。


石头说历史


其一,没有投奔刘备的条件。公元220年汉献帝被曹丕封为山阳公,封国地点在兖州山阳郡在现今山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东,当时属于曹魏的地盘,即使他想投靠刘备也未必实现,作为亡国之君曹魏必定会派人监视一举一动,如若被发现命都可能保不住。

其二,虽然被废,富贵仍在不会冒险。他虽然被迫禅位给曹丕,曹丕也待汉献帝不薄,封国不称臣,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相当于国中之国。他原来虽说是汉朝皇帝,但不过是曹操手中的傀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即使被废只要富贵仍在何必去投靠刘备了。

最后,即使投靠刘备,也不过是别人的手中的一枚棋子。当时刘备经过30多年创业好不容易拥有益州、荆州,如果汉献帝跑来投靠他,刘备怎么办?让位给汉献帝?开玩笑吧,刘备千辛万苦创下的基于就供手让他人,即使他答应,手下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关羽、张飞、诸葛亮等能答应吗?人都是自私的,别被《三国演义》里刘备的假仁假义骗了,你看历史上这边曹丕刚篡位称帝,刘备就在一帮重臣的拥立下称帝。如若汉献帝跑到刘备哪里去,不一定有好果子吃,说不定刘备集团会把他当累赘找个机会毒杀了。

题外想说说汉献帝的子孙比较有趣的事,其子孙刘阿知在西晋时带2000多人东渡日本,在日本繁衍生息,后裔有原田、秋月、高桥、波多江、江上等诸多姓氏,其中原田、秋月、高桥家族曾为城主为日本贵族。原田家族在1988年的时候还专程来中国为其先祖刘邦祭陵。


小东视角


汉献帝在三国是一个悲剧性色彩极强的人物,本来与皇位无缘,是董卓为了自己的利益强行立了他为王。然后,又被各路诸侯当做物品一样抢来抢去。最后被曹操抢来当做金丝雀一样,供养在许都。汉献帝作为一个王者,当然想过反抗,要不然也不会有衣带诏出现。但是纵使百般折腾,还是被曹操治得死死的。最后,好不容易这滚烫的皇位让给了曹丕,汉献帝怎么不投奔素以皇叔之称的汉室宗亲呢?而且当时蜀汉政权可相当强大,猛将如云。

汉献帝能没想过嘛?当然想过,但为什么不去呢?不能去!

一、地理位置不允许

许都到益州,路途是相当遥远。在古代出行不便的情况下,只能坐马车或者走路。走路,汉献帝不可能走过去,毕竟娇生惯养了那么多年。坐马车?一路那么多盘查,当时曹丕政权可相当强大,怎么可能查不到。

二、自由的生活

曹丕获得皇位后,可对汉献帝非常善待的。曹丕曾经承诺,“天下的好东西,我可以跟你一起享受”。这一点,曹丕做到了。不仅仅给了他一个封国,还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这相当于曹丕允许在自己的国土之内,再让汉献帝自己建立一个国家。这个待遇,大家可以看看历朝历代,改朝换代的皇帝中,有哪个皇帝能享有如此待遇?

这个封地虽然小,但相对比于大汉朝毫无实权的汉献帝来说,这个可是完全自己说了算的地方。衣食无忧,而且还非常自由,想去哪就去哪。日子过得是非常潇洒自在。

而且曹丕的手段大家可都很清楚,军人出身,杀伐决断,在汉献帝身边肯定安插了不少眼线。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汉献帝,如果敢跑,他哪能不知道。

三、汉献帝和刘备的关系

大家是否还记得刘备是怎么起家的?是以皇叔的身份起家的。你想啊,一个卖草鞋为生的汉子,没钱没权没兵,要想起来,要么自己有实力,要么就是别人愿意帮你。曹操是依靠着曹家祖上几代人以及夏侯家族的势力才好不容易起来的,刘备如果没有皇叔这身份,能不能起来都是个未知数。

大家可以看下刘备这个“皇叔”的身份,刘备是西汉景帝的后代,到东汉末年刘备这一代,已经都第十九代了。打个比方,有这样一家人,三四百年前你们家祖宗和他们家祖宗是一家人,同一个爹生的。三四百年后,你会不会喊那家人叫叔叔或伯伯呢?

而且,大家要清楚,东汉和西汉可不同,东汉是西汉旁支的一个有实力的刘氏家族建立的,根本不是西汉正统血脉。所以,刘备和汉献帝刘协,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而刘协之所以认刘备,当时无非就是自己身边没有支持自己的力量,所以既然有个便宜叔叔愿意帮自己,那汉献帝当然很开心了。而刘备为什么要这个名头,他也很清楚,无非就是一个政治资本。正如曹操手里有汉献帝作为政治资本,刘备有皇叔身份作为政治资本一样,这样才有彼此抗衡的实力。

四、看刘备后续的操作

曹丕称帝的第二年,刘备就以汉献帝驾崩,急不可耐地就称帝了。汉献帝退位时,如果真的跑去了刘备那,刘备实力正强,你汉献帝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跑过来后,刘备又不得不收留你,搞得刘备的位置就很尴尬。

正如当初袁绍想的那样,袁绍本来就想称帝,可是一想汉献帝来了瞎搞事情,会让自己很被动,才没有迎汉献帝。刘备当时估计也是这么想。汉献帝本来就是在权利斗争中心长大的,这么多年,见了这么多尔虞我诈,汉献帝会完全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一个便宜皇叔嘛?

所以,如果汉献帝真的跑去了刘备那:

1、还没跑出魏国,就被曹丕抓了回去,杀死。

2、在逃跑的路上,兵荒马乱被杀死。

3、跑到蜀国境内时,因为道路问题或水土不服之类的,不明不白死去。

你说,如果你是汉献帝,你想要现有已经非常优渥的生活,还是非要作死跑刘备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