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近期小麦涨价问题?

谢美清ok


关于小麦价格涨价的问题?近期涨价不会超过4元一斤,更不会超过6元一斤。因为这个价格有点离谱、不切实际!



编者了解了多个小麦的产区了解到,当前新丰收的优质小麦价格1.2元一斤,普通小麦价0.8---1.15元/斤。这个价格比去年、前年价高,已经是涨完价后的。但是编者这二十多年来从来没有见过一斤超过4元。

从下半年开始认为小麦价格会延续涨价的趋势,但是涨价的幅度并不大,价格在1.0到1.25元之间波动。
图片来自网络,编者觉得这个售价不代表全部小麦收购价。

为什么呢?

第一,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大,同等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小麦的价格在会随之变化。

第二,小麦种植产量的提高。我家里自己承包的农田,小麦种植面积5.5亩地,今年及时浇水和追肥,小麦亩产量提高到850斤,按照优质的小麦价1.2元出售计算:850*1.2=1020元,而家里5.5亩地:1020*5.5=5610元。去年同等地才收入5000元,合计收入提高了约10%。

第三,前期小麦价格涨幅不错,在新小麦丰收时,调低了小麦的收购价(下降了0.01到0,05),虽然下调不大,到也会影响后期小麦的价格。

第四,有这样一个方面,当小麦短时间价格幅度过大,不管是上涨还是下跌,会出库一定数量的小麦稳定价格。


所以说,过后小麦的价格涨价是必然的,但是1年,2年小麦的价格并不会一斤超过4元,甚至6元。

在种植,出售小麦的时候一切不能盲目,要切合实际情况看待。


小希时间


笔者以为,近期小麦价格上涨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管是从经济市场角度来看还是从尽可能增加农民种植收益这个点来说,都是说得过去的。但是,有一点要提醒你,今年的小麦不会涨到4元一斤,更不会到6元一斤,希望你要认清楚现实情况!

毕竟今年的小麦减产已经是事实,而我国每年的小麦需求量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每年都是1.2亿吨以上,而且小麦贵为两大主粮之一,供给量不能少,即便是我国目前的临储库存高达7400万吨以上,但今年小麦市场供不足需的背景下,小麦价格近期上涨是既符合市场规律又尽可能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件事!

全国小麦减产明显,新麦价格随之走高!

虽然目前官方没有给出今年我国小麦的具体产量,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今年全国小麦减产肯定是必然了,至于说具体的减产数量,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数据,笔者在此也不好说。但是减产为市场带来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不少企业为了保证开工,尽可能多的收购到足够多的优质粮源,不得深入到基层一线来收粮,甚至不惜和临储库点展开竞争,以高于2018年托市收购价格标准的价格来从农民手中抢收小麦,这都是源于大家对于今年小麦减产具体数量的恐慌。


目前,官方尚且没有对今年的具体减产总量做出有效的回应,但是市场已经做出了反映,大家都心知肚明!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小麦减产也有人知晓!

据笔者了解,今年的新麦只要不是品质特别差,只要是达到国标3等及以上,都能够卖到一个好价钱,不久前,河南新乡某面粉厂甚至以1.36元每斤的价格来收购优质新麦,其他各大小麦主产区有纷纷以高于去年同期的价格来收粮!

展望后市,优质新麦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但是也绝不会涨到你所谓的4元/斤,能够到1.4元每斤已经是万幸了!

望周知!让自己的亲属、朋友了解。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6.25


粮油市场报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今年自从麦收到现在,小麦价位涨幅确实不小,从农民增收角度来说,小麦涨价也是理所当然,不过对于小麦上涨我们还是要从市场角度来去看待这个问题。归结起来,还是今年小麦市场供给相对紧张,而最近小麦价位已有止涨企稳迹象。

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关系着农民的经济收入,从当前农民的劳动付出与收入对比看,显然粮价同种植投入不成正比。近些年来说,农资成本越来越高,尤其是化肥,价位更是高达百分之五十的上涨,然而就近几年的粮食价位来说,显然涨幅同农资不成比例。甚至部分粮食价位还有所下滑。

而今年小麦价位上涨也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关系不大,最多也就是维持收入不变的趋势。今年小麦上涨的驱动力,很大一方面来自于市场优质粮源的短缺,受到冬季冻害以及收获之际连阴雨天气影响,今年小麦减产尤其明显,更为糟糕的是,小麦品质也是直线下滑。

受以上因素影响,在小麦收获之后价位也是大幅上行。不过小麦作为主粮,市场价位也确实不可能一直上涨的,更何况我国小麦价位比国际小麦价位已经高出许多。在六月中旬,国内小麦价位就整体企稳趋势。

近来国内小麦主产区温度越来越高,加上部分地区降雨增多,农户粮食存储难度加大,农民售粮积极性有所提高,市场粮食供给相对充足。而今年小麦托市收购的标准更为严格,在河南、安徽、江苏等小麦主产区对于小麦种呕吐素含量超标的小麦将会直接拒收。以上原因也直接阻碍了小麦价位的进一步上涨。

不过各位农民朋友也不必过分担忧,今年小麦依旧有上涨空间,毕竟今年市场优质粮源相对偏少,对于面粉加工企业来说需求旺盛,而接下来九月十月即将迎来中秋和国庆双节,对于面粉加工企业来说小麦收购也会更加积极,或许八月份小麦又会迎来市场转机。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钟情三农以为,今年的全国范围内小麦价格上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市场供需因素,由供求平衡转为偏紧。另一个就是拍卖政策调整,为新麦价格上涨保驾护航。

至于你说的第二个问题,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谣言,笔者已经无力吐槽了,新麦价格怎么可能涨到四块钱每斤?有怎么会有机会涨到六块钱一斤呢?稍微都点常识的人都不会被这样的谣言所迷惑。

灾害影响粮源不足,新麦价格持续走高。


如果说,造成目前国内新麦市场价格走高最直接的原因,恐怕就是供需关系的变化了,由往年的供求基本平衡专为今年的供应远不及需求,也可以理解为公平市场转变为了卖方市场,从纯商业角度来说,在此背景下,新麦价格走高也是必然。

但要归根溯源的话,今年小麦市场供需关系有如此大的变化,主要还是因为小麦减产明显且质量下滑严重,导致新麦在流通量和供应量上大不如前,企业不得不以较高的价格才能可能收到粮食。

至于说临储库点,由于托市价格标准明显低于现在的市场收购价格,很多国储库点暂停甚至未启动托市收购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临储拍卖政策调整,为新麦价格走高让路。


熟悉我国粮食收储制度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我国目前仅对小麦和稻谷这两大主粮进行国储收购,这些从农民手中收购来的粮食会被存放在国储仓库中,以备在必要的时候投放到市场上,而它的价格一般比新麦的市场价格要低。所以,为了让五月底就陆续上市的新麦价格可以有更大的机会走高,六月十八日起,临储麦拍卖暂停了,企业不得不去市场收购新产小麦来让自己的设备不停工。

可以说,临储麦拍卖政策的调整对六月初以来全国新麦价格的持续走高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如果现在临储麦拍卖仍在继续,今年的新麦价格要想有如今的状况,难度要大很多。

目前,我国共有7400万吨以上的临储小麦库存,它们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定器,在2018年这个小麦减产严重的年头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它的存在,才让我们在今年这个灾年里不会闹粮荒。

但它也像是一个灭火器,在国内小麦市场过热的时候就会被启动,及时的为新产小麦的价格火热价格降温。


钟情三农


目前我国小麦收割已经基本接近尾声,目前企业处于大面积收购阶段,目前新小麦价格普遍呈现上涨趋势,近期小麦价格看好。那么如何看到目前小麦近期涨价问题?



由于前期种植小麦期间出现持续降雨、冰雹、干热风、赤霉病等自然灾害严重,导致今年小麦总产量大幅度下降,目前小麦价格呈现两种不同价格走势,即优质新麦价格看涨,而普通小麦价格却波动不大的状态。截止6月11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336.8万吨,同比减少300万吨。以下是目前各地小麦收购企业最新收购价。

从上图可以看到各地小麦总体收购价在总体价格在2160元/吨~2420元/吨左右。优质新麦价格普遍高一些,少量优质小麦价格可达1.25元/斤。主要原因为今年优质新麦供应量大幅度减少的原因,因此造成目前小麦在近期出现小幅度上涨局面。但是后期价格走势仍然不明朗,盲目追高风险较大,建议各收购商谨慎为妙。

由于在6月初安徽进行小麦托市,6月中旬江苏、湖北也启动了托市收购工作,而且这时国家也对14~16年的陈麦进行了停止拍卖工作,这些政策利空因素使得新麦价格上涨创造了机会。在这种利弊博弈下,小麦价格后期将呈现稳定小幅度上涨局面。


乡村波比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近期小麦涨价问题?笔者认为,近期小麦价格的上涨,恰恰反映了市场规律。我们都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一个物品的市场价格,除了物品本身的价值之外,还受供给关系的影响。今年小麦价格的上涨,恰恰体现了市场经济调节的作用。我国夏粮生产已经连续十多年持续增产,小麦的价格也基本上保持稳定,每年新麦下来之际,小麦的价格都在国家指导价之下,用农民的话来讲,丰产不丰收,丰收不增收。从这个角度来讲,农民种麦子的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今年小麦生产受不利气象因素的影响,总产有所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及时发挥调节作用,小麦价格有所上涨会对农民的积极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确保他们减产不减收,笔者认为这是一件好的事情。

再看一下您提到的第二个问题。笔者认为,小麦价格上涨是一种趋势,更不会上涨到每斤四元或每公斤四元,更不会上涨到6.5元。其实这也是由市场规律来决定的。共济关系能够影响价格的,涨或者是跌,但物品本身的价值才是决定价格的最终因素。特别是像小麦这种大宗的粮食作物,价格稍微有所变动,就会影响市场的很大的情绪,因此绝对不会出现像您的文中所描述的价格。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南繁北育2017


2018年小麦减产已成定局,加上收割期阴雨连绵,很多地区的小麦又发芽了一部分,更是给今年的小麦产量雪上加霜,因为吃穿住行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而且吃又排在民生大事的首位,在同等需求量的前提下,小麦的量变少了,小麦涨价也是不言自明的,这也是市场经济规律的真实体验,再加上部分投机商的投机操作,涨价也有可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时也是农民朋友的幸福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