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強國之路:保守力量如何塑造美國?

我們在閱讀美國和歐洲歷史的時候,經常聽到“保守力量”或者類似的詞語。其中,美國的保守力量最為獨特,其影響也最為持久,一直延續到今天。那麼什麼是美國式的保守力量,它又是如何形成的?他對美國的發展強大又有怎樣的影響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一話題。

什麼是美國式的保守力量?

第二個是美國的地理條件。我始終認為,地緣環境是美國強國之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為地緣概念的基礎,地理條件自然非常重要。不同於歐洲的擁擠,當歐洲移民來到美國時,這裡是一片陌生的幾乎沒有界限的新世界。在這裡,至少是在早期階段,每一個人通過自身努力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農場和房屋。與此同時,這片陌生的土地又充滿不確定的風險,從野獸到早期與印第安人的紛爭不一而足。因此,擁有槍支成為早期移民的重要自衛方式。因此,個人奮鬥、財產權、擁有槍支也成為保守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個是探索精神和變革精神。很多人認為“保守“即意味著一成不變或者懷舊。這是錯誤的,至少對美國的“保守力量“來說是這樣的。自從第一批歐洲移民來到美國開始,移民就不斷的向西部進發。從東海岸翻越阿巴拉契亞山脈、從探索密西西比河到偉大的西進運動,直到抵達太平洋沿岸。伴隨著這首偉大的探索史詩的是對荒野的改造。如果一定要說保守就是懷舊的話,那麼”探索、變革和改造“本身就是美國保守力量所懷的“舊“。

第四個是對宗教道德的信仰。早期的美國移民是為了逃避歐洲宗教迫害而來的清教徒,宗教信仰對他們的影響顯而易見。而這也影響到美國人對正義的認知。在奴隸制、墮胎、幹細胞研究等重大的社會議題和家庭概念、慈善、志願者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宗教的巨大影響。

美國的強國之路:保守力量如何塑造美國?

美國憲法是保守思想的核心

上述四點是我們認識美國式的保守力量的基礎。但是光有這些仍然不足以解釋保守力量是如何塑造今天的美國的。美國的保守力量本身也絕非看起來的那樣理所當然。二戰後的美國依舊延續著大蕭條時期“新政”的影響,凱恩斯式的經濟干預、對黑人權利的認可等等佔據著美國經濟社會的核心地位。二戰打破了美國的孤立主義束縛,美國也越來越多的投入到歐洲事務中來。美國保守力量自身也是一盤散沙,既有北方傳統的支持工商業的共和黨、也有南方對廢奴始終耿耿於懷的南方民主黨,彼此間根本無法尋找到足夠的共識。與此同時,以活躍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威斯康星州聯邦參議院約瑟夫·麥卡錫為代表的偏執狂也嚴重破壞了保守力量的聲望。在這樣的背景下,冷戰初期的美國保守力量日漸式微。

但是正如我在上文概述美國式的保守力量特點中提到的,“探索與變革”始終是保守力量的思想核心之一。早在1930年代,哈耶克就開始對凱恩斯經濟學所佔據的主導地位發起了挑戰,1944年哈耶克的《通往奴隸之路》全文出版,很快成為暢銷書,而他的讀者中就有一個後來成為保守力量代名詞的大人物——羅納德·里根。從哈耶克開始,保守力量的變革開始出現在學術界——自由市場熱情的支持者朝聖山學會和芝加哥學派創立起來。與大學學術界相對應的是,“智庫”也成為保守力量打破僵局,搶佔思想高低的重要戰場。1943年成立的美國企業協會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保守智庫,現在更名為“美國企業研究所”。他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打破被自由主義佔據的大學的學術壟斷。從美國企業研究所開始,包括胡佛研究所、傳統基金會(成立於1973年)等一系列保守智庫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並得到越來越多的捐款支持。這些智庫有的專注於對政治家提供智力支持,有的專注於打造“壓力集團”;有的擅長撰寫大部頭著述、有的則喜歡寫短小的報告。時至今日,智庫體系已經成為美國國內和外交政策制定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的強國之路:保守力量如何塑造美國?

黑人民權運動改變了美國南方的格局

不僅是“智庫”裡的精英,更廣大的普通人的力量同樣不能忽視。二十世紀六十、七十年代的美國社會經歷著來自兩方面的煎熬:一個是黑人權利問題,另一個是由於越南戰爭掀起的反戰浪潮。這兩個事件幾乎將美國社會撕裂了。1964年林登·約翰遜政府出臺的《民權法案》,打破了對黑人的種族隔離,這徹底激怒了南方白人。有觀點認為,《民權法案》讓民主黨失去了整個南方,這種說法並不過分。同樣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離開精英統治的東北部,來到西部闖蕩。他們普遍更加強調個人自由,痛恨東北部的“權勢集團”。也正是在196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共和黨候選人巴里·戈德華特挺身而出。雖然從傳統的角度來看,那一年戈德華特的總統競選慘敗給了林登·約翰遜。但是,通過戈德華特的競選之路,美國各地的保守力量終於聯繫在了一起。這為後來里根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在整個六十和七十年代,雖然有尼克松和福特的上臺,但是他們對美國保守力量的發展沒有什麼助益,相反,水門事件還大大地破壞了共和黨的威望。諷刺的是,在七十年代,給保守力量一臂之力的竟然是民主黨的吉米·卡特總統。1978年卡特政府計劃取消私立學校的減稅政策,理由是這些學校對某些學生帶有歧視性。這一計劃一旦實施,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南方的基督教學校。如此一來,原本支持民主黨的基督教福音派憤怒了,他們加入到了共和黨的一邊。就這樣,有“智庫”的智力支持、有南部和西部的廣大白人,再加上基督教福音派的道德協助,美國保守力量就差一位合格的“推銷員”了。1980年美國終於迎來了這樣的推銷員——他不僅僅是“合格”的,更是“偉大”的——羅納德·里根。

美國的強國之路:保守力量如何塑造美國?

里根和撒切爾是冷戰時代保守力量的代表

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保守力量會在美國獲得成功?這同樣根植於最初的美國。美國反抗英國的革命完全不同於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他們的中堅力量是有產有業者而不是下層民眾、他們最初的目的是恢復英國的憲法而不是要摧毀它、他們的結果是制定了一部偉大的憲法而不像法國那樣陷入瘋狂的報復。早期的歐洲移民是為了躲避宗教迫害來到新大陸的,但是美國沒有設立歐洲式的國教,宗教自由促使各教派公平競爭,有利的促進了美國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十九世紀的西進運動不僅使美國開疆擴土,更將冒險精神、尚武精神注入美國人的基因。這就是美國式的保守力量,不僅塑造了美國,也影響著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