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口但便甜似蜜 寧知奇處是微酸 楊梅的滋味才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如果你6月來江南,農家人一定會端上一大盆又一盆大又圓,紅得發紫的楊梅來款待你,飯桌上更有一罈一罈豔紅、甘甜的楊梅酒歡迎你,那香甜、可口的楊梅酒正是最地道江南初夏的味道。

眾口但便甜似蜜 寧知奇處是微酸 楊梅的滋味才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楊梅,是江南初夏最典型最特別的標誌性果子,長在春季,成熟在江南梅雨霏霏的黃梅季節。

眾口但便甜似蜜 寧知奇處是微酸 楊梅的滋味才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江南人愛楊梅,一是愛它的美豔嫣紅的顏色。那嬌美紅豔的楊梅紅最是奪人眼球!“玉肌半醉紅生粟,墨暈微深染紫裳。”顆顆紅紅的楊梅果子隱在楊梅樹葉間,楊梅紅豔,綠葉碧綠,綠葉紅果交相輝映,畫風至美,美過天際,楊梅由開始的青綠色,越長越紅,越紅越熟,越紅越甜,一直由淺紅、大紅,深紅,紫紅,直到紅到發紫發黑,便是極甜極甜極品楊梅,一顆或許讓你甜醉!

眾口但便甜似蜜 寧知奇處是微酸 楊梅的滋味才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江南人愛楊梅,更是愛它獨特酸甜的口感。世上多少稀世珍果大多是甜蜜無比的,用時尚用語就是甜到了“齁”的程度,很多人嗜甜,開口即化總是顯得清淺直白了些,而楊梅的口感則是甜中帶酸,酸中有甜,酸酸甜甜,酸甜往復,回味無比,一顆又大又圓的楊梅放進嘴裡,一口咬下去,呀!殷紅的蜜汁溢滿唇齒,汁水嫣紅,蜜汁豐沛,清香甘甜,即使不醉,也會被這樣酸甜爽口的複合口感擊中,味蕾和心田都會十分滿意、舒服。

眾口但便甜似蜜 寧知奇處是微酸 楊梅的滋味才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眾人但愛甜如蜜,未知驚奇是酸甜!

大自然最是神奇,它對四季、對人的安排竟然能如此妥帖、合理。

六月初夏,江南最難熬的雨季,人人都籠罩在溼熱、沉悶的天氣裡,分分秒秒忍受煎熬,大自然適時給我們送來楊梅這麼美好的佳果,一顆楊梅入口,解渴生津開胃,一顆含化,簡直就是消暑神器哦。楊梅絕對是這個季節極佳的治癒果哦,只要一顆,或就能治癒一場鬱卒呢!此外,很多農家人還會用新鮮的楊梅做成楊梅露、楊梅酒,放進冰箱或者用井水裡冰一冰,涼一涼,那酸甜、那甘爽、那清涼的感覺哦,絕佳佳釀,甜到心,爽到眉,你的內心的暑熱、火氣和燥熱呢?早已煙消雲散了吧。

眾口但便甜似蜜 寧知奇處是微酸 楊梅的滋味才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眾口但便甜似蜜 寧知奇處是微酸 楊梅的滋味才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世人總喜歡拿荔枝和楊梅作比較,如果把荔枝比喻成水果界肥美香甜的“貴妃”,那麼,楊梅絕對是秀色可餐的民間絕世美女,只不過因為那句“一騎紅塵妃子笑”讓荔枝聲名大噪,享譽千百年。其實楊梅無論在哪方面都是不輸荔枝的,缺的就是詩人那句讚美的詩句罷了。大文豪蘇東坡在嘗過吳越楊梅後,對它曾有“

西涼葡萄,閩廣荔枝,未若吳越楊梅”的評說。之前他在嶺南做官,嚐了當地的荔枝後,信誓旦旦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是,一到吳越嚐了楊梅之後,見異思遷,竟對楊梅一見鍾情,認為葡萄、荔枝都不及楊梅。楊梅和荔枝,也是醉倒了東坡老先生了啊!

眾口但便甜似蜜 寧知奇處是微酸 楊梅的滋味才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明詩人詠楊梅:“折來鶴鶴頂紅猶溼,剜破龍睛血未乾;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長安?

宋代詩人平可正的詩也說:“五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值千金。味勝河溯葡萄重,色比瀘南荔枝深

詠楊梅詩句不勝枚舉。

眾口但便甜似蜜 寧知奇處是微酸 楊梅的滋味才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雖然荔枝味道甜美,珠圓玉潤,但是很多人還是認為楊梅最佳,因楊梅味道更為飽滿充沛,不似荔枝的呆甜,而是甘爽與清甜。餘味中含點酸,恰如其分,正為單調的甜添了餘韻。無此餘韻,便覺寡淡輕薄。正好應了宋人方岳《詠楊梅詩》所言:眾口但便甜似蜜,寧知奇處是微酸。

眾口但便甜似蜜 寧知奇處是微酸 楊梅的滋味才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楊梅味道之所以受到如此好評,喜愛,或許正於此,就如美,中國人大多喜愛那種含蓄、意蘊深遠的美,而不是西方那種袒露、直白的美,悠韻勝於寡淡,回味優於輕薄,複合勝於簡單,情到深處人孤獨,酸甜交織真滋味。

楊梅

眾口但便甜似蜜 寧知奇處是微酸 楊梅的滋味才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眾口但便甜似蜜 寧知奇處是微酸 楊梅的滋味才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國人喜愛楊梅,不僅愛它複雜的滋味,或許更是愛它其中蘊含的深遠詩境和讓人百味叢生的人生情懷吧?

眾口但便甜似蜜 寧知奇處是微酸 楊梅的滋味才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你在炎炎盛夏里路過江南,一定要細細品嚐楊梅的味道,喝一喝家釀的楊梅酒哦,那才是江南初夏最好的味道。

眾口但便甜似蜜 寧知奇處是微酸 楊梅的滋味才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黃愛古典,愛古典,詩詞歌賦文,愛懷舊,山水風物情!願與你細細分享人間美好的一切。詩詞歌賦文,山水風物情,是我們來時的路,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人類精神的家園,無數經典的文化、傳統、思想、習俗,穿越時空,關照古今,讓我們念念不忘,融入骨髓,浸入血液。如果你也喜愛,就和黃愛古典一起記住傳統,回味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