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視角:北方經濟脊樑城市——青島

Kopu導讀:除去帝都,天津經濟"骨折"之後,經濟大省山東便要默默挑起北方經濟的大梁。而青島作為山東脊樑城市,又是如何在偌大的北方群雄站住腳,緊緊追趕南方頭部城市,青島又是否能擔起北方經濟的命脈,一切都待時間考證。

Kopu城市視角:北方經濟脊樑城市——青島

省會自然是經濟強省門面,也是經濟支柱,那麼地級市就必然是撐起這座大省的重要脊樑單位。舉個例子,廣東,是廣州的省會,也是中心。但GDP總量佔到全省近一半的佛山、深圳、東莞顯然就是廣州省的脊樑型城市。江蘇省會南京,但蘇錫常向來GDP遠超南京,當之無愧的江蘇脊樑。那麼來說說山東,濟南作為省會城市,更多的是承擔文化政治中心的責任,實際上,在經濟上,在很長時間是青島煙臺獨佔鰲頭,撐起山東經濟的權重。

Kopu解讀:起點高,步調慢的青島

青島在山東的地位無疑是舉重若輕的,青島的起點絕對不低,在北方城市GDP排名中,青島僅排在天津之後,頭部城市代表著地區經濟的高度,在天津GDP骨折之後,談論北方經濟的脊樑,青島是繞不開的。

作為北方第三城,青島是和南京同年(2016年)躍入萬億GDP俱樂部的城市,和南京比,單看經濟總量,起碼不算很寒酸,儘管蘇州無錫一直在GDP總量上讓南京穩居第三,但青島,卻是山東的絕對頭部,排在次位的煙臺,2017年在全國城市GDP排名中僅排在第20位。看到頭部城市的差別,也就不難理解,山東與江蘇的差距,為何由2008年的50億擴大到2017年的1.32萬億,至於山東與廣東的差距,不提也罷。

Kopu城市視角:北方經濟脊樑城市——青島

以上四個城市2017年的GDP,都在萬億之上。其中,2017年,南京GDP1.17萬億,青島1.103萬億,青島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但青島的步調卻似乎慢了下來。參照歷史增速,青島和南京的差距將有擴大化的趨勢,並且經濟總量緊追青島的南方城市長沙和無錫,長沙經濟增速迅猛,也有趕超的架勢,大有前後夾擊青島的意味。

拋開脊樑城市的討論,單看青島一處。在科教方面,青島至今沒有真正的大學城;在交通方面,過去引以為傲的"山東的路,廣東的橋"也悄悄發生改變,山東的高速路里程已經從全國第一降落至第八;再說人文,山東相當一部分年輕人熱衷於體制內的穩定安逸,爭破頭進公務員隊伍,這也看出山東這座省的人文氣質,人心不變,經濟何變?

Kopu解讀:經濟病還需強藥醫

一個新生的城市,必然是在自然條件優渥、人口眾多、腹地廣闊這個大前提下,深入城市細部、產業細部,在產業升級轉型熱潮的現在鼓勵創業氛圍和打造千億級工業產業鏈,逆勢飛揚,心有猛虎,奮起追趕的。

經濟補課固然很重要,但新經濟才是當下的藍海。放眼青島,除了海爾、海信、青啤幾家本土老牌企業的轉型勉強撐著青島的門面,青島似乎並沒有可具談資叫得上名的互聯網企業。

Kopu城市視角:北方經濟脊樑城市——青島

地域文化的力量是強大的。山東古分齊、魯,古代齊國不論是在地域面積、還是在"國力"上,都是壓倒魯地的,但山東稱"魯"而不稱"齊"。這也間接反映了一個事實,歷史上浸染著海洋文化、重商主義的青島,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浸染著山東文化——穩重有餘,中庸有餘,從眾有餘,地方主義有餘,人情觀念有餘,小富即安、穩字當先的農商意識有餘。而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精神,卻幾乎沒有生根的土壤;青島經濟更有北方特色,不僅以國企為主,一些所謂的民企,也生存在國企的產業鏈、關係鏈上,資源、稟賦優渥,而體制的樊籬、高牆難破,除非倒逼之下,"富養"的青島,似乎難出革故鼎新的勇夫。

青島經濟的責任不僅代表山東的門面,也帶動北方城市的門面,也是時代的召喚。最近十年裡,青島經濟甩開了大連,但同時,遼寧和整個東北經濟在衰退,當前天津經濟"擠水分",北方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再看2017年全國GDP數據,前20的城市,北方僅佔5座。在北方經濟的淪落中,在山東GDP與江蘇、廣東的差距節節擴大中,清晰地映照著青島經濟的憂患。

青島此時不挑起北方經濟的大梁,那麼更待何時?青島之殤,還需一劑強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