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是騙局嗎?

司馬相如(公元前179年一公元前117年)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大文學家,原名司馬長卿,因仰慕戰國時期的藺相如,後改名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被民間廣為流傳,因為它是封建社會追求愛情自由的典範,但這種愛情的真實性很值得推敲!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是騙局嗎?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司馬相如家本來非常富有,就捐錢去當了漢景帝身邊的侍從,後來與梁王相識,他們都喜歡文學,司馬相如便辭官做了梁王的門客。

梁王死後,司馬相如就回到了成都老家,這時候司馬相如家已經一貧如洗,甚至連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為什麼會家道中落歷史沒有記載。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從這就開始了。

我們先了解一下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是怎麼記載這段愛情故事的,這二本著名的史書記載的大概意思是:司馬相如本來是一個“家貧、無以為業”的人,因和臨邛縣(今四川邛崍)縣令王吉非常友好,便去拜見,王吉把司馬相如安排到當時縣裡非常好的賓館住下,之後縣長每天都去拜見司馬相如,到最後司馬相如不接待縣長,但縣長每天仍然假裝非常恭敬的去求見,這樣的事件在當時的縣裡引起了許多有錢人注意,其中就包括當時的大富翁卓王孫,都想見見這位神秘的賓客,所以卓王孫就安排了飯局請了縣長和見司馬相如等,大家見到司馬相如都非常驚訝,因為司馬相如確實很帥氣,席間司馬相如彈了幾首曲子,估計彈得非常好聽,引得了卓王孫女兒,已經是寡婦的卓文君的注意,她們一見鍾情,當晚便私奔回到司馬相如的成都老家。

其實我們從史書的記載中可以看到幾個疑點:第一、司馬相如窮得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這時候去拜見知己縣長王吉,而且王吉縣長天天表現的非常恭敬的去拜見,最後司馬相如不接見縣長,這不符合實際;而且二部史書記載的是王吉“繆為恭敬”,意思是假裝恭敬,司馬遷和班固的簡單記載說明是有預謀的,在玩套路;第二、民間傳說酒席間司馬相如彈的曲子是《鳳求凰》,但那時候根本沒有《鳳求凰》,而是後期其他人創作的,史書也都沒有記載當時司馬相如到底彈的是什麼曲子;第三、古人對司馬相如的這種舉動提出了質疑,並在其史書中有非常明確的記載,如司馬相如同一時期的漢代文學家、號稱漢賦四大家之一的揚雄;魏晉南北朝的顏之推;唐代司馬貞等古代名人都說司馬相如是劫財、劫色!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是騙局嗎?

卓文君

回頭再看看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成都後的故事,史書記載,司馬相如一貧如洗,日子根本沒法過,最後由卓文君提出回到臨邛開個酒館,她們自己當老闆又當服務員,卓文君的父親知道後,覺得非常丟人,同時也非常後悔,司馬相如是他自己請到家中的,女兒是跟人家跑的,怪不得別人,最後沒辦法只有資助她們大量錢財和僕人讓他們回到成都。在這裡根據史書記載我們再次提出疑問:第一、司馬相如明知道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卻還要帶卓文君回老家,難道是要靠女人生活?還是對愛情的不負責任?第二、司馬相如在第一次到臨邛的時候就應該知道卓文君的父親是當時的首富(相當於現在的馬雲或王健林),而且在所有的史書中都沒有記載卓文君到底是不是漂亮,這不得不讓我們有很多猜想,司馬相如是不是一開始就衝著錢財去的?第三、史書記載,提出到臨邛開酒館的是卓文君,司馬相如隻字不提,我們假設一下,如果司馬相如提出這個想法,難免會讓卓文君有所想,而且萬一卓文君不同意怎麼辦?所以司馬相如保持沉默,這樣的苦日子只能靠卓文君變賣隨身物品維持,到最後只會是千金小姐卓文君受不了!這難道不是一種預謀?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是騙局嗎?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酒館

靠著卓文君父親的錢財,他們在成也過上了一段安穩的日子,後來漢武帝繼位,無意中讀到了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覺得非常有文采,便招司馬相如入宮,再次做官,卓文君給了他非常大的支持,司馬相如到京城後,深受漢武帝的喜愛,官場上春風得意,竟然產生了棄妻納妾之意。哪裡還記得家中還有一位患難與共、日夜思念丈夫的妻子。文君獨守空房,過著常年沒有丈夫陪伴、寂寞、孤獨的生活,這種心情誰又能體會?一首《白頭呤》,“……聞君有二意,故來相決絕。願得一人心,終老不相負。……”為她們的愛情故事增添了幾分美麗的哀傷。

當然了後來司馬相如也知錯就改了,沒有休妻納妾,但是至少說明司馬相如對卓文君的愛情在這個時期我們是持否定態度的。

《史記》和《漢書》中對他們的愛情故事是輕描淡寫,僅僅用了幾個讓我們浮想聯翩的字,但這二本史書卻記載了司馬相如大量的佳作,記載的篇幅比一般的傳記都要長,說明司馬遷和班固非常欣賞司馬相如的文學才華,對於他的愛情故事可以是忽略不計了,如果把司馬相如的真實目的記錄下來,估計後人就不會再傳送這段美麗的愛情故事了,當然對他的文學作品也會持懷疑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