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女子不如男,中國古代五大才女

多人都聽說過: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不僅僅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歧視,還包含了父權制文化對男女兩性的雙重價值標準和雙重道德標準。即使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中國古代誕生了五位中國赫赫有名的女子,她們才華橫溢、德才兼備,令多少後人無比嚮往、敬仰這些紅顏,真正應證了一句話—誰說女子不如男!

1、 卓文君:

漢代才女, 蜀中四大才女之一,為蜀郡臨邛的冶鐵鉅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十六歲時嫁人,幾年後,丈夫過世,返回孃家住。之後如同現在的愛情劇一般,家中富貴的卓文君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並且夫唱婦隨,私奔相如,當壚賣酒,最終收穫愛情與事業雙豐收。錢鍾書先生在此意味深長地評註:"目光如炬,侈談'自由婚姻'者,蓋亦知所本。"從前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是卓文君有才有德。在晚年,司馬相如移情別戀的時候,她不像懦弱女人那樣逆來順受,也沒有被傷害喪失理智成潑婦,而是以詩來警戒丈夫,挽回丈夫的愛情。卓文君的經歷為後代的知識女性樹立了自由戀愛的榜樣。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則流行民間,併為後世小說、戲曲所取材。司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豔,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傳為千古佳話。當然了,卓文君的《白頭吟》,詩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

誰說女子不如男,中國古代五大才女

2、班昭:

又名姬,字惠班,家學淵源,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為妻,丈夫早年去世後,班昭清守婦規,舉止合乎禮儀,氣節品行非常好,故後世亦稱"曹大家"。班昭博學高才,其兄班固著《漢書》,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東觀臧書閣,續寫《漢書》。其後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並讓皇后和貴人們視為老師,號"大家"。鄧太后臨朝後,曾參與政事。作品存世七篇,《東征賦》和《女誡》等對後世有很大影響。班昭提倡婦女要有"三從之道"和"四德之儀",成為了中國古代婦女的行為準則,《女誡》作為"女四書"之一,極大地禁錮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影響了中國歷史一千多年。

誰說女子不如男,中國古代五大才女

3、蔡文姬:

字文姬,又字昭姬。大文學家、大書法家蔡邕之女,自幼博學能文。蔡文姬一生三嫁,初嫁於衛仲道,後值匈奴入侵,蔡琰被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十二年後,曹操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現在能看到的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其中《悲憤詩》一首為五言體,一首為騷體,清代詩論家張玉谷曾作詩稱讚蔡琰的五言詩:"文姬才欲壓文君,《悲憤》長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辦香可也及釵裙。"《胡笳十八拍》是中國古樂府琴曲歌辭,長達一千二百九十七字,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在"迴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的痛苦中終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蔡琰本人對書法也很擅長,韓愈曾說:"中郎(蔡邕)有女能傳業。"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蹟並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自朔漠歸來後蔡文姬嫁給了董祀。

誰說女子不如男,中國古代五大才女

4、 上官婉兒

又稱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詩人、皇妃。自小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才華詩文不讓鬚眉男子,其人品功過頗具爭議。有人贊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極度推崇者有之,輕視鄙視者有之。而她與武則天長達二十七年的

共處亦讓後人津津樂道。上官婉兒以一介女流,影響一代文風,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

誰說女子不如男,中國古代五大才女

5、李清照

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後嫁於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文詞絕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大致是才華最全面的一位,幾乎無所不通。宋以後歷代均有學者高度評價其絕倫,如宋代王灼說她"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元代楊維禎說她"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師表六宮,一時文學而光父兄者,不得並議矣";明代楊慎說她"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子閨閣也"。

誰說女子不如男,中國古代五大才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