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路上,莫讓父親的「缺席」成遺憾

對於父親,最早有形象的觸動也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當年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聽著老師講解,眼睛都是溼潤的,說不出是感動還是其他,就是有股發至內心深處的觸動。

孩子成長路上,莫讓父親的“缺席”成遺憾

從小跟父親接觸比較少,直到初中父親都一直在外面工作,而我跟著媽媽在老家生活,一年也見不了幾次父親。

那時候最開心的日子就是父親放假回家,除了父親帶回來很多好吃的,主要是能見到父親,總有一種莫名的開心和安全感。

當時年紀小,不知道如何表達對父親的感情,也許也因為少見有層“陌生”的窗紙吧,每次父親回來都很少交流,更多的時候是遠遠看著,熟悉又陌生,渴望而又害怕。

初中後到外面上學,跟父親的接觸更少了。除了年節,幾乎都碰不上面。直到現在,跟父親的交流都比較少,雖然相互關心,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很多時候都是通過母親傳話。對於父親,一直是心裡深處一道難以磨滅的遺憾。

孩子成長路上,莫讓父親的“缺席”成遺憾

在離開家上學直到工作的頭幾年,因自己性格問題吃過很多虧,慢慢才發現這些性格很大一部分都是幼兒到童年期間父親長期“缺席”形成的。

有幸的是後來遇到了現在的老公,在他的鼓勵下學習了很多心理學書籍,慢慢改掉以前的很多“毛病”(不避諱地說是彌補了之前性格上的缺失),才有了今天性格健全的我。其實,我心裡明白,除了這些書籍的作用,更多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把幼時父愛缺失的遺憾轉移到了老公身上,在老公身上找回了那份渴望卻總是很遙遠的“心靈寄託”。

更幸運的是在我們有了孩子之後,老公在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上都非常“捨得”花心思,即使再忙,也從來不會錯過對他寶貝女兒的陪伴。在我們家孩子基本上就是“撒嬌找媽媽,玩樂找爸爸”的狀態。

孩子成長路上,莫讓父親的“缺席”成遺憾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少了父親的陪伴和父愛造成的負面影響遠不止我們能想到的那樣,莫讓父親的“缺席”成了孩子一生的遺憾。

如果說母愛是細膩的、溫柔的,那麼父愛就是粗曠的、豪邁的。無論是父愛還是母愛,對孩子而言都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美國有研究表明:在成長過程中,父親經常陪伴的孩子智商更高,更活潑,在學校能取得更好成績,到社會上也更容易成功。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也說過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孩子成長路上,莫讓父親的“缺席”成遺憾

父親的陪伴更有利於孩子邏輯思維的發展、更有利於孩子養成堅毅、果斷、獨立、勇敢、進取的性格,並且富有冒險精神和創造性以及責任心。

如今,我們大多數家庭陪伴孩子的基本是母親,有的甚至只有爺爺奶奶,父親作為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每天早出晚歸,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根本沒時間或者沒心思在孩子身上,更不要說陪伴了。

“我這麼辛苦工作還不是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成了逃避對孩子教育和陪伴順理成章的藉口。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這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我不認為這可以成為逃避父親該有“責任”的藉口。

父親的陪伴如果在“量”上有困難,完全可以在“質”上下功夫。

下班回家,抽20-30分鐘陪孩子玩個遊戲、講個故事、一起閱讀,甚至花10分鐘聽聽孩子講講今天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講到開心的時候跟孩子一起大笑,講到不開心的事情給孩子一個擁抱,說幾句鼓勵的話語等等都能讓孩子感受到偉岸的父愛。

週末陪孩子來一場簡單的運動,爬爬山、散散步,一起看一場球賽或者電影,偶爾跟孩子偷偷吃一次平時媽媽禁止的食物。。。這些並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時間。

只有父愛和母愛並行,才能讓孩子擁有更加健全的人格。孩子成長路上,父親必須抽空參與孩子的教育和給予孩子儘可能多的陪伴,切莫讓父親的“缺席”成為遺憾。

孩子成長路上,莫讓父親的“缺席”成遺憾

借父親節來臨之際,祝全天下父親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並以此文獻給已經和即將成為父親的年輕爸爸們,在忙再累,請不要忽略對孩子的關愛和陪伴,父親是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盞明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