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清军的火炮不落后的话还会失败吗?

很多人认为鸦片战争是因为清朝的武器全面落后于西方,最终导致技不如人而战败,进而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黄金理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

1840年鸦片战争,清军的火炮不落后的话还会失败吗?

而当时的清朝士大夫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催生了20多年后的洋务运动!

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的。

清朝虽然以骑射强国,但是并不代表完全放弃热兵器,事实上,从清朝早期开始,绿营就一直装备着大量的鸟枪等枪械类热兵器,虽然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但是在火器上相比清军仍然没有代差优势。

此时,英军装备的主力步枪是伯克式燧发枪,射程约200米,射速每分钟为2-3发,较之火绳枪,燧发装填更简便,射速更高,且比火绳枪更安全,且加装了刺刀。而清军绿营兵丁鸟枪和冷兵器比例超过了1:1,火器已逐渐取代冷兵器,成为绿营的主力装备。不过,清朝鸟枪人工制作,威力和精度得不到保证,不能同英国的机械化生产对比。

鸦片战争中,中英两国的差距在于黑火药的使用。在配比上,英国严格按照硝、硫、炭75%、10%、15%的枪用发射火药比率,以及78%、8%、14%的炮用发射火药组配比率。并且完全机器生产,做工精细。而中国的火药制造流程为人工“舂造”,即用人工舂出来,火药颗粒大小取决于工人经验,完全没有规律,清军的火药配方为硝80%、硫10%、炭10%,硝含量过高,容易吸潮,不宜久藏。因为黑火药的差距,导致清军枪炮在威力和射程上远不能和英国相比。

1840年鸦片战争,清军的火炮不落后的话还会失败吗?

在火炮方面,英军和清军装备的都属于滑膛火炮,不过由于英国改变了铸炮技术,使得火炮威力和射程上大大提升。而清军虽然也是滑膛炮,不过由于人工铸造,质量得不到保证,炸膛事故时有发生。英国比清军先进的一点是,英国大量装备开花弹,而清军只有实心弹。开花弹在康熙年间曾有大量运用,可惜后来被废弃。

所以,清军和英军在技术上并不是太落后,很多方面还是可以和英军一较长短。而且,虽然冷兵器不如人,但是清军的弓箭射程和射速还是要比英国的燧发枪要厉害的,差出来的,是火器的质量问题。

由于清军没有严格的验收和报废制度。导致很多火枪火炮在生产出来后,质量就得不到保证,而火器使用也没有强制报废一说,因此火器就一直用下去,在当时的清军中,竟然有166年不曾更换的陈年老枪,这样的枪要是和英国的燧发枪对阵,打不到敌人,自己就先给废了。

说了这么多,“静Yes”想表达的是:虽然清朝在火器上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是不足以和英国形成代差。也就是说,清军不是人们认为的拿着大刀长矛和英国的洋枪洋炮拼杀。相差不多的技术劣势有时候也能取胜,比如明朝后期抵抗西方侵略的一系列战役。

1840年鸦片战争,清军的火炮不落后的话还会失败吗?

那么,导致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1、统治者的昏聩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结束,道光皇帝都没有意识到这是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开端,而一直认为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军事失利。而割让香港岛和赔款对于道光皇帝而言也是九牛一毛,谁让大清朝地大物博呢。

而这种昏聩的思维也影响到了广大官员,所以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所有人都没有醒过来。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被攻占,圆明园被烧,北方150多万土地

被抢夺,统治者才猛然一动。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2、思想陈旧,战法落后

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朝的将领都普遍蔑视英国,和被击败后哭爹喊娘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正是由于不了解英国,清军弄出了很多笑话,包括用马桶御敌等。

多年不经历战争,使得全军上下不能及时反应。而道光更有意思,敌人都占领舟山群岛开始长期驻扎了,他从四川松潘调集2000精兵翻越高山,用4个月时间跨越半个中国来到浙江,然后一战被英国人击败。

1840年鸦片战争,清军的火炮不落后的话还会失败吗?

可以说,思想陈旧,战法落后直接导致了清朝的溃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