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盼飛
正常人一次排的便便有半斤左右,其中80-90%是水,去除水分之後的幹物質裡有30-50%是由腸道細菌和其“屍體”構成,其餘的才是食物殘渣、人體代謝廢物及脫落的腸黏膜細胞。所以說,觀察糞便是居家百姓判斷腸道菌群健康與否非常有效的一個辦法。
觀察糞便的主要是從它的重量、氣味、顏色、形狀等來判斷。
比如說香蕉便便或者金字塔便便是健康便便的標準,特點是:
顏色:大體呈棕褐色或者黃褐色。
形狀:香蕉形、金字塔形均為正常大便。
硬度:軟硬適中,含水量佔一大半。
重量:直徑2-3釐米,重量大約250g,總長度大約15釐米。
排便頻率:每天不超過三次,每週不少於3次
便便的密度:從肛門分兩三條排洩完畢,柔和滑出,沉入水中,不會浮在水面上
排便時間:大約5-10分鐘排洩完畢,不需要過分用力,便便表面有些粘液包裹,排完後感覺很順暢,也沒有殘留便意。
至此,一次完整、完美的排便便完成,想必你也體驗過這樣的感覺。
生活中也會有各種便秘、腹瀉或者異常便便狀況,學會看懂這份晴雨表。
黑便便:可能是消化道前段有出血,也可能是服用了鐵劑,或者吃了動物血製品,像豬血、羊血、鴨血等,如果是後者倒也無妨,如果是本身就有消化道疾病可不能掉以輕心。
便便裡帶有新鮮的血液:可能有痔瘡或者腸炎腹瀉造成的,偶爾一次尚可,連續狀況就要去看看醫生。
硬粒的便便:排起來費勁乾燥,那可能是便秘,增加粗雜糧,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攝入,才能改善。
觀察便便只能是比較直觀,來推測或者參考。
在臨床上,還可以腸道菌群糞便塗片的檢查,來觀察細菌的計數和比例。如果腸道有害菌的數量和比例出現明顯異常,常常就是腸道菌群失調。
營養百事通
判斷腸道菌群是否正常要分幾個情況,一是看大的指標,比如是否有糖尿病、便秘、腹瀉等疾病或者症狀。通常有這些症狀的都或多或少地有腸道菌群失調。二是看一些小的指標,比如
1、酷愛吃糖、甜食和一些深加工食品(比如油炸食品,工業製成食品)
2、有食物不耐受(進食後容易腹瀉或者腹痛);
3、有腹脹、口臭、放屁臭、大便不成形等症狀;
4、有腸道易激惹症狀,動輒就會有腹瀉和/或便秘;
5、有抑鬱症,嗜食症等問題。
這些指標,如果你有其中之一,就說明你有失調;如果有多種,說明失調得厲害。也就是說指標符合的越多,失調也就越嚴重。
腸道菌群都是生物,都需要吃東西,因此它們要存活必須仰賴人的飲食供應,而且這些腸道菌群裡有一些食譜很窄,只能以某些飲食為生。比如大腸桿菌,腸桿菌更多地依賴澱粉類食物為主。所以觀察一個人的飲食食譜也大體上能夠推測出其腸道菌群是否有失調。一個長期以肉類、澱粉為主,少吃蔬菜水果的人很可能就是腸道菌群失調。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腸道菌群檢測。主要是以16S RNA測序為主,但是這種方式不夠精細,只能區分出細菌所屬的門,比如硬壁菌門、擬桿菌門、微疣菌門等等,分辨率不高,但是可以大體上判斷腸道菌群的比例。
為腸之道
健康人的胃腸道內寄居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被稱為腸道菌群。腸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組合,各菌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的群落,一旦機體內外環境發生變化,特別是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敏感腸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細菌趁機繁殖,從而引起菌群失調,其正常生理組合被破壞,而產生病理性組合、引起臨床症狀就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症。
近年來,由於冰箱的普及使用,有的家庭儲存大量的肉食品及疏萊,過久的儲存使食物變質,食用後引起腸道菌群失調,造成嘔吐、腹瀉等症狀的出現。
通過症狀的觀察判斷是否存在菌群失調還是不困難的,一旦出現腸道菌群失調應該積極調整,如有必要可適當補充益生菌製劑。注意不濫用抗生素是預防腸道菌群失調的關鍵措施。
家庭醫生在線網
腸道菌群最主要的作用是維持腸道的健康,只要腸道健康,菌群就健康。
因此,通過每日大便情況可以判斷腸道菌群是否健康。
1.香蕉軟便,每日或1-3天一次,腸道健康,菌群正常。
2.排出困難,大便發硬,便秘,腸道不健康,菌群不正常,需要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並用膳食纖維干預,特別嚴重的需要用益生菌。
3.排出通暢,大便稀溏,腸道不健康,菌群不正常,需要用膳食纖維干預。
4.排出通暢,大便不成型,也是腸道不健康,菌群不正常的表現,增加低聚果糖攝入可改善。
腸道是身體健康的基礎,腸道菌群是腸道健康的基礎,只要不是香蕉軟便,都需要引起重視。
祝您腸道健康,身體棒!我是吳慧營養師,歡迎交流營養健康問題。
吳慧營養講師
人體的腸道內計生著10萬億個細菌,它們能夠影響體重和消化能力,能夠抵禦感染和自體免疫疾病。
便秘、腹瀉和大便不成形都是腸道菌群失調的現象,我們可以通過服用益生菌來調節,主要是各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