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漳州漳浦的山溝溝裡有一座“博物館”?

藏品價值還“無法估量”?

一分、兩分、五分

紙幣、硬幣、銅錢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錢幣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錢幣

學生證、結婚證、駕駛證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證件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證件

鍋碗瓢盆、鋤頭簸箕、刀槍劍戟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工具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縫紉機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農具

從戰爭器械到農家生活用具

滿滿當當地擺放在櫥窗裡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博物館”

藏品數量之多,種類之齊全

就在山裡,就在一間幾十平方的石頭屋裡

帶著時間的印記,靜靜的等待著

實在很難想象藏品的主人

上一刻他還在廚房裡炒菜

上一秒他還在農田裡伺候莊稼

現在卻站在這裡為我們娓娓道來它們的來歷故事

他的人生究竟發生了什麼

竟然能有如此大的變化

樂哥,本名黃國柱,老家漳州市漳浦縣長橋鎮潭陽村。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回村看到兒時記憶中的“紅色”水電站卻荒廢不堪,堆滿垃圾,出走半生的樂哥,早已見識過紅色文化對經濟、文化等發展的重要性,而作為曾擁有過“革命老區”稱號並且還是“漳州戰役”遺址之一的家鄉卻不知其然。

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

深感紅色文化傳承重要性的樂哥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紅色旅遊

到處走訪遍尋

別人眼中的“破爛”,他卻當成寶貝

有時候甚至不惜高價買回

把自己打拼十多年得來的財富都用在這裡

身邊的朋友親人們也曾勸過他

奈何他們都不懂,在樂哥心裡

人生總有比財富還重要的夢想

荒廢許久的水電站,在樂哥的努力下

重新屹立在21世紀,繼續見證著世事變遷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博物館”

收藏只是樂哥的第一步,建“博物館”也不過是開始

接下來,樂哥還計劃籌建

紅色文化館、民俗文化館、民俗體驗館

對當地的紅色駐紮遺址進行修繕

樂哥信心滿滿的說要利用農莊為契合點

將整個村莊打造成紅色文化旅遊勝地

樂哥還特意收集到了電影放映機

年代久遠,追溯80年代或70年代

《鐵道游擊隊》、《戰警》、《飛鷹》、《雄霸天下》

片源不多,但每個都是樂哥精心保養

當黑白畫面出現在幕布上,嘈雜的背景音響起

再簡單的劇情,卻勾起了記憶深處的那年那月那個夜晚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電影放映機

為了未來,收藏曆史

為了傳承,收藏故事

為了發展,收藏艱辛

2015年,樂哥開始了他艱難的回鄉創業之旅

第一步徵地,樂哥就遇到了困難

身處偏遠山村的農民,想法總是質樸簡單

對於土地,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來源

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也不為過,怎能輕易買賣

更何況樂哥的想法概念太過“先進”

旅遊,那不都是電視上美如畫的地方才能搞的嗎

咱這窮鄉僻壤,做鄉村旅遊靠譜嗎

為此樂哥只能一家家拜訪,苦口婆心的解釋

期間不知花費了多少的時間精力

不過樂哥始終相信

世間所有的努力,不過都是為了慢點,好點

緊接著樂哥面臨著第二個無法逾越的難題

畢業於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多年從事農業生產技術和廚藝烹飪的他

對於農莊規劃,就是典型的“門外漢”

從零開始,一步一步描繪出未來的藍圖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農莊

樂哥還對酒有著特殊的情感

“樂哥酒廠”,堪稱十里八鄉數一數二的酒廠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酒廠

為了讓酒達到更好的效果

食材皆取材於當地,當季

桃子、李子,上一秒還在山上的枝頭

這一秒,就“洗白白”準備釀酒了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李子

一杯農家釀酒,一縷清風習習

一抹閒雲散月,一份隨心自得

生活所有的紛紛擾擾都散去

用一場舌尖的碰撞

等一道食物的演進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農莊內還可住宿,用時間來親身感受“紅色”的魅力

10間房,可以住20多人

石頭、木材、稻草

農村中最常見的材料

樂哥希望都市裡整日忙碌奔波的人

可以在這裡卸下面具和疲憊

什麼都不用想,安靜的睡上一覺

跑到“垃圾場”上建“博物館”,還想帶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住宿

紅色文化還在追尋,“博物館”還在收集

農莊還在建設完善,樂哥也還在努力堅持

一個簡單的願望,一份認真的執著

村子活了,生機勃勃

人心亮了,充滿期待

生活無非就是一日三餐四季

看著紅色文化得以承繼,帶著村民發家致富過上幸福生活

也許這才是對日子最好的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