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生深入文物局、博物館 探尋二汽留下的歷史痕跡

湖北大學生深入文物局、博物館 探尋二汽留下的歷史痕跡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微草"社會實踐團隊的成員們為了更加具體深刻地瞭解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第二汽車製造廠對十堰市的貢獻,對我們祖國做出的貢獻,對全國人民做出的貢獻。團隊成員們於7月10日早上八點,動身前往分別位於十堰市北京北路的文物局和博物館,希望以此探尋到"二汽"留下的歷史痕跡,傳承艱苦奮鬥的"二汽"精神。

"二汽的貢獻可以最直觀地從十堰的建築上表現出來"

團隊成員向"孤島老人"李安德請教"乾打壘"的歷史

這天上午團隊成員首先來到了文物局,並有幸見到了文物局郭崇喜局長。郭局長為團隊成員說到,在那個除了人力不缺什麼都缺的年代,"乾打壘"成為了一種短時間內解決生產生活的一種有效方法。隊員們通過在網上查閱資料,瞭解到"乾打壘"就是在兩塊固定的木板中間填入黏土加以夯實,以此構築牆體。郭崇喜局長介紹,當年"二汽"在建廠之初使用的"乾打壘"並不是簡單地夯土建築,而是將水泥、石灰、砂石和泥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並在關鍵部位加入紅磚和圈樑夯築而成的,結構強度並不低。而如今,土樓雖已經廢棄,但它還是二汽一代職工的記憶。可以說,二汽的發展為十堰市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這次活動結束前,團隊成員一起來到了位於北京南路"乾打壘"建築,看到了存在了三十多年的老建築。隊長黃旭波總結道,作為汽車城,汽車文化是十堰的基因和靈魂,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記憶和城市精神象徵,只有對工業遺產妥善保護和利用,汽車文化才能傳承下去。

"二汽的建設者經過艱苦奮鬥,終於為祖國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講解員為隊員們介紹第一輛軍用越野車—EQ240

中午簡單的吃過午飯後,團隊成員一起來到了十堰市博物館。博物館二樓設有名為"車與十堰"的專題展廳,專門承擔了介紹和傳承十堰市的汽車文化的功能。因為正值暑假,管內設有專門為遊客講解十堰歷史的導遊,隊員們在導遊的講解下走進第二汽車製造廠的前世今生。進入這個展廳,映入眼簾的是為紀念曾經為二汽建設,為祖國建設作出無私奉獻的"汽車人"的紀念牆。牆壁周圍記載著發生大事件的年份。1969年,第二汽車製造場在十堰市大規模建設;1975年,首款產品2.5噸越野車正式投產;1978年,五噸載重車正式投產,實現軍轉民生產,等等。接著,是老物件的展櫃。展櫃陳列著馬燈、蘆蓆棚、煤油燈,從這些老物件和導遊的講解,隊員們瞭解到當時建設者的艱苦創業,而這些共同構成了二汽的汽車工業遺產資源。

"十堰,一座飛速發展的車輪上的內陸城市,她與東風公司共生共榮,譜寫了民族汽車工業的輝煌篇章。"正如展廳最後在牆上總結一般,隊員們將帶著東風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為中國汽車工業書寫新的篇章。

湖北大學生深入文物局、博物館 探尋二汽留下的歷史痕跡

湖北大學生深入文物局、博物館 探尋二汽留下的歷史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