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傳奇02〗中國魯菜發源地有個“能吃”博物館,你來過嗎?

李慶洪


〖老字號傳奇02〗中國魯菜發源地有個“能吃”博物館,你來過嗎?

2019年聚樂村百年店慶


2019年,魯菜發祥地博山迎來一件大事,聚樂村百年店慶。我受邀參加了慶典活動,看著"聚樂村"那塊歷經百年滄桑,依然金光閃爍的招牌在矗立在臺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40多年來我所見證的聚樂村一幕幕呈現在眼前ㅡㅡ


1977年初春的一天下午,我第一次走進位於博山西冶街上的聚樂村飯莊,鐫刻著 "聚樂村"三個所大金字的匾額懸掛在正門之上。飯莊裡有些冷清,走在木製樓板上,發出"咚咚"的響聲,我一邊聽著朋友的介紹,一邊仔細地搜尋著往昔輝煌的印記。後來又去過幾次,也曾在此小酌,優雅的環境、講究的菜品、周到的服務,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10年後經過西冶街,已經看不到原來的模樣,也沒有看到飯莊,聽說拆遷了,心中悵然若失。2006年4月,國家商務部提出實施"中華老字號工程",我調到貿易局分管此項工作,看到了聚樂村申報中華老字號的材料時,首先想到的是:今天的聚樂村是什麼樣?


〖老字號傳奇02〗中國魯菜發源地有個“能吃”博物館,你來過嗎?

聚樂村第一張全家福


品質 鑄就百年品牌

當我走進聚樂村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鵬的辦公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聚樂村"的那塊匾,讓我感到既意外又驚喜,想見到久別的老友。王鵬動情地講起聚樂村的創業史:"聚樂村"成立於1919年夏天,其名取"聚太和氣、樂適意遊"之意。主要發起人是欒玉琢(字子如)、王廣鏞、石毓麟。當時在博山有錢人家中,有影響的是石、張兩家:一是進士出身的石金聲,當過勸業道、黃河道道臺,系"仁和成料貨莊"股東;一是進士出身的張煥宸,曾任過河北省肥鄉縣、昌黎縣知事。清宣統帝遜位後,張居家賦閒多年,後任過博山縣商會會長,是當時既有權勢又浮眾望的地方紳士。欒玉琢早年跟張煥宸在任內當過廚師,交往甚密,他除了積累一套謹慎、周到侍奉"老爺"經驗外,又有一手絕妙的烹飪技術。王廣鏞也是博山名廚師,在濟南飯莊工作多年,精通南北大菜,紅白兩案均極嫻熟,技藝高超,都是菜館業的內行人。他們看到當時商業興盛,開飯莊有利可圖,便趁此大好時機,在靠山張煥宸有力支持、"仁和成"經理石毓麟的贊助下,決定集股開設飯莊。對字號名稱、組織形式、資金籌集、人員配備安排等,都做了詳細的研究。飯莊取名"聚樂村"雅而不俗,並由張煥宸親筆提名,刻制了金色大字匾額。從1919年到1932年,在這十多年裡,聚樂村盈利不小,積累了雄厚的資金,經股東會議研究,用款四千餘銀元,另覓新址擴大經營,於是在西冶街北首路東,新建了四合院,蓋起了兩座東西二層樓,比舊址擴大兩倍,修建完畢後,經過油漆彩繪,粉刷裝飾,飯莊面貌煥然一新,管理和生產人員增加到20多人,由此"聚樂村"的經營便錦團花簇了。


〖老字號傳奇02〗中國魯菜發源地有個“能吃”博物館,你來過嗎?

四四席部分菜品


"聚樂村"的飯菜質量和花色品種是有口皆碑的。由於經理欒玉琢先在北京飯館學藝,後在張煥宸公館做廚師,他練就了一手"公館菜"的製作工藝,擅長烹飪、調味的精湛技術。副經理王廣鏞曾在濟南飯莊學藝,精通南北大菜,花樣翻新,技藝超群。他們兩人通力合作,把有北京風味的"公館菜"和有濟南風味的"飯館菜"融合在一起,不斷研究創新,創出了具有博山特點的"清湯菜"和"紅燒菜"。該館每天只燒一鍋"高湯",用完為止不再出湯菜,以保證質量。

在麵食方面,較為有名的如"荷葉餅"、"盤絲餅"、"金絲糕""銀絲捲"、"虎蹄包"、"蟹黃水餃"等。在菜餚方面,如"梅花大腸"、"蝴蝶海參"、"紅燒魚翅"等,這些菜形象美觀,營養豐富,清香可口,其他如"布袋雞"、"鴛鴦雞"、"三鮮鍋"、"生肉火鍋"等亦膾灸人口。僅甜菜一項就有"蜜汁山藥"、"拔絲山藥"、"琉璃山藥"、"水晶饃"、"琉璃藕"、"琉璃核桃仁"、"糖汁蓮子、""八寶飯"等不下二十餘種,至於其他名菜佳餚,就數不勝數了。現今的《博山菜譜》就是以"聚樂村"老廚師的拿手傑作為基礎的。在過去飯莊的管理人員和學徒夥計,都把背誦菜譜和價格作為基本功,並做到有問必答,讓顧客選擇定菜。


〖老字號傳奇02〗中國魯菜發源地有個“能吃”博物館,你來過嗎?

山東省非遺項目——博山四四席簡介


文化 彰顯非遺魅力

在宴席規格上,博山盛行"三臺席"、"四四席"。"三臺席"即四盤、四行件、三大件、二飯菜,"四四席"即四拼盤、四行件、四大件、四飯菜。如遇喜慶宴會,席間還要加兩道糕點。具有博山特點的"豆腐箱",除了點件以外,筵席上則不常用。後來又盛行吃拼盤。隨著社會習俗的演變,宴席規格也有所改變,除禮儀性的宴會還按舊俗套外,一般"聚餐"性質的宴會,多是吃幾元一桌的,不受人數錢數的限制,隨吃隨添,靈活機動,主客稱便。

聚樂村飯莊進一步帶動形成了博山"四四席"的套餐制。所謂"四四席",一般就是按菜餚多寡分類的一種宴席,可供八人一桌聚餐的四平盤、四大件、四行件和四飯菜計十六品(重要宴席在正式飲酒之前尚有四乾果、四點心、四鮮果及相配飲料之什)。我擔任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專家評委期間,"四四席"被認定為省級非遺項目,王鵬被認定為非遺傳承人。央視多次報道,《走遍中國》兩次為其拍攝專題片,推薦到海內外,名揚世界。


〖老字號傳奇02〗中國魯菜發源地有個“能吃”博物館,你來過嗎?

博山"四四席"的宴席規制(徐培國攝影)


多年來,"聚樂村"培養了不少廚師和管理人員,著名的廚師王廣鏞,已成為博山菜餚製作名家,他精通南北大菜,紅、白二案技術超群。他曾在軍閥政客復辟狂張勳幕下,當過廚師一年多,每天的菜餚多達三十餘種,一年之中飯菜不重樣。他之所以成為名廚,不僅是會做南北大菜,對地方風味的土產名菜,更是膾灸人口,如"蜜餞海棠果"酸甜適度,"爆炒綠豆芽"脆嫩可口,"海米餾豆腐"香酥嫩滑,"三鮮豆腐箱"筋道味鮮,別具地方風味。另外廚師配菜根據宴席的性質,搭配與宴席內容相適應的特色菜。如慶壽宴席,配以點心"長壽糕"、"大桃酥"等取高壽之意;如系喬遷宴會,則配以"涼糕"等,取其步步高登之意;如系訂婚席,則配以"鴛鴦雞、四喜丸"等,取福祿鴛鴦之意;如系合同成交宴席,在涼拌菜底中,配以生菜、白菜、芹菜等,取福到生財之意,即取其吉利,又帶有祝賀性質,增加了宴會的喜慶氣氛,這位廚師不僅有超群的技術,還是一位育人的能手,經他親自培養的廚師不少。比較有名的有馮蘭譜,在市、區被評為一級廚師,李永昌是"聚樂村"站爐臺的名廚師,他的烹調技術和飯菜質量,俱臻上乘,他介紹經驗說;"飯菜人人會做,各有巧妙不同,原料技術結合,火候是個硬功"。因而他經手出的菜,都能達到"色、香、味、形"兼備,確能使人"聞香下馬,知味停車"。還有一位名廚師孫樂金師出 "聚樂村",解放後,曾被選聘到國務院外賓招待所工作,他做的飯菜風味,深受外賓的歡迎。其他如王福海、閻百珍等廚師,都成為博山飲食業的骨幹,為飲食服務戰線培養新手近百人。有的雖年老退休,卻還繼續發揮光和熱。


〖老字號傳奇02〗中國魯菜發源地有個“能吃”博物館,你來過嗎?

1919年聚樂村創立時的牌匾


牌匾 見證歷史滄桑


解放後,聚樂村飯莊獲得新生,1956年公私合營後,劃歸"博山飲食服務公司"經營。原來的老廚師皆成為國有企業正式員工。繼續面向廣大群眾經營,為新中國建設出力貢獻。自1982年以來,在恢復部分傳統名吃的基礎上,又引進了適合當地群眾口味的數十種川菜和粵菜,並有所創新。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因博山區大規模舊城改造,聚樂村飯莊被拆除,雖經幾次異地恢復經營,但都未能形成規模。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深化,博山地區第三產業,特別是個體經營的餐飲業也異軍突起,國營企業經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博山飲食服務公司"也因多種原因進入經營低谷。聚樂村飯莊自此一直未能恢復。


〖老字號傳奇02〗中國魯菜發源地有個“能吃”博物館,你來過嗎?

聚樂村發行的股票


1919年由欒玉琢、王廣鏞、石毓麟等人發起,由進士出身的張煥宸為其親筆提名,刻制了"聚樂村"三個金色大字匾額。匾額幾經滄桑,被完好地保留下來,是我市迄今為止年代最古老的匾額。"文革"時這塊匾額當成"四舊"摘下做了菜板。說到匾額,現任公司總經理的王鵬異常激動,他手撫著匾額背面的刀痕感慨萬千。他說,當年公司有位老人不忍心看它遭此厄運,把它作為床板才得以保護下來。1999年8月28日,他走馬上任,公司瀕臨倒閉,他第一件事先找到匾額,經過重整後的匾額,2001年在博山首屆飲食旅遊文化節上亮相,引起關注。他說,別看這塊匾額,企業要想重振當年雄風,必須依託它。這塊匾額幾經滄桑,被完好地保留下來,是淄博市迄今為止年代最為古老的匾額,成為公司珍貴的歷史文物。它凝聚了幾代"聚樂村"人的心血,包含了許多"聚樂村"人的故事,承接了歷史文化的厚重。


〖老字號傳奇02〗中國魯菜發源地有個“能吃”博物館,你來過嗎?

如今的聚樂村


1999年,公司選舉產生了以王鵬為總經理的新任領導班子。面對千瘡百孔的企業現狀,王鵬等公司領導審時度勢,積極想辦法團結全體員工,一方面大刀闊斧地對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一方面對"聚樂村"這一珍貴文化遺產進行深入挖掘、全面保護,儘快恢復運營。2002年,在首屆淄博名小吃認定會上,經過在原聚樂村代表菜基礎上發展改進的26個菜餚產品被評定為"淄博名小吃"。 2003年,"聚樂村"系列產品榮獲"中國食品市場放心品牌"稱號,同年 ,"聚樂村"牌叉烤肉、棗腸、風乾肉、櫻桃肉被中國飯店協會評為"中華名小吃,成為淄博市擁有此殊榮最多的企業。


〖老字號傳奇02〗中國魯菜發源地有個“能吃”博物館,你來過嗎?

2006年聚樂村被認定為首批“中華老字號”


歷史 輝映飲食文明

2006年,聚樂村被評定為國家首批中華老字號。2012年,投資2800餘萬元,興建了現在的聚樂村飯莊和聚樂村飲食文化博物館。走進現在的聚樂村飯莊,即進入了一家"能吃的博物館",人們在感慨其古色古香的藝術氛圍時,更為其精美絕倫的菜品所征服。它跌宕起伏的歷程,如同一部命運交響曲,帶給人諸多思考和感悟。

聚樂村飲食博物館是山東首家以實物承載餐飲歷史與現實的博物館,說它是"能吃的博物館"是因為在這裡,遊客不但能通過圖片和解說了解聚樂村從成立、興盛到如今發揚光大的近百年曆程,還能通過各種實物瞭解中國歷史上各個文明時期的飲食特點。在這裡你可以得到口福和眼福的雙重享受。


〖老字號傳奇02〗中國魯菜發源地有個“能吃”博物館,你來過嗎?

聚樂村飲食博物館一瞥


在博山聚樂村的飲食文化博物館參觀,每每都會被中華飲食文明脈絡的演化進程所吸引。館內總共有一萬多件藏品,主要是從新石器時代到夏、西周、三國、兩晉、南北朝,再到唐、宋、元、明、清和民國的藏品,主要展示的是與飲食文化有關的器皿。在聚樂村飲食博物館的門廳,展示著一張用琉璃絲織成的梅蘭芳1925年演出《天女散花》的劇照。1960年到博山演出時在聚樂村款待賓朋,梅蘭芳一進門就看到了這張劇照,當時他十分高興。王鵬自豪地說:"六十年代物資匱乏,沒有山珍海味,但我們的廚師就拿出看家本領,粗菜細做,梅大師吃了之後非常滿意。"文物是會說話的,因為它承載著最有力量的歷史真實。它會給人們啟迪,會讓人們從中領悟到許多有用的東西。

餐飲文化是與中國幾千年來的道統文化一脈相承的。聚樂村博物館的文物記錄了中華飲食文明的發展和傳播,它所呈現出來的清晰脈絡更有助於人們對於中華飲食淵源的理解。

"聚樂村"這塊百年金字招牌,必將越擦越亮!


知識鏈接

中華老字號(China Time-honored Brand)是指歷史悠久,擁有世代傳承的產品、技藝或服務,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取得社會廣泛認同,形成良好信譽的品牌。

2006年4月,國家商務部發布了《“中華老字號”認定規範(試行)》“振興老字號工程”方案,表示在3年內由國家商務部在全國範圍認定1000家“中華老字號”。

我當時具體組織參與了此項工作,並對地方老字號企業進行了深入調研,組織了老字號的發掘、宣傳、研究和論壇工作,發表了系列文章。從今天開始,陸續推出《老字號傳奇》系列,講述老字號故事,弘揚老字號文化。歡迎關注、指導和交流。

敬請關注《文史探微》,精彩故事盡享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