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明沒懟馮小剛,而是部分人活的太不精彩了

事情的經過就不多說了,相信已經被網絡傳得沸沸揚揚。一句話概括這個有馮小剛、陳道明參與的宴會引發的互聯網熱議話題: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私人聚會,每個人表現都很正常,總有些人喜歡譁眾取寵。

陳道明沒懟馮小剛,而是部分人活的太不精彩了

看過視頻的人幾乎都能有明確的判斷,那就是陳道明根本沒懟馮小剛,而馮小剛也根本沒有所謂的“以大欺小”,但是為什麼互聯網的一些作者和吃瓜群眾這麼high呢?是因為他們喜歡把事情想象成自己想要看到的樣子。

不少自媒體用陳道明爆粗口、陳道明懟馮小剛作為標題來博眼球,然後引導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熱議。隨後,觀眾緣兒更好一些的陳道明過往經歷開始被梳理,一個氣質兼具人品的大叔形象躍然紙上。

整個事情的過程,是典型的吃瓜群眾看到某明星“犯事兒”在還沒搞明白是怎麼回事的情況下就去另外一個明星的微博下邊罵街的套路。這個心理也很簡單,事情是否是真實的,跟自己沒有關係,自己開心就好,罵錯就罵錯了唄,我又不會怎麼樣。

事件出來之後,好多人站陳道明,有些人的心理就是,你看,一般人不敢說話的事情人家陳道明敢直言。陳道明真性情,陳道明有個性,等等等等。實際上,人家只是老友之間的調侃罷了。

很多人不明白一個道理,就是自己的話語權到底應該怎麼拿捏。有些人,用槍指著腦袋讓好好說話時,多半什麼都不會說了,想噴吧怕腦袋開花,想客觀說說吧,自己又沒啥水平。這就是大量手機或電腦屏幕背後的“評論家”。

有些人只有隔著屏幕才敢放飛自我,到了真刀真槍自己上的時候,一般沒什麼膽子。為此,當看到別人做了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的時候,多數會非常興奮。隨便指責別人出醜、看到看不過眼的事情隨便開罵,這些生理功能對於一些人來說是喪失掉了的。

其實,陳道明沒懟誰,只是有些人樂於看到他懟誰,因為他們的生活太不精彩了。

陳道明沒懟馮小剛,而是部分人活的太不精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