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楷要寫好,這個細節跑不了!

漢字書寫的基本要求有三:易識、快捷和美觀

。而對於書法家,美觀則是最主要的書寫目的。書法家不但要以筆畫的變化使字更加生動,有時還要增加和減少某些筆畫來調整結構的平衡和爭取最佳的結字效果。

歐陽詢的楷書中也有一些增減筆畫的寫法。其中多數符合普遍的結字規律,與多數書法家的寫法相同。也有一些帶有明顯的歐體特點而與眾不同。學習歐體的人應該明確瞭解歐體筆畫的加減規律,才能使自己的字更具“歐味”。

歐楷要寫好,這個細節跑不了!

將歐體楷書中有加減筆畫的字集中起來,稍加歸類,就能看到歐書筆畫的加減規律。先說減法。大概可以分為9類:

1.上部減橫、2.中部減橫、3.上部減撇、4.中部減撇、5.上部減點、6.中部減點、7.下部減點、8.中部減豎、9.其他減省。

下面逐一講解

1.上部減橫

歐楷要寫好,這個細節跑不了!

“上部減橫”,主要指“身”字第一橫的省略。按原寫法,上撇與首橫過近,使字的上部過於擁擠;減省後,“身”字的橫向筆畫減5為4,增加了通透性,清晰易寫。

2.中部減橫

歐楷要寫好,這個細節跑不了!

“中部減橫”一類中的“搆、葉、牒”3字是同一類字。在其中部減少一橫,緩解了局部的擁擠。這是傳統書法的普遍寫法;“陽”字一行的7個字也為同一類。均將“日”字底橫省略,以下邊的長橫替代;“雙”字上部橫畫較多,將下部“又”字的橫畫減省,只留撇捺,這是十分高明的寫法。

3.上部減撇

歐楷要寫好,這個細節跑不了!

“上部減撇”中的“番”類,去掉頭上的平撇,既可降低字的高度,又給了中豎向上伸展的空間;“鬼”和“卑”字上部的視覺點,本來就在首橫。去掉上撇並不影響辨識,是傳統書法的普遍寫法。

4.中部減撇

歐楷要寫好,這個細節跑不了!

“中部減撇”的“日”類,減去“日”上的小撇,使局部更加乾淨、清晰;“產”行諸字中部的撇畫,減省後效果最好。小撇減省後,豎畫左右兩側的空間得以平均,以“星”字最為典型。

5.上部減點

歐楷要寫好,這個細節跑不了!

“上部減點”分為兩種情況。1.“宜”類4字均為寶蓋頭減去上點;2.“救”字上部之點以右側反文首撇所代,“術”字上部之點為右側上橫所代。二字上點減省後,緩解了局部空間的侷促,既方便結字,又不影響辨識。

6. 中部減點

歐楷要寫好,這個細節跑不了!

“中部減點”的前6字,為“方”“衣”二字減去上點。尤其是“儌”“激”“懷”“裳”4字之點,均在上下兩橫之間,空間十分狹小。無論將其點寫成右點或是豎點,實際都會成為豎點的效果。減省後,上下之間立即通透。

7.下部減點

歐楷要寫好,這個細節跑不了!

“下部減點”中的前2字,下部豎鉤兩側之點,左1右2,左松右緊,較難把握字的中心。右側減去一點後,兩側對稱,美觀易寫。

8.中部減豎

歐楷要寫好,這個細節跑不了!

“中部減豎”僅指“黃”字。兩橫之間,小豎略顯“多餘”。變“由”為“田”後,即刻通透。其理如同“中部減點”中所列4字。

9.其它

歐楷要寫好,這個細節跑不了!

如:藏、郝、齡

要學好一種傳統碑帖,一要注意點畫特點,保證“原味”;二要知道字形寬窄、結構鬆緊和結字規律,力求形似。三要熟記特殊寫法(包括加減筆畫及異體與別寫),使之“正宗”。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察之者尚精”,思之者其理。先發現問題,再想通道理。力求“活學活用”,才能“立竿見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