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情懷,《後來的我們》還有什麼?

除了情懷,《後來的我們》還有什麼?

《後來的我們》劇照

前兩天被《後來的我們》預告片刷屏,於是迅速決定去電影院刷一波,隔壁的姑娘邊哭邊笑,最後此起彼伏都是撕紙巾袋的聲音,我和朋友們撐過了兩人的分手,卻沒想到都“栽”在了老頭念信這一段。經仔細斟酌,電影淚點梳理如下:

1. 年輕時再炙熱的承諾,也敵不過生活的三拳兩腳:見清和小曉的生活場景很真實,經過電影裡藝術化的放大,每個年輕人都能看到自己曾經的經歷。誰沒在窮成狗的時候跟當時的患難之交共同分享過一碗麵?誰沒在年輕氣盛的時候暗自發誓一定要衣錦還鄉?誰沒在畢業就失業的處境和爹媽步步緊逼的選擇中掙扎來去?然而當時和你經歷過這一切的那個人,早就一騎絕塵。所以有人說:在一起不一定能永恆,但不在一起肯定能不朽。你哭,肯定因為你有故事。

2. 在你身後守望的父母,才是你大步向前的動力:見清父親的親筆信,一字一句,田壯壯老師的聲音一出,我的眼淚完全控制不住。父母希望你好,不是希望你賺到花也花不完的錢,不是希望你變成忙到沒時間回家過年的成功人士,而是希望你明白自己真正愛什麼事業、愛誰、愛怎樣的生活,然後享受你的人生。這個淚點躲也躲不開,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看春晚也會哭的特殊體質,基本可以放棄抵抗了。

3. 遺憾和錯過不是成長,學會和它們握手言和才是:見清不甘心的一連串“如果當初”,大概是每個回首往事的人都琢磨過的問題。當你經歷過九曲十八彎,總算能夠釋懷地說:緣分這事兒,只要不負了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很難。和曾經幼稚的自己和解,擁抱回憶裡閃閃發光的瞬間,才是歷盡千帆後的最高境界。無論你能不能適應電影裡文藝的對白,如果你get到了這點,應該也get到了導演想通過電影傳達的信念。

除了淚點,當然還想說電影雙線,一黑白、一彩色,最後交會在一起,確實是很精妙的安排;鏡頭中風雪交加的路面、兩位主角臉部特寫時準確的燈光源、遠遠掃過的各種細節,都給這部電影加了分;不得不提男女主的演技,熱戀時小兒女神態十足,分手後的疲憊和冷漠也真實得可怕,讓我沉浸其中,情緒也忽上忽下。

作為一個理智的邊緣粉,看了奶茶的導演處女做,有很欣慰的感覺。因為《後來的我們》總算不是一部單靠情懷取勝的影片,演員傳神的演技、導演始終如一的信念,還有攝影、監製紮實的專業能力,使這部電影在青春片、致前任的分類裡,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希望你能看得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