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就是正確的承擔風險,如何理解正確的風控觀?

講理財,談投資永遠無法避開風險。

1

風控是什麼?

故事:橋與欄杆

今天有個客戶問我,風控是什麼?我這樣回答他:

“你走過大橋嗎?”

“走過”

“橋上有欄杆嗎?”

“有”

“你過橋的時候扶欄杆嗎?”

“不扶”

“那麼,欄杆對你來說就沒用了?”

“那當然有用了,沒有欄杆護著,掉下去了怎麼辦?”

“可是你並沒有扶欄杆啊?”

“......可是......可是沒有欄杆,我會害怕!”

“那麼,風控就是橋上的欄杆!擁有了風控的保障,你的交易才會更踏實,更安全!”

2

絕對的零風險是不存在的

故事:年輕人的選擇

有兩扇門,分別關了一隻老虎和一個美麗的少女--你的夢中情侶,如果打開的門是老虎,你就會被撕得粉碎,如果是你的夢中情人,當然是最理想的。

第一個年輕人膽量很小,哪扇門也不敢開,結果他一生平平淡淡、後悔嘆息;

第三個年輕人利用有限的時間去學習訓虎的技術,學成以後,他隨意打開一扇門,結果被少女暴打一頓癱瘓在床。

絕對的零風險是不存在的,而科學適用的風險管理措施卻是非常重要的。

3

防範於未然

故事:野豬的危機意識

有一隻野豬對著樹幹磨它的獠牙,一隻狐狸見了,問它為什麼不躺下休息享樂,而且現在也沒看到獵人和獵狗。野豬回答說:等到獵人和獵狗出現時再來磨牙就來不及啦!

俗話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安而忘危的事例太多太多。危機意識、風險意識,永遠都不應缺失。

4

事前控制的原則

故事:扁鵲三兄弟的醫術

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高明呢?”

扁鵲脫口而出:“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回答:“我長兄治病,是治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於本鄉里;而我是治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扎針、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都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文王連連點頭稱道:“你說得好極了。”

風控也是一樣的道理,通常人們等到危機爆發了才意識到風控的重要性,孰知,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5

信息對稱是防範風險的最好方式

故事:漢相陳平脫衣保安全

陳平是漢初一位傑出的大謀略家。有一次,他被叛軍圍追,跑到河邊時,前面有一條船,船上是海盜。他把所有的銀兩和衣服都交給了海盜讓海盜救他,海盜收了銀兩和衣物,然後帶他度過河逃生。

海盜本會是風險的來源,海盜需要的是金銀細軟,陳平需要的是保住性命,通過捨棄金銀來換取性命,陳平使雙方處於了平衡對稱的交易狀態,成功地將風險轉變成了生機。

6

審視風險膽大心細、不要忽略細節

故事:中指與食指的變化

在一個醫學院,有個德高望重的教授。有一天在上觀察課的時候,這位教授拿出一個燒杯,燒杯裡面裝有少許淡黃色的液體,他告訴學生,這是糖尿病人的尿。然後他就把一個指頭伸進燒杯蘸了一下,又把指頭放在舌頭上嚐了嚐,說:“這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你們都是醫學院的學生,應該像我一樣,嚐嚐。”說完,把燒杯推向學生們。

學生們想為了獻身科學,貢獻一下舌頭也未嘗不可,於是,大家紛紛把指頭伸進去,每人都蘸了一下,嚐了一下,然後點點頭,說是甜的,可他們心裡非常噁心那個教授。

等學生們都嘗完,教授看著學生,突然笑著說:“同學們,我用食指蘸了燒杯中的液體,嘗的卻是我的中指,而你們都沒有察覺到,因此,你們嚐到了糖尿病人的尿。”

7

特別關注隱蔽的、逐漸暴露的風險

故事:溫水煮青蛙

將一隻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鍋裡,青蛙觸電般地立即躥了出去,並安然落地。

而將它放入一個裝滿涼水的大鍋裡,任其自由遊動,再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到外界溫度的變化,卻因惰性而沒有立即往外跳,等到熱度難忍時,它已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

8

已經意識到的風險不要故作不知

故事:鴕鳥政策

鴕鳥在被追趕時,認為自己跑不掉,就會把自己的頭鑽到沙子裡,以為看不到追趕者,就把追趕者甩掉了。這就是鴕鳥的謀略和政策。

遇到風險時不是解決風險,而是極力躲避,以為這樣風險就會走了,其實不然,風險還是依然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