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講解諸葛亮《誡子書》!讀懂了,人生少奮鬥十年!

南懷瑾先生講解《誡子書》,其中蘊含大智慧,望讀者能淨心讀之,細細品味箇中道理。


正文:

南懷瑾先生講解諸葛亮《誡子書》!讀懂了,人生少奮鬥十年!

平常人談到修養的問題,很喜歡引用一句話--“寧靜致遠,澹泊明志。”這是諸葛亮告誡他兒子如何作學問的一封信裡說的,現在先介紹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誡子書》)

南懷瑾先生講解諸葛亮《誡子書》!讀懂了,人生少奮鬥十年!

有人說文人都喜歡留名,其實,豈只文人喜歡把自己的著作留給後人。好名好利,是人心的根本病根,賢者難免。先不談古人,就拿現在來說,幾十年來,不知出版了多少著作,但其中能被我們放在書架上要保留它到二三十年的,又有幾本書?尤其現在流行的白話文章,看完就丟,只有三分鐘的壽命,因為它缺乏流傳的價值。一本著作,能夠使人捨不得丟掉,放在書架上,才有流傳可能。所以留名是很難的。清代詩人吳梅村說的:“飽食終何用,難全不朽名。”一點不錯。

所以古人又有一句名言說:“但在流傳不在多”。比如諸葛亮的一生,並不以文章蓋世,當然是他的功業蓋過了他的文章。而他的文章只有兩篇《出師表》,不為文學而文學的寫作,卻成為千古名著,不但前無古人,也可以說是後無來者,可以永遠流傳下去。他的文學修養這樣高,並沒有想成為一個文學家。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事業成功的人,往往才具很高,如用之於文學,一定也會成為一個成功的文學家。文章、道德、事功,本難兼備,責人不必太苛。

諸葛亮除了《出師表》外,留下來的都是短簡,文體內容精煉得很,一如他處世的簡單謹慎,幾句話,問題就解決了。看他的傳記裡,孫權送他東西,他回信不過五六句話,把意思表達得非常清楚,就這麼解決了。

南懷瑾先生講解諸葛亮《誡子書》!讀懂了,人生少奮鬥十年!

這一篇《誡子書》,也充分表達了他的儒家思想的修養。所以後人講養性修身的道理,老實說都沒有跳出諸葛亮的手掌心

後人把諸葛亮這封信上的思想,換上一件衣服,變成儒家的。所以這封信是非常有名的著作。他以這種文字說理,文學的境界非常高,組織非常美妙,都是對仗工整的句子。作詩的時候,春花對秋月,大陸對長空,很容易對,最怕是學術性、思想性的東西,對起來是很難的。結果,諸葛亮把這種思想文學化。後來的八股文也是這樣,先把題目標好,所謂破題,就是把主題的思想內涵的重心先表達出來。他教兒子以“靜”來做學問,以“儉”修身,儉不只是節省用錢;自己的身體、精神也要保養簡單明瞭,一切乾淨利落,就是這個“儉”字。

“非澹泊無以明志”,就是養德方面;“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修身治學方面;“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是求學的道理;心境要寧靜才能求學,才能要靠學問培養出來,有天才而沒有學問修養,我們在孔子思想裡也說過的,“學而不思,思而不學” 的論點,和“才須學也”的道理是一樣的。

南懷瑾先生講解諸葛亮《誡子書》!讀懂了,人生少奮鬥十年!

“非學無以廣才”,縱然是天才,如沒有學問,也不是偉大的天才。所以有天才,還要有廣博的學問。學問哪裡來的?求學來的,“非靜無以成學”。連貫的層次,連續性的對仗句子。

“慆慢則不能研精”,“慢”也就是“驕傲”的這個“驕”字。講到這個“驕”字很有意思,我們中國人的修養,力戒驕傲,一點不敢驕傲。而且驕傲兩個字是分開用的:沒有內容而自以為了不起是驕,有內容而看不起人為傲,後來連起來使用為驕傲而中國文化的修養,不管有多大的學問、多大權威,一驕傲就失敗。孔子在《論語》中提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一個人即使有周公的才學,有周公的成就,假使他犯了驕傲,和很吝嗇不愛人的毛病,這個人就免談了。

南懷瑾先生講解諸葛亮《誡子書》!讀懂了,人生少奮鬥十年!

我們中國人力戒驕傲,現在外國文化一來,“我有了他真值得驕傲”這類的話就非常流行,視驕傲為好事,這是根據外國文字翻譯錯了,把驕傲當成好事。照中國文化規規矩矩翻譯,應該是“欣慰”就對了。這是幾十年來翻譯過來的東西,將錯就錯,積非成是,一下子沒辦法改的地方。但是將來維護我們中國文化的傳統精神,是要想辦法的。有許多東西,都要慢慢改,轉移這個社會風氣才是對的。這是說到慆慢所引出來的。

再回到本文“慆慢則不能研精”,就是自滿,慢就是自以為對。主觀太強,那麼求學問就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為什麼用“險躁”?人做事情,都喜歡佔便宜走捷徑,走捷徑的事就會行險僥倖,這是最容易犯的毛病。尤其是年輕人,暴躁、急性子,就不會理性。

南懷瑾先生講解諸葛亮《誡子書》!讀懂了,人生少奮鬥十年!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這個地方,有些本子是“志”字,而不是“意”字,大概“意”才對,還是把它改過來。--年齡跟著時間過去了,三十一歲就不是三十歲的講法,三十二歲也不同於三十一歲了。人的思想跟著年齡在變。“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少年不努力,等到中年後悔,已經沒有法子了。

看諸葛亮這篇《誡子書》,同他作人的風格一樣,什麼東西都簡單明瞭。這道理用於為政,就是孔子所說的“簡”;用以持身,就是本文所說的“儉”。但是文學的修養,只是學問的一種附庸,這是作學問要特別注意的。由歷史文化談到諸葛亮的學養,到此告一段落。

南懷瑾先生講解諸葛亮《誡子書》!讀懂了,人生少奮鬥十年!

《論語別裁》


每次讀玩南懷瑾先生的著述,總是大有收穫,在這裡話不多說,諸位的心得體會也留在下面,與其他讀者相互交流,相互印證,想必也是極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