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得罪一個不該得罪的人,幹了件不該幹的事

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得罪一個不該得罪的人,幹了件不該乾的事

“誅九族”來自秦國變法後的夷三族法,這是古代最高的刑罰。至於“誅九族”到底是哪九族,目前說法不一,最常見的說法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對於任何人來說,誅九族是都是滅門的大罪,用如今遊戲裡的話來說就是“團滅”。可在歷史上卻出現了“誅十族”,除了九族之外還加上了當事者的門下的學生,這個是就方孝孺。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由於太子朱標早死,皇太孫朱允炆繼承了皇位,是為建文帝。朱允炆一登上皇位,就迫不及待將儲備幹部扶正,方孝孺就這樣走向了明朝的政治舞臺,“秋七月,召漢中府教授方孝孺為翰林院侍講。”

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得罪一個不該得罪的人,幹了件不該乾的事

文獻記載,朱允炆還沒登基時,讀書時一有疑問就立即召來方孝孺來講解。編修《明太祖實錄》等史書時,也讓方孝孺擔任總裁等。種種跡象表明,建文帝對方孝孺非常信任,君臣關係也非常融洽。朱元璋在位期間,為了江山永固,曾兩次將皇子分封到全國各地為藩王。

在明朝初年,這種方式對鞏固朱氏王朝起到了積極作用。可等到朱元璋去世,各地藩王擁兵自重的弊端也就暴露無遺了。建文元年,皇權還沒有徹底鞏固前,建文帝就聽從了兵部尚書齊泰和太常寺卿黃子澄的意見,開始了最兇險的一招棋——削藩。

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得罪一個不該得罪的人,幹了件不該乾的事

剛開始,一切都進展地比較順利,比如,周、代、岷、湘、齊等藩王先後被削奪,除了湘王自焚外,其餘的都被廢為庶人。可到了燕王朱棣這裡,建文帝最大的麻煩來了。朱棣不願意坐以待斃,以“清君側”的名義,誓師“靖難”,揮師南下。

縱觀整個“靖難之役”,朱棣和方孝孺都是勢不兩立的。當時,建文帝討伐朱棣的檄文基本上都是出自方孝孺之手,甚至方孝孺還使用反間計來離間朱棣父子。遺憾的是,方孝孺的努力都以失敗告終,就在朱棣即將攻陷南京城時,朱棣的謀士姚廣孝說道,“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學行,城破之日,必不降附,幸勿殺之。殺孝孺,則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得罪一個不該得罪的人,幹了件不該乾的事

朱棣佔領南京城後,方孝孺果然不肯歸附,朱棣也聽從了姚廣孝的意見,沒有殺他而是將他關入監獄裡。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方孝孺被誅滅十族。後人感嘆,“嗟乎!暴秦之法,罪止三族;強漢之律,不過五宗……世謂天道好還,而人命至重,遂可滅絕至此乎!”

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得罪一個不該得罪的人,幹了件不該乾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