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三大致命錯誤被指責,得罪、放跑、殺掉各一人,斷送劉備江山

幾千年來,關羽三大致命錯誤被指責,得罪、放跑、殺掉各一人,斷送劉備江山?真實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一一揭曉。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關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戰神,過五關,斬六將,誅顏良,殺文丑,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這一切的榮譽都是那麼耀眼,雖然過了幾千年他的事蹟依舊被人傳唱。但戰神畢竟也是人,是人就總會犯錯。我們就來看看關羽在演義中犯了哪些致命錯誤。

關羽三大致命錯誤被指責,得罪、放跑、殺掉各一人,斷送劉備江山

關羽的第一個錯誤就是在華容道放跑了曹操。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很快出兵先是吃掉了荊州,然後打的劉備狼狽逃竄。最終劉備和孫權結成了聯盟,共抗北方的曹操大軍。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赤壁之戰後,曹操倉皇從華容道敗逃。諸葛亮派關羽在這裡埋伏。曹操人困馬乏,損兵折將,不能再戰。

關羽念在過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份上 ,不顧立下要活捉曹操的軍令狀,放過了他。如果關羽當時能夠心再狠一些,活捉或者殺了曹操,如此一來,北方必然大亂,還怕撈不著好處嗎?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說不定劉備可以乘亂更加輕易的得到天下。後來諸葛亮也就不會一個人如此勞累北伐了。事實還有另外的原因。

赤壁之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一是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二是如果這時滅掉魏國,會使吳國全力攻擊蜀國,使蜀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小說又寫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雲,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雲長,且又在有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無奈,曹操只得聽謀臣之言,親自向關羽哀求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只剩下數十騎,最多幾十人。其實這段是虛構出來的,只是為了突出關羽的性格。

關羽三大致命錯誤被指責,得罪、放跑、殺掉各一人,斷送劉備江山

關羽第二個錯誤就是在駐守荊州的時候得罪了孫權。當年諸葛亮離開荊州去幫忙劉備打西川。臨走的時候,諸葛亮讓關羽聯吳抗曹。可是我們的關羽壓根就沒有把東吳的那幫人放在眼裡。反而孫權那邊還比較主動一些,想為自己的兒子討關羽的女兒為老婆。關羽來了句:”虎女安能配犬子?”這可好直接罵孫權的兒子是狗。

陳壽同志著作《三國志》時,大抵關羽的名頭還沒到神的境界,故陳壽同志指出:“稱萬人敵,為世虎臣。然剛而自矜。”矢石交攻之際,千槍萬刃之中,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豈憂江東群鼠乎!這是關羽對兒子說的原話。他只是說了交戰的能力。但是處理複雜的政治、軍事矛盾,這個河東解良人的素質明顯先天不足。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關羽女,羽侮罵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孫權為聯和劉備對抗曹操(也是政治目的),將自個的小妹妹嫁給劉備;娶關羽的女兒做兒媳婦,本是巧妙的政治聯姻,關羽也應以大局為重全面權衡利弊,即使不同意,婉言回絕也可。可是關羽不僅侮罵其使,更說出“吾虎女豈配犬子!”的話。這個時候,關羽和盟友的關係已似箭在弦上。在下屬面前,關羽也自有一副天下捨我其誰的驕氣,“南郡太守靡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外不足連接,內尚難和諧。這樣,關羽的失敗已經註定。在荊州貌似穩定的氣氛中,已摻雜了某種凶兆。

大意失荊州,悲哉關公!其實在這個重大的歷史變故面前,關羽無疑是個失敗者,也是一個悲劇人物。大意失荊州,未必都是他的錯。他的上一級的領導劉備包括諸葛亮也應承擔一定責任。當然,千年後的今天,說是誰是責任顯得沒有任何意義。

關羽鎮荊州時,年齡大致在48歲左右,失荊州時,已經白髮蒼蒼年紀60了。《演義》說其英雄不減當年明顯帶有藝術誇張。關羽對兒子說的“矢石交攻之際,千槍萬刃之中,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豈憂江東群鼠乎!”恐怕也是含有回味當年的意味。實際上,關羽已經從年富力強逐漸變為力不從心。不難理解,古人的整體壽命相比今天要短一些,關羽的位置放今天恐怕也是60歲退休吧。即便說關羽獨當一面,那麼他也沒從下屬中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接班人”。更重要的是,劉備和諸葛也沒意識到這個問題。也沒有選派恰當的官員來協助或者說等候接替關羽。相反,長期和關羽對峙的東吳,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整整經歷了幾代人!新陳代謝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年齡的不平衡客觀加快了關羽的悲劇發生。儘管不是他一人的錯。

關羽三大致命錯誤被指責,得罪、放跑、殺掉各一人,斷送劉備江山

關羽的第三個錯誤是殺掉了一位義士。當年諸葛亮打算從兩路進攻曹操的。西面的漢中打了勝仗,就得乘這個勢頭,再從東面的荊州直接攻打中原。於是劉備命令關羽進攻,關羽派兩個部將留守江陵和公安。自己親自率領大軍進攻樊城。而曹操派遣于禁和龐德兩位大將來支援樊城。但關羽水淹七軍很快就生擒了于禁和龐德兩位曹操大將。

早在出徵樊城前,為爭取這次帶兵機會,打消眾人對自己的疑慮,龐德在曹操面前甚至不惜“免冠頓首,流血滿面而告”。大軍未動,龐德已抱定必死的決心。“吾受魏王厚恩,誓以死報。今去樊城與關某決戰,我若不能殺彼,必為彼所殺;即不為彼所殺,我亦當自殺。”他向家人親友的辭行,氣氛與訣別無二。樊城下的鏖戰鬥狠,想必關羽也心有餘悸。對這樣的英雄人物講幾句淡話,關羽與其說是勸降,還不如說是要故意激怒他。勸降說易不易,說難也不難,全看勸降者的勸降藝術。無論如何,關羽不精通此道,也有可能是故意不為之。後一種可能性更大。

關羽三大致命錯誤被指責,得罪、放跑、殺掉各一人,斷送劉備江山

對於如何處置他們,顯然關羽是沒有太多的考慮,他就按照以往的傳統殺掉了不投降的龐德,然後關押了投降的于禁。這樣做在當時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對的。但讓關羽絕對想不到的是他因為殺死了龐德而連累了自己的下一代。公元263年,龐德的兒子龐會隨鍾會,鄧艾討伐蜀國,蜀破後,他找到了關羽的後代殺盡,算報了父仇。如果當時關羽不殺龐德,那龐德的兒子就不會滅了關羽的後代。真是因果循環啊。

《三國志》有關關羽的記載,關羽及其子關平被孫權殺害後,有史可查的子嗣就只有關興,關興弱冠後時間不長也不幸夭折,其子關統襲了爵位,關統死後無子,爵位由關興的庶出兒子關彝承襲,蜀漢滅亡後就再也不見關氏家族的記載。但是,據《三國志》注引《蜀記》曰: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嗚呼,當初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何等的威風,但是斬龐德的結果卻換來了自己的滅族之災,不知關聖人在天之靈作何感想。當然,《蜀記》的可靠性也有待商榷

一般對於龐會滅關氏滿門一事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演義裡的說法,景元四年,龐會隨鎮西將軍鍾會伐蜀,兵追蜀大將軍姜維於涪。蜀破,為報私仇會盡滅關氏家,當然滅門這一說可能有些誇張,其實龐會當時是沒有能力除掉關羽的兒子的,因為關羽有兩個兒子,老大叫關平,老二叫關興。一個女兒沒有記載叫什麼名字,但曾經被孫權看上,要她做夫人,可見應該是一個美女。演義中,關平隨父親一同被斬首就義於刑場。關興則突然暴病而亡,死的異常突然,有些可疑。不管怎樣都英年早逝。關羽的女兒只是在言談中出現過,後來就無影無蹤了。所以,說龐會滅關氏滿門,這事本就存疑,而殺掉的是關羽的孫子輩的,都是關興的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