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凱城地產業務式微,效仿萬達模式收購影院

時代財經APP記者 劉新歌

自2016年中被恆大收購後,嘉凱城與恆大地產的同業競爭問題一直被投資者關注,其近兩年的發展也伴隨著地產業務的不斷剝離。

2019年7月31日是恆大承諾解決同業競爭問題的大限時間,隨著倒計時的開啟,如何儘快找到新跑道已成為擺在嘉凱城面前的當務之急。

7月12日,嘉凱城宣佈擬以現金方式收購北京明星時代影院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星時代影院”)、艾美(北京)影院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美影院”)100%股權,交易價格(含股權及債務)分別為5.65億元和0.3億元,合計5.95億元。

不過,與其他房企謀求“多條腿走路”不同,嘉凱城此次跨界,更多地透露著改弦易轍的意味。

嘉凱城式微

嘉凱城的業績並未有向好的跡象,其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嘉凱城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雖然比上年同期減少虧損67%,但仍虧損2.4億元。與第一季度業績數據相較,嘉凱城的虧損態勢在加重。今年第一季度,嘉凱城虧損約9050萬元。

嘉凯城地产业务式微,效仿万达模式收购影院

嘉凱城曾是浙江省國資委旗下的房地產上市公司。2009年,浙江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整合嘉業、名城、中凱、雄獅地產和濰坊國大5家公司後,借殼*ST亞華實現上市,並將ST亞華更名為嘉凱城,主營業務改為房地產項目開發與銷售。

上市之初,嘉凱城市值甚至超過綠城和濱江,成為“浙江最大的房企”,它也確實表現出“來勢洶洶”的態勢。2010年,嘉凱城在上海、武漢、青島、海口等地新增土地儲備面積超過400萬平方木。隨後的2011和2012年,嘉凱城先後開發嘉凱城(青島)時代城、(杭州)名城公館、(上海)徐匯中凱城市之光等熱銷樓盤。

地產業務如火如荼之餘,嘉凱城亦開始進軍地產相關領域。2011年,嘉凱城開啟房地產金融業務,成立凱斯達資本。2012年,嘉凱城又相繼成立物業服務集團、貿易集團、商業資產事業部。同時,嘉凱城逐漸形成住宅地產、城鎮生活服務平臺、房地產金融業務三大業務板塊。

但上市7年後,嘉凱城再次因為“借殼”引發關注。不過,時過境遷,物非人非。這次借殼中,它從主導方淪為被借殼方,但因整合效果不大導致連年虧損。2016年,浙商集團、杭鋼集團和國大集團將持有的嘉凱城約9.5億股股份轉讓給恆大地產,後者以52.78%的股比成為嘉凱城控股股東,交易價格為36.1億元現金。不過,在這之後,恆大地產將嘉凱城股份倒手給恆大企業集團。

在外界當時看來,恆大收購嘉凱城,看中的是嘉凱城的土地資源和殼資源。收購時,嘉凱城項目分佈於上海、杭州、蘇州等長三角區域城市以及武漢、青島、重慶等華中、華北、西南核心城市,共計約50個項目,剩餘總可售面積近600萬平方米。

彼時,恆大在公告中稱,通過該次收購可豐富恆大的土地儲備資源,進一步增加一二線城市項目數量佔比;同時,恆大將擁有境內資本市場A股上市平臺,通過恆大地產與嘉凱城集團的戰略整合,將進一步增強盈利能力。

不過,隨著恆大將深深房列為借殼回A的標的對象,嘉凱城的發展一波三折,營收一路下滑。當初嘉凱城轉讓股權時,在轉讓條件中曾寄望藉助恆大資源做強,但至少從目前看,這種希望難以在短時間達成:嘉凱城2017年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僅為12.6億元,同比下降59.06%。

效仿萬達模式

在動輒百億甚至千億規模的同行面前,嘉凱城逾10億的營收規模可謂微乎其微。而業績不佳的背後,還伴隨高層變動迭出和地產版塊的縮小。

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嘉凱城先後有常務副總經理郭家彤、副總經理張金明、副總經理羅斌、副總經理張歌及王振國、總經理楊松濤、副總經理徐韶鑫、財務總監詹超、董事長甄立濤先生等數位高管辭職。其中,甄立濤、楊松濤、張歌、羅斌、徐韶鑫均來自恆大系。

而繼以36.62億元將青島嘉凱城100%股權售予青島融創之後,嘉凱城又以56億元掛牌價成功將武漢巴登城售予恆大旅遊。截至2017年底,嘉凱城土地儲備計容建築面積僅為122.07萬平方米,主要經營區域收縮為杭州和上海。

受此影響,嘉凱城股價“跌跌不休”。時代財經查詢嘉凱城2016年6月30日以來的股價發現,除2016年8月股價曾超過10元外,其餘時間均多在7元上下浮動,總體呈漲少跌多的態勢,7月13日收盤價為4.84元。

在這樣的態勢下,嘉凱城對明星時代影院和艾美影院的收購耐人尋味。因為從財務數據來看,收購標的並不算優質。截至2017年12月31日,明星時代影院總資產約6.9億元,總負債6.48億元,淨資產4206.24 萬元,淨利潤-3300.14 萬元。同期,艾美影院總資產2718.28萬元,總負債3159.63 萬元,淨資產-441.35 萬元,淨利潤-6.44 萬元。

不過,業內認為此舉為恆大在商業地產方面佈局的考量。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衝認為,恆大或利用嘉凱城做新的影院、院線業務。“恆大未來也會有不少商業佈局,而商業綜合體難免需要影院、影城投資,利用這樣一個上市公司平臺來跟配合,是恆大在商業上的一個佈局。”

而上游財經專家顧問江瀚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則表示收購院線、電影產業是商業地產在轉型中一個比較好的收購方向。“與‘蠟燭經濟’原理類似,電影逐漸變成了現代都市人的一個最重要的消遣和娛樂方式,電影院及院線體系也會是未來經濟一個比較大的增長點。”

而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嘉凱城而言,雖然影院業務“屬於非房地產業務,會給公司經營管理帶來一定挑戰”,但對恆大而言,該業務並不是陌生領域。涵蓋院線、音樂、影視、經紀、發行、動漫等業務的恆大文化已經新三板掛牌上市。

對於恆大文化板塊是否有可能被裝入嘉凱城資產包中,江瀚表示,“目前只能看成是單個的項目,還不能視為集團項目”。不過,他同時表示,參照曾專門做過院線產業之間組合、合併工作的萬達,(組合)已經成為一個大集團內部正常的調整模式。“如果恆大想將其院線或者文化板塊獨立運作的話,這種組合方式也不乏是一種選擇。”

【更多相關資訊,請移步各應用市場下載“時代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