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作为贡茶,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开始,因普洱府成立,普洱茶被正式定为贡茶,但普洱茶作为贡茶的渊源由来已久,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时,巴蜀地区“茶、蜜、灵龟……皆纳贡”。


普洱茶作为贡茶,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到唐代(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公元835年,开始实行榷茶制,即茶叶专卖。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从宋至清,又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公元618—907年,普洱茶因销往四面八方而声名远播的开始进入皇宫。据史书记载,“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普茶名重天下,京师尤重之。”普洱贡茶,得到皇室权贵的青睐。

明代,万历年间的谢肇淛《滇略》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洱茶一名正式出现。清代(公元1659年),云南普洱茶被正式列入朝廷贡茶案册,并指定为黄家冬天专用茶,且对上贡的数量和质量等做了规定。

按阮福《普洱茶记》的记载,“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意思就是说,当时所以进贡朝廷的皇家普洱茶,都是取上好野生大叶乔木的芽尖制作。朝廷每年二月份会把最鲜嫩的茶芽都采摘完毕,然后制作成顶级普洱茶,剩下的才允许民间采摘和贩卖。

普洱茶作为贡茶,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普洱贡茶有哪些品种?普洱茶进贡的品种花色,各种历史典籍的说法都比较统一,就是分三种八个衣色。三个品种分别是:团茶、瓶盛芽茶、匣盛茶膏,团茶分五斤、三斤、一斤、四两和一两五钱五个衣色,用女儿茶压制而成,瓶盛芽茶又分芽茶和蕊茶,茶膏为女儿茶膏。

普洱茶贡品中的女儿茶、普洱茶膏、人头茶,深得帝王、后妃及贵族们的特别常识,清宫中以饮普洱茶为时尚;以普洱贡茶作为礼仪活动和尝赐用茶:以普洱茶作为国礼赠送。

杨凯等编著《从大清到中茶》载,“雍正七年(1729年)闰七月,雍正皇帝曾赏赐茶膏给云贵总督鄂尔泰。”“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筒,重四十九两。”“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南国王亲自带世子为乾隆皇帝祝寿,乾隆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共九次赏赐安南国王,第一次赏赐中有六瓶茶叶,两个大茶团;对陪进贡的大臣赏赐六次,其中第一次,赐茶叶二瓶,普洱茶二盒。”“同年朝鲜贡使,南掌国(今老挝),缅甸国、流球国王的赏赐中有茶叶茶膏。”“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在热河避暑山庄祝寿时,乾隆皇帝赐英吉利国王的礼物中,包括普洱茶团四十团,广安茶六瓶,茶膏一瓶等”。(详见《从大清到中茶》,杨凯等编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普洱茶作为贡茶,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普洱茶为何被列为贡茶,直深得清王朝帝王将相的青睐?其主要原因就是清皇朝满族祖先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日常饮食以肉食为主,进入北京成为帝王贵族后,养尊处优,饮食都是山珍海味,需要一种助消化功能强的茶叶饮料,而普洱茶正好具备了这种特性。普洱茶的特性,明、清时代人士早有体验,并有多种文字记载,明代崇祯进土、懂医学的学者方以智在《物理小议》中写道:“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

清朝乾隆年间学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里说得很清楚,“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有伪作者,名川茶,乃川省与滇南交界处人士所造,其饼不坚,色亦黄,不如普洱茶清香独绝也。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清皇朝贵族们认为普洱茶不但是最好的饮料,还有药用价值。

直到光绪三十年(公元1908年)因地方混乱,盗匪蜂起,才得以借机停止了交纳普洱贡茶一项,但普洱贡茶在清宫中已经饮用了将近200年之久。

普洱茶作为贡茶,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著名作家老舍曾说过:“贡茶制一直持续到光绪三十年,历时一百六十三年,后因清朝末期,内部动荡,社会治安不好,贡茶送到昆明附近被贼抢,朝廷鞭长莫及,没有追究,贡茶制到此结束。”

故,普洱茶作为贡茶,于雍正年间开始,于清光绪年间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