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鵲橋」號中繼星——40多萬公里的通信「橋樑」

2018年5月21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衛星由火箭送入近地點約200公里、遠地點約40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

科技|“鵲橋”號中繼星——40多萬公里的通信“橋樑”

背景

嫦娥四號登月探測器,簡稱“四號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計劃將登陸月球背對地球一面的南極附近的艾特肯盆地。由於月球自轉週期與繞地球公轉的週期相同,它只能永遠以同一面朝向地球。這就意味著,在月球背面登陸的嫦娥四號與地球上的測控中心不僅相隔遙遠的地月距離,而且還要隔著月球球體進行通信聯繫。但通信信號無法穿透月球抵達其背面,這就需要中繼衛星的幫助來實現數據傳輸,完成地面測控任務。

作用

鵲橋將為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地月中繼通信支持,解決與月球背面通訊問題,提供地月中繼通信支持,其搭載的兩顆小衛星將實現月球軌道環繞編隊飛行,開展超長波天文觀測。

意義

“鵲橋”號是我國首顆,也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作為數據中轉站,它能夠實時的把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出的科學數據第一時間傳回地球,具有重大的科學與工程意義,也是人類探索宇宙的又一有力嘗試。

“鵲橋”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邁出了我國月球背面著陸與探測的第一步。

科技|“鵲橋”號中繼星——40多萬公里的通信“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