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玄禮馬嵬坡兵變,唐玄宗回宮後爲什麼沒有以犯上之罪問罪陳玄禮?

六眼飛魚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以討伐奸相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叛軍勢如破竹,迅速攻陷洛陽,直抵潼關。

潼關是長安的最後一道屏障,如果潼關失守,安祿山將直接威脅長安,玄宗的帝位將岌岌可危。

此時的李隆基聽信奸臣之言,以“失律喪師”之名誅殺大將封常清、高仙芝。轉而啟用年老昏庸,體弱多病,長期賦閒在家的老將哥舒翰。

哥舒翰在戰事初期,採用正確的防守策略,一度讓安祿山無計可施。

此時,唐玄宗再次犯渾,聽信讒言,多次強令哥舒翰主動出擊,被早有埋伏的安祿山圍殲,全軍覆沒。

潼關就此失守。

(唐玄宗和楊貴妃 )

唐玄宗得知消息後,思慮的不是如何吸取教訓,率軍反擊,而是精密籌謀如何逃走。

翌日晚,唐玄宗密令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以重金秘密集合禁軍六軍,挑選良馬數百匹,做好逃跑的準備。

第二天拂曉,唐玄宗帶領楊玉環及太子李亨,在陳玄禮的保護下,棄其他皇親國戚於不顧,從延秋門倉皇逃竄。

隨後,守城將領邊令誠將整個皇宮拱手獻給了安祿山。

唐玄宗帶領著一行人,急急如喪家之犬,數日後逃到馬嵬坡。

禁軍將士又累又餓,疲憊不堪,內心恐懼。加上在途中楊國忠飛揚跋扈,眾人因此拒絕前行。

陳玄禮對楊國忠的倒行逆施早已看不慣,於是便聯合太子李亨,夥同吐蕃使者一道,誅殺了楊國忠,將他的屍首肢解,懸掛他的人頭於西門。

(陳玄禮劇照)

隨後,陳玄禮帶領眾將包圍驛站,跪於唐玄宗面前,請求玄宗誅殺楊貴妃,否則,拒絕繼續前進。

玄宗無奈,只得命令太監高力士勒死了楊貴妃,將屍首交由陳玄禮。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馬嵬坡兵變。”

此後,玄宗和太子李亨分道逃亡,玄宗逃亡成都。李亨逃到靈武后宣佈即皇帝位。

至德二年,隨著“安史之亂”的終結,唐玄宗回到了長安,為太上皇,封陳玄禮蔡國公。

為什麼陳玄禮在馬嵬坡以下犯上,逼死楊貴妃,唐玄宗回宮後居然沒有問罪於他呢?

一,陳玄禮對李隆基有大功。

陳玄禮參與了兩次政變,李隆基都是受益者。

(馬嵬坡兵變)

第一次政變發生在唐隆元年,陳玄禮助李隆基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滅韋氏族人,擁立李隆基為太子,史稱“唐隆政變”。後李隆基順利登基。

第二次政變就是“馬嵬坡兵變。”在這次事件中,雖然陳玄禮最終逼死了玄宗的寵妃楊玉環,但保護了玄宗和李亨,沒讓他們死於安史之亂,還一路護送玄宗入蜀。

這兩次政變,玄宗對陳玄禮是心存感激的。

二,唐玄宗自知理虧。

即位初期的玄宗,不失為一代明君,開創了唐朝的鼎盛時期“開元盛世”。但後期因寵信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迷戀楊貴妃,導致“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創傷。

如果沒有陳玄禮的忠心輔助,很有可能早就沒有了李唐天下。玄宗心知肚明,即使陳玄禮在馬嵬坡以下犯上,誅殺楊國忠,逼死楊貴妃,但真正的兇手並非陳玄禮,而是他自己。

三,玄宗非嗜殺之人。

李隆基一生雖也有如“三庶人事件”(玄宗親手殺死自己的三個兒子),“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等狠心殺人的時候,但他並不嗜殺。只要不威脅到他的皇權,他不會輕易地舉起屠刀。他對功臣還算是仁慈的。

(楊貴妃之墓)

四,陳玄禮很忠心。

陳玄禮從“唐隆政變”開始,幾十年如一日地追隨玄宗,對玄宗可謂赤膽忠心。即使後來太子李亨稱帝,陳玄禮也沒有棄玄宗而去,依然忠心耿耿地守護著他,直到玄宗重返長安,安享太上皇的生活。

對於這樣的一個功臣和忠臣,玄宗是沒有理由治罪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馬嵬坡之變很多人都聽說過,因為唐朝最美的女子楊貴妃在這裡被迫處死。逼死楊貴妃的人是跟隨唐玄宗一起出逃的禁軍統領陳玄禮。讓唐玄宗如此丟臉的行為,回朝後為什麼沒有以犯上之罪問罪陳玄禮?

Δ陳玄禮

實際上的陳玄禮回朝後不僅沒有受到處罰,反而受到了重賞。最後陳玄禮因為重病而死!陳玄禮除了參加馬嵬坡之變,一生中總共經歷了兩場政變。

第一次是唐隆政變:李顯通過神龍政變復辟之後,對與自己共患難的韋后非常的放縱。韋后不但干預朝政,而且還想做皇帝。於是李隆基聯合陳玄禮、長平公主等人發動政變,推選李隆基的父親做了皇帝。成功之後,陳玄禮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

第二次是馬嵬坡之變: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帶領著太子,在①陳玄禮為首的禁衛軍保護之下,偷偷的逃出了長安城。當軍隊逃亡到了馬嵬坡的時候,陳玄禮聯合太子逼死了楊國忠。而作為楊國忠堂妹的楊貴妃,在陳玄禮的極力要求之下也被處死。但是在唐玄宗回朝之後,陳玄禮非但沒有受到處罰,反而給他加官進爵!

Δ馬嵬坡之亂

陳玄禮不是主謀

其實馬嵬坡之亂的主謀是太子李亨,說起太子就不得不提起楊國忠。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堂兄,在楊貴妃得寵之後,以及原來的宰相李林甫死後,於是拜楊國忠為宰相。做了宰相的楊國忠,平時飛揚跋扈,任人唯親。更重要的是威脅到了太子李亨的地位,所以李亨為了儘快除掉楊國忠,發動馬嵬坡之變。

為了讓自己無後顧之憂,同時還處死了與楊國忠有關的所有人。而作為禁軍統領的陳玄禮,考慮到唐玄宗沉迷女色,也贊同了太子李亨的建議。然而陳玄禮被太子李亨一直埋在鼓裡。馬嵬坡之變後,太子李亨也與唐玄宗兵分兩路。所以在整個過程之中陳玄禮都是棋子,回朝之後的唐玄宗也知道了其中的緣由,並沒有處罰陳玄禮。

相信陳玄禮

陳玄禮在很早的時候就是唐玄宗心腹,在陳玄禮第一次參加政變的時候,陳玄禮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那個時候開始,陳玄禮一直被唐玄宗重用。可以說自從發動了唐隆政變,陳玄禮已經追隨李隆基四五十年的時間。


Δ楊貴妃

而且在馬嵬坡之變後,陳玄禮曾經卸甲來請罪。早已經知道事情緣由的唐玄宗,就沒有處罰他。除此之外,在太子李亨試圖謀反的時候,本來一直與太子保持同一陣營的陳玄禮,突然反過來宣稱效忠唐玄宗,此舉也解決了唐玄宗的安全問題。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玄宗偷偷的逃離了長安。第二天大臣在上早朝的時候,才得知此事。之後長安陷入一片混亂,燒殺搶奪無人過問。

逃到咸陽的唐玄宗,自己身邊沒有人保護。自己的兒子李亨又帶領走絕大部分的精兵猛將,已經在靈武城登基稱帝。作為皇帝的唐玄宗李隆基,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太上皇。如果這個時候還把陳玄禮殺掉,自己身邊除了高力士之外將無人可用。這最後一點才是唐玄宗不殺陳玄禮的最重要原因!

Δ楊貴妃

一、如果在馬嵬坡之變中,陳玄禮成功逼死楊貴妃之後,沒有立刻向唐玄宗宣誓效忠,那麼陳玄禮在回朝之後也會被立刻殺死。可見陳玄禮內心還是非常尊重唐玄宗!

二、唐玄宗暫時之間還離不開陳玄禮,否則將性命不保。

這兩個主要原因才能夠讓陳玄禮活下來!


史之策


馬嵬坡兵變的真相很複雜,究竟是誰策劃的,至今還有爭議。有人說是太子李亨為了奪權,策動禁軍兵變,誅殺政敵楊國忠,同時打擊玄宗威信;也有人說是高力士為了消滅政敵楊國忠,導演了馬嵬驛之變;當然,也可能只是禁軍士兵的自發譁變。

無論是以上哪一種情況,陳玄禮發揮的作用,都是保護了玄宗。正是他在禁軍群情激奮時,及時把軍士的怒火引向楊國忠、楊貴妃兄妹,而不是將玄宗作為發洩目標。

陳玄禮是玄宗的重要親信,早在玄宗登基前,就已經歸心。後來平定韋后、誅滅太平公主兩次政變中,陳玄禮都是堅定地率領禁軍站在玄宗一邊。在馬嵬驛兵變中也不例外,他的一切都來自於玄宗,斷然沒有反對玄宗的理由。

後來陳玄禮隨著玄宗入蜀,又隨著回到長安,非但沒有獲罪,

還獲封為蔡國公,食邑三百戶,可見對於他當初的良苦用心,玄宗是瞭解的。

至於陳玄禮被史書醜化,相信主謀為李亨的學者唐華全曾有一個解釋:“這主要是由於李亨等人為掩蓋其醜行而散步謊言,以及肅宗朝史官記事的曲隱所致……稱馬嵬驛兵變是陳玄禮發動的則顯然是他為自己開脫罪責而製造的最大謊言之一”“這種謊言又因為陳玄禮當時的特定身份而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以至於當時多數人,甚至編纂國史的史官,都極可能對這種謊言深信不疑。”

綜合來說,馬嵬驛兵變中,陳玄禮保護了玄宗,自然不可能被懲罰了。


啟風說史


馬嵬坡兵變,唐玄宗一生的最愛楊貴妃在陳玄禮的脅迫下被處死。而且還逼迫唐玄宗殺掉了楊國忠等人,按理說陳玄禮犯了欺君謀逆的大罪,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他卻沒有因此受到懲罰。反而在唐玄宗回宮後加冊封陳玄禮為蔡國公。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來說陳玄禮對唐玄宗忠心耿耿

陳玄禮是唐朝名將,不僅經歷了很多戰場大戰,更是經歷了兩次宮廷政變,而這兩次宮廷政變都和唐玄宗有著密切的關係。

第一次是唐隆政變;這一次政變中,李隆基就是因為聯合陳玄禮才剷除了韋后和安樂公主,這一次陳玄禮也成為了唐玄宗的大功臣。這件事毋庸置疑陳玄禮忠於唐玄宗。



第二次就是馬嵬坡之變;在陳玄禮的逼迫下,唐玄宗被迫殺了楊國忠等人。之後又殺了心愛的楊貴妃。這件事雖然是陳玄禮作為代表,強迫唐玄宗殺死了楊貴妃。但是陳玄禮也是因為忠心於唐玄宗。下面分析一下;

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被迫西逃,一路上缺衣少吃,在這中情況下,兵變的苗頭就顯現了出來。於是太子就想利用這次機會奪取帝位。但是知道作為金吾衛統領的陳玄禮忠心於自己的父親。於是太子利用士兵的憤怒,殺掉了楊國忠。



在殺掉楊國忠後,士兵因為害怕楊貴妃報復,此時太子想要將人們的怒火轉移到唐玄宗身上。但是此時的陳玄禮敏銳的察覺到了太子的這一計劃。於是作為士兵的代表要求和唐玄宗談判,要求殺掉楊貴妃。玄宗無奈殺掉楊貴妃後,陳玄禮立即脫掉了甲冑,向玄宗表示永遠效忠,並請求玄宗治罪。太子看到此種情況也只能和玄宗分路而走。最終保全了玄宗的安全。

所以這一次陳玄禮也是忠心於唐玄宗的。



唐玄宗回宮後需要陳玄禮

安史之亂結束後,唐玄宗回到長安城,已經被自己的兒子“尊為”了太上皇,此時的唐玄宗完全沒有了一點權力,可以說或者朝不保夕的生活,宦官宰相李輔國處處針對唐玄宗,而且玄宗的兒媳婦也是其異常仇視。在這種情況下,又怎麼可能處置陳玄禮這麼一個忠心耿耿的將領呢?


我是越關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安史之亂爆發,一場馬嵬兵變,造成了唐玄宗和楊貴妃天地人間兩相隔的悲慘結局。那麼作為此次事件重要參與人的陳玄禮,為什麼回宮後,並沒有被以犯上之罪問責陳玄禮呢?因為害死楊玉環的真正劊子手不是陳玄禮,而是唐玄宗他自己

首先,馬嵬兵變,貴妃殞命,這是一個必然事件,罪不在陳玄禮,而在唐玄宗。如果沒有陳玄禮,也會有另外一個人站出來的,只是歷史恰好選擇了陳玄禮罷了

。李隆基千方百計將楊玉環弄到手,集三千寵愛於楊玉環一人身上,而他對楊玉環的過度寵愛已經嚴重的國家的政治。因為他對楊玉環的過度寵愛,才有了一人得到雞犬升天的場面。姊妹兄弟皆列土,一代奸相楊國忠因此上位。任宰相期間,貪汙腐敗,專權誤國,黨同伐異,敗壞朝綱,禍害百姓,天下人公憤,玄宗卻不能明察秋毫,並且與安祿山的矛盾也是導致了安史之亂的原因,最終禍及楊貴妃,而這背後的最終兇手就是玄宗。

其次,玄宗對楊玉環的愛是自私地,他愛自己勝過了愛楊玉環,楊玉環只不過是他得以保全的犧牲品。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六軍停駐不前,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如果李隆基真正地愛楊玉環,拼死也會護住她,大不了放棄皇位,做個普通人,那麼楊玉環也就失去了對參與此事件兵士威脅,自然也就能夠活下來;再不行,大不了共赴黃泉,在天為比翼,在地為連理。而李隆基卻為了自己地苟且,為了被軍士安全護送到蜀中避難,保住皇位,選擇了向士兵們妥協,犧牲楊玉環以保全自己。這樣以犧牲自己自己女人得以苟活地男人,有臉為自己地無能,懦弱,自私去找藉口嗎。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有不妥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指教。如果大家喜歡我的話,歡迎大家關注我,你們的認可,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Lee說


馬嵬坡兵變,不僅殺死誤國害民的楊國忠,更是逼著唐玄宗下旨,縊死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這種逼宮之舉,無異於造反,做為禁軍首領的陳玄禮絕對脫不了干係。那麼,唐玄宗回宮後為啥沒有以犯上之罪懲罰陳玄禮呢?我覺得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陳玄禮不是主謀。當時跟隨唐玄宗南逃最大人物就是太子李亨,他才是玄宗懷疑的最大對象,也是這次兵變中最大的受益者。也只有太子李亨有能力,借安史之亂之名,蠱惑軍心,發動兵變。

二:陳玄禮是追隨玄宗多年的貼身將領,唐玄宗對他的信任不亞於高力士。唐玄宗能夠誅韋后,殺太平登上皇帝寶座,陳玄禮功不可沒。所以,玄宗才讓他掌管禁軍,護衛自己的安全。陳玄禮這次參見兵變,明顯是被人脅迫,身不由己。

三:陳玄禮代表禁軍唐玄宗賜死楊貴妃,實際上是在變相保護唐玄宗。當時的禁軍已經殺紅眼,若唐玄宗不答應禁軍的請求,很可能就會死於亂軍之中 ,局勢不是陳玄禮所能控制的。正是由於陳玄禮苦苦勸諫,才是玄宗最終下決心賜死楊貴妃,這是明顯的丟車保帥。最為身經百戰的唐玄宗,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唐玄宗做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晚年雖然犯了嚴重錯誤,讓一個繁榮昌盛的唐朝會在自己手裡。正是這次兵變,使他從醉死夢生清醒過來,不降罪陳玄禮也是其中之一。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馬嵬坡之變,一直在史書上都是諱莫如深,誰也不知道那天馬嵬坡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只知道楊國忠和楊玉環被殺死了。

一直流傳的都是當時陪皇帝逃跑的楊國忠謀反,被陳玄禮等禁軍誅殺,並逼迫皇帝殺了楊玉環,李隆基受不住陳玄禮等人的逼迫才不得不讓高力士勒死了楊玉環。

但是實際有很多疑點。

第一個疑點就是楊國忠怎麼可能在逃亡途中謀反?他有什麼理由和實力進行謀反?

第二個疑點就是陳玄禮,陳玄禮在李隆基第一次搞政變誅殺韋后的時候就跟在他身邊,在李隆基身邊近五十年,一直擔任著保護皇帝的職責,這次護送皇帝逃亡他就是禁軍指揮官。而且,在馬嵬坡之變之後,他也沒有受到任何處罰,最後是老病而死的。

如果說是陳玄禮逼迫唐玄宗殺楊玉環,事後,他怎麼可能安然無恙?

如果是太子李亨在背後主使,陳玄禮只是執行命令,那麼史書上應該有太子和陳玄禮的交集的記載,但是沒有,陳玄禮一直到唐玄宗回到長安被軟禁,一直跟在唐玄宗身邊。

所以,一個個排除之後,我們不得不把目光轉到唐玄宗李隆基身上。

只有他最可能為了拔去安祿山“清君側”的藉口,瓦解安祿山叛軍的合理性、削弱叛軍軍心,而殺死楊國忠和楊玉環!

所以,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利和江山,一個皇帝什麼做不出來?

區區一個女人,和江山比起來,什麼都不是!


古人的生活



陳玄禮首先是玄宗的從龍之臣,禁軍的龍武大將軍。禁軍肯定都是根正苗紅才能當的,其中的將軍更是深得皇帝的信任才能當。

公元756年夥同太子李亨發動病變殺死楊國忠,陳玄禮認為安史之亂的源頭就是楊國忠,所以使用計謀誣告楊國忠通胡,隨即就將其殺害,後來又怕天天在唐玄宗身邊的楊貴妃以後幫他哥哥楊國忠報仇。得寵的枕邊人吹一吹風他肯定是完蛋了,所以也把楊貴妃殺了。

唐玄宗在哪個時候已經老邁了,死了楊貴妃以後更是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了。而且後來失地都是太子李亨(唐肅宗)收回的。也是陳玄禮一路互送他去的四川。沒有陳玄禮後來對唐玄宗的效忠,當時的唐玄宗就死定了,哪裡還有後來的太上皇啊。


而且後來是李亨把陳玄禮嘞死了,這種人皇帝不會讓活太久的。

其實兵變和楊貴妃的關係並不大,只是楊國忠因為妹妹得寵所以平步青雲,後來獨斷獨行,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楊貴妃也是個可憐的人啊。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叨叨娛樂團


沒有看貓妖轉,至於陳玄禮兵變後為何沒有被問罪呢?

陳玄禮有兩次從龍之功,幫李隆基登基,幫李亨登基…

第二次,馬嵬坡兵變我覺得結果不是他想要的!因為被迫玄宗成為“太上皇”。權利和手下人不可同日而語!

太子李亨繼位為“唐肅宗”,外有安史之亂未解,內有皇后太監,還有“太上皇”之危,所以兩位皇帝不可能去問罪陳玄禮的!只能拉攏他!

記得小學看過的電視劇(唐明皇),大家不妨去看看!




當,兩位皇帝相繼去世,唐朝衰敗由此而始


羞羞的弓箭手


電影和真實的歷史是不一樣的。《妖貓傳》描繪了在馬嵬驛陳玄禮兵變,逼玄宗賜死了楊貴妃;但是電影不會告訴你,馬嵬驛兵變時,太子李亨也是在場的。《妖貓傳》描繪了玄宗最後回到了長安,但是電影的不會告訴你,安史之亂後,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自行宣佈登基,等叛亂結束時,玄宗回到長安,他已經不是大唐的皇帝了,已經變成了太上皇。

陳玄禮作為金吾衛的首領,自然是深得玄宗信任之人。他敢在此時發動馬嵬驛兵變,無非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玄宗授意陳玄禮發動兵變,轉移矛盾,推脫玄宗的責任。當然,這種可能性比較小。但是不是不可能,此時的玄宗需要一個藉口來推脫他的責任,把楊玉環作為背鍋俠是個不錯的選擇。

第二種情況:太子李亨授意陳玄禮發動兵變。玄宗不死,李亨想要成為皇帝遙遙無期。而安史之亂給了李亨提前成為皇帝的機會,馬嵬驛兵變,逼死了楊貴妃,這就相當於狠狠的打了玄宗一巴掌,讓玄宗威嚴掃地,讓李亨自行宣佈繼位變得更加名正言順。

第三種情況:陳玄禮在金吾衛的支持下自行發動兵變。相信在馬嵬驛,士兵們的心中已經充滿了怒火,雖然他們隨著玄宗逃了出來,但是他們的家人還在長安,用腳趾頭有想一下也知道等待他們的是安史叛軍的屠刀。所以他們需要發洩自己心中的怒火,陳玄禮只不過是順著金吾衛的心思,逼迫玄宗讓楊貴妃成了替罪羊。

但是,不論是那種情況,太子李亨都是最大的收益者,因為他已經成了皇帝。而玄宗則是太上皇,這個大唐帝國,不再是他李隆基的了,他說了已經不算了。對於立下大功的陳玄禮,李亨沒有理由去懲罰,畢竟他保全李唐皇室的顏面,讓楊玉環成了替罪羊。而玄宗,賞罰大權已經不是他說了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