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奪取荊州後,實行了怎樣的殘暴統治|文史宴

文/聽雪

東吳征服荊州以後,在當地是怎麼治理的?長沙走馬樓吳簡的發掘為我們提供了答案。東吳在荊州推行秦制,把荊州建設成軍區,並且像在揚州平定山越那樣,不斷的征討荊州的武陵蠻。可以說孫權憑藉荊州大大增強了自身實力,但這反而強化了他的獨夫性格,使東吳朝政陷入混亂。

東吳奪取荊州後,實行了怎樣的殘暴統治|文史宴

漢末三國時期,如果說哪個地區在長時間內受到各方勢力的覬覦和爭奪,自然非荊州莫屬。

在魏蜀吳三方勢力當中,應當說孫吳是最後一個進入荊州的勢力,但也是最後成功佔領荊州的一個勢力。如果只論治理結果而不論民生福祉,孫吳政權在荊州的統治和治理是比較成功的。

東吳奪取荊州後,實行了怎樣的殘暴統治|文史宴

東吳奪荊州後三國勢力圖

成功的原因也體現在很多方面,其中孫吳政權對荊州基層社會的控制,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此外,通過征伐戰爭將周邊的蠻族納入基層統治體系,也對東吳強化基層控制起到了作用。

下面就簡單來說一下這兩個方面的內容。

以“吏”為核心的基層控制

1

東漢末年的荊州,從控制區域來說一共分為七個郡,分別是: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以及長沙(《後漢書·郡國志》)。

孫吳政權對荊州的控制,從最早的與黃祖爭於江夏開始,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孫吳襲殺關羽之後,逐漸控制了桂陽、零陵、武陵、長沙四郡之全部,南郡之大部以及江夏郡之一部。

東吳奪取荊州後,實行了怎樣的殘暴統治|文史宴

荊州七郡歸屬史

對於荊州地區來說,孫吳政權是通過軍事征伐建立起來的外來統治者,從上層的本地士族到基層社會在其統治初期是反對是比較強烈的。為了穩固統治,孫吳政權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基層控制方面,特別強化了對“吏”的使用與控制。

孫吳政權在荊州基層社會(縣、鄉、裡或丘)普遍設置了大量的吏,這些吏作為孫吳政權遍佈基層社會的觸手,深入到基層社會的方方面面,直接與具體的鄉里居民個人對接,使得孫吳政權得以實現對基層的深度控制。這也使得孫吳治下的荊州有別於揚州大族林立,難以直接統治的情況。

從走馬樓吳簡反映的情況來看,孫吳時荊州基層的“吏”與基層居民的聯繫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項活動中:

編制“田家莂”

“田家莂”即居民家庭財產統計表和完稅情況統計表。如:

廣成鄉勸農掾區光言:被書條列州吏父兄子弟夥處人名年紀為簿。輒隱核鄉界,州吏七人,父兄子弟合廿三人。其四人刑踵聾頤病,一人夜病物故,四人真身己逸及隨本主在宮,十二人細小,一人限田,一人出給縣吏。隱核人名年紀相應,無有遺脫。若後為他官所覺,光自坐。嘉禾四年八月廿六日,破莂保據。(《嘉禾吏民田家莂》)

從這條簡文中可以看出,鄉吏(勸農掾)對居民個人和家庭信息的掌控是非常細緻的,包括了年齡、性別、職業、健康狀況、在籍狀況等等。同時,鄉吏對於上報情況的真偽負有責任,如果被發現統計信息不實,要“自坐”。

具體稅收的統計和徵繳工作

收稅也是鄉吏重要的工作內容,而且從出土的簡牘情況來看,孫吳治下的荊州百姓,要親自負責將稅負交到鄉吏的手上,並由鄉吏詳細登記。如:

三州丘男子陳舉,佃田四盯,凡廿畝,皆二年常限。其十畝旱不收布。定收十畝,為米十二斛,畝收布二尺。其米十二解……(《嘉禾吏民田家莂》)

如果鄉吏徵稅不力,還要受到懲罰:

未畢三萬……鞭杖鄉吏五訓各卅五(《吳簡·壹》)

東吳奪取荊州後,實行了怎樣的殘暴統治|文史宴

長沙走馬樓吳簡

核查地方賦役記錄的錯漏

除了戶籍、徵稅兩項工作之外,鄉吏還負責一部分賬簿的“審計”工作。如:

東鄉勸農掾番碗叩頭死罪白:被曹敕,發遣吏陳晶所舉私學番倚詣廷言。案文書:倚一名文。文父廣奏辭:本鄉正戶民,不為遺脫。輒操黃簿審實,不應為私學。乞曹列言府。碗誠惶誠恐,叩頭死罪死罪。詣功曹。十二月十五日庚午白。(《嘉禾吏民田家莂》)

孫吳政權對“吏”的嚴厲控制

由上述可知,鄉吏是孫吳政權控制荊州基層社會的主要力量,負責了大量的與基層社會對接的工作,其工作是非常繁重的,這也導致了鄉吏及家屬大量逃亡的現象。

為了維持在基層的統治,孫吳政權採取了一系列嚴厲的控制鄉吏的措施。

首先,工作不力的鄉吏要受到嚴厲的懲罰。如前引收稅不力的鄉吏要受到鞭杖。

其次,鄉吏之間還有互相監督的義務,如上引三州丘男子簡,簡後還有“其米十二解,五年十一月四日付倉張曼、周棟”,落款是“嘉禾六年二月廿日,田戶曹史張惕、趙野校”。

再次,控制鄉吏的晉升渠道。在漢末三國時期,地方長官控制屬吏的晉升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許多後世知名的人物都是從屬吏起家,通過長官推薦得以“舉孝廉”然後發跡的。如黃蓋“初為郡吏,察孝廉,闢公府”;朱治“初為縣吏,後察孝廉,州闢從事”;等等。孫吳時期也延續了這一做法。

最後,孫吳政權還通過加強對鄉吏家屬的控制來實現控制鄉吏的目的。如:

東鄉勸農掾殷連被書條列州吏父兄人名年紀為簿。輒科核鄉界,州吏三人,父兄二人,刑踵(叛?)走,以下戶民自代,謹列年紀以(己)審實,無有遺脫。若有他官所覺,連自坐。嘉[禾」四年八月廿六日,破莂保據。

可見在戶籍統計時,擔任鄉吏的人其家族成員是要被特別標註出來的,這也就方便了上級政府對他們的控制。

總之,通過嚴厲的手段控制鄉吏,驅使他們完成戶籍、稅賦、審計方面的細緻工作,是孫吳政權得以控制荊州基層社會的重要手段。

對周邊蠻族的征服

2

除了控制並驅使鄉吏之外,孫吳政權還加強了對荊州境內蠻族的征服。

荊州地區的蠻族,以武陵蠻為主。這隻蠻族長久居住於荊州境內,並和統治荊州的各個政權有過聯繫。

由於孫吳政權對於荊州來說是後來者,故在初期武陵蠻曾依附蜀漢反抗孫吳的統治。如章武元年(221)劉備伐吳的時候,武陵蠻曾經“遣使請兵。……遣侍中馬良安慰五溪蠻夷,鹹相率響應”(《三國志·蜀書》)。

所以,如何解決武陵蠻,將其納入基層社會統治,是孫吳政權治理荊州必須要解決的課題。對於這一問題,孫吳政權採取了剿撫並用的策略。

《三國志·吳書》載:“(黃龍)三年(231)二月,遣太常潘濬率眾五萬討武陵蠻夷。……(嘉禾)三年(234 )冬十一月,太常潘濬平武陵蠻夷,事畢,還武昌。”

東吳奪取荊州後,實行了怎樣的殘暴統治|文史宴

平蠻戰爭的主將潘濬

不過正史中對這次歷時四年的戰役的具體情況沒有記錄。倒是走馬樓吳簡中有一些行政文書裡透露了一點信息:

〼□租錢月一千六百汝以今年二月三日下移居武昌大常軍(叄·3473)

武昌大常軍應當就是當時潘濬的駐地了。還有一些展示軍糧轉運的文書,為我們描繪了一點當時戰爭後勤保障的畫面:

八合邸閣左郎中郭據被督軍糧都尉移右節度府嘉禾二年六月十一(柒·2035)

五十斛劉陽倉吏周春米七百八十斛通合吳平斛米一千四百八十斛被督軍糧(肆·4920)

從後續的情況來看,這次對武陵蠻的征討還是比較成功的,一直到孫吳末期也未見大規模叛亂的情況。同時,通過這次的征討,大量的武陵蠻被趕出山林,開始融入荊州的基層社會,孫吳政權也採取懷柔的策略,給予他們一些優待。如:

吳簡中出現過多次的“真吏”,實際上就是指融入荊州基層社會成為編戶,並在基層擔任一定職務的土著。與前述一般的鄉吏不同,孫吳政權給予了他們減免賦稅等方面的優待。

於此同時,大量的武陵蠻也充實到了孫吳的軍隊中,強化了軍隊的戰鬥力。

《三國志·吳書·周魴傳》中有“大合新兵,並使潘濬發夷民,人數甚多”的記載。潘濬此時正與陸遜一起駐紮荊州,這夷民應該就是歸附的武陵蠻。

又如到孫吳後期陸遜的兒子陸抗守荊州的時候:“明日,(楊)肇果攻故夷兵處,(陸)抗命旋軍擊之……”說明招募武陵蠻人進入軍隊已經成了常態。

總之,通過剿撫並用的手段,一方面孫吳政權摧毀了武陵蠻的抵抗力量,另一方面也獲取了大量的兵力和勞動力,對孫吳政權加強對荊州基層社會的控制是很有好處的。

而作為武陵蠻來說,從此則迎來了部族的分化:走出山林的蠻族逐漸地融入了荊州的地方社會,逐漸成為與華夏族一樣的編戶齊民並融入華夏族中。而留在山裡的蠻族則只能在孫吳的武力逼迫下遷移到更加艱苦的深山裡,逐漸消失在歷史中。

孫權在荊州推行殘酷的秦制,有了直接控制的自留地,有別於在揚州地區依靠士族進行統治的窘迫局面,東吳的軍政資源都頗有增加。

然而,實力大增的孫權開始對江東大族一波又一波的大清洗,東吳的政治陷入混亂,從這個角度來說,荊州成了獨夫的底氣,對東吳又未必是幸事了。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