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门枪--战争艺术的推动者

诞生

火门枪--战争艺术的推动者


1259年的中国,正直南宋理宗时期,此前经过钓鱼城的激战,蒙古帝国的大汗蒙哥中砲身亡,蒙古大军北撤,阿不里哥和忽必烈为了争夺汗位,暂时无暇理会南宋。虽然这次挡住了蒙古人的入侵,但是南宋的军民清楚,如果蒙古人在此到来 有可能就是他们最后一次的战斗了。

为了抵御外寇,宋军试图在武器上有所突破。凭借着宋代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以及对火药的熟练运用,在寿春传来的一声巨响标志着一种新的武器诞生了-突火枪。这种用巨竹筒做的管状火器,就今天所有枪械的鼻祖,在欧洲,军人们对这种初代的火器有个更响亮的名字-火门枪。
火门枪--战争艺术的推动者

很快,蒙古人再次到来,在襄阳城,蒙古的将军挥舞着战刀指挥着士兵们冲锋,但是这次从城头上飞下来的不只是弓箭飞石,还有带着火焰的弹丸。从未见过如此景象的蒙古士兵惊吓的纷纷败退下来,远远的用回回炮对襄阳城进行了毁灭般的打击……
火门枪--战争艺术的推动者

由于突火枪的膛压不够,所以难以对蒙古士兵造成毁灭性打击,反倒是在灭宋战斗中,蒙古人对这种新式的管状火器充满了兴趣,并在汉人工匠的帮助下,对它进行了改造,用黄铜管代替竹筒,用更大的石制弹丸代替石子,于是乎,世界上第一支金属火铳-手铳诞生了。


火门枪--战争艺术的推动者

很快蒙古人便带着这些新制的火铳在中东和埃及马穆鲁克发生了战斗,不幸的是,于宋军一样,新式的武器并没有击垮马穆鲁克高强的战斗意志,反倒是蒙古军战败后,马穆鲁克俘获了这些火药工匠,自此,火药西传,在随后阿拉伯人和欧洲人的战斗中,火药又传入了欧洲,自此,钢与箭的时代逐渐结束,火与剑的纪元开始了。

发展

火门枪--战争艺术的推动者​公元1331年,不可一世的法兰西重甲骑士们斗志昂扬的向着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进发,意气风发的骑士们试图以他们坚不可摧的重甲(锁子甲,那时候没板甲)骑兵冲锋击垮德军,来挫败神罗的锐气。就在骑士们以为自己即将在上帝的庇佑下赢得胜利是,从德军的阵营中跑出了一队身着黑衫的德国骑兵,与一般骑兵不同的是,这些黑衫骑兵并没有手持骑枪(挂马上了),而是人手一个黑黑的小铁管,用铁架支在马背上。好奇的法军并没有因此而逗留,随着冲锋号的吹响,法兰西的骑士们一个个横起长枪,整齐的冲向这群德国骑兵。只见德国的黑衫骑兵们并没有冲锋或是四散而逃,而是不紧不慢的用引火物去点燃身前的黑管。一时间,火光冲天,滚滚浓烟从黑管中喷涌而出,紧接着的是法军的惨叫声,从未见过如此景象的法兰西骑士在惊吓中溃不成军,以为是撒旦降临。见此情景,德军趁机出击,一举击败了法军,而这次战争是火枪第一次在欧洲战场中出现。

火门枪--战争艺术的推动者

自从火门枪进入了欧洲,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火枪手(hand cannon)的训练时间短,而且火门枪造价比弩箭低,因此各国军队纷纷装备这种神器的东方兵器,并对它不断的进行改进。在公元1409年,波兰对条顿圣骑士团发动了毁灭性的进攻,这里,火门枪发挥了充分的作用,骑士团被迫退守城堡内,在弹尽粮绝后,像波兰国王投降。
火门枪--战争艺术的推动者

将时间拉到1453年的拜占庭帝国,这一年,年轻的奥斯曼帝国苏丹默罕默德二世带领大军包围了东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城市-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几轮炮火过后,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已经是伤痕累累,土耳其的士兵们潮水般冲向城市,不料墙后面的拜占庭士兵扛起了新改良的火门枪对城下开始了疯狂的射击。这就是抵肩式火门枪,可以更加精准的射击敌人。当然,和南宋帝国的命运一样,新的武器并没有挽救帝国的命运。而在君士坦丁堡覆灭后,这种火门枪取代了弓箭成为了土耳其苏丹亲兵的制式装备。
火门枪--战争艺术的推动者

当西方正打的热火朝天的时候,远在东方的中国也没有闲着,早在大明建国期间,火门枪的运用和铸造便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明成祖朱棣成立的神机营所装备的火门枪数量众多,有单眼铳、三眼铳、快枪、大铳等。1449年土木堡之后,大明陷入了灭亡的危机,瓦剌大军在消灭了京军主力之后,开始向北京进发。在救时宰相于谦的安排下,一支装备着帝国最新式的单眼铳二线神机营军队埋伏于北京附近的村庄里,并给路过至此的瓦剌大军以迎头痛击,重创了瓦剌的士气。在随后的北京保卫战中,由于缺少弓箭手,这些新式手铳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将蒙古人赶出了大明。
火门枪--战争艺术的推动者

衰落

正当东方的大明帝国还在为自己的高科技火门枪沾沾自喜时,遥远的欧洲却开启了火器的新时代-火绳枪时代。因为火门枪繁琐的操作,欧洲的军火工匠们总是试图造出更加方便强大的火枪。于是带有机械装置的火绳枪诞生了。
火门枪--战争艺术的推动者​1490s,在光复战争中节节胜利的西班牙人用着新式的穆什克特火绳枪和剑盾兰朵武士结束了柏柏尔人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同志,随后火绳枪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进入了各个国家。正在被沿海倭寇困扰的大明政府意识到了这种西式武器的威力,于是大肆的武装。一时间中国成了火门枪和火绳枪并存的最后一个大帝国。


火门枪--战争艺术的推动者

当年为了追求速射而诞生的三眼铳虽然落后于火绳枪,但是其方便使用的特性以及北方的大风气候使得边军并没有放弃对三眼铳的使用。即使北方的士兵们已经意识到火绳枪可以打的更远,打的更准,但是面对蒙古飞快的骑兵,最终的胜利还是要靠冷兵器的厮杀,而不是火枪的击毙,就这样,虽然火门枪衰落了,但是它依然在明末有着广大的市场,并且成为了辽东铁骑和关宁军的代言词。
火门枪--战争艺术的推动者

然而,落后的事物终归是要淘汰的,随着大清国局势的稳定,火门枪彻底淡出了中国的军武,中国进入了全面火绳枪的时代,但此时,远在西边的欧洲,新的燧发枪已经冉冉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